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逐鹿篇 » 45、打铁铺里的胖少年

45、打铁铺里的胖少年

    三人正走在村子里的路上,一个年轻小伙迎面走来,边走边打量三人,来到跟前试探性问道:“是俞叔叔跟林兄弟吗?”

    俞佑康问道:“你是?”

    “我是耿二叔的侄子,他现在忙得抽不开身,特地叫我来村口迎你们。”年轻人笑脸道。

    俞佑康笑道:“那就有劳小兄弟了。”

    于是年轻人领着三人朝村子里走去。

    走了不多时便听到一阵喧闹声,人头攒动,热闹不已,门楣上都贴着大红囍字,格外喜庆。

    林鹿左右望望,将近一年的时间都待在山里,陡然见到如此多的人,恍若隔世。

    人群中突然挤出一个人来,正是耿保,老人迎上来笑道:“俞老哥来了,你看见了,老弟我实在抽不开身,没去亲自迎你,你可千万别见怪啊。”

    俞佑康笑道:“看你老耿说的什么话,又不是什么官老爷,迎个屁啊,你赶紧忙去吧,不用管我们。”

    耿保被几个同龄老友一阵催促,都是山里人,话糙得很,耿保有些不好意思道:“俞老哥,对不住了,待会儿我让长生好好敬你几杯酒。”

    他转头道:“小志,先带你俞叔叔去里屋坐下。”

    年轻人愣了一下,随即带着三人进了屋。

    过了一阵,酒席热热闹闹开了,其实村里人不管是婚庆还是生日,都没有那么多的礼仪规矩,主要就是图个热闹,村子里大多都是猎户,性格豪迈,喝起酒来无比好爽,耿长生一桌桌敬过来,虽然没有大富人家那种几十桌上百桌的大排场,但十几桌酒敬下来也已是醉态尽显。

    不知有谁喊了句,“今天可是长生哥的大喜日子,大家伙可不能把他灌醉了,耽误了晚上的事,小心长生哥回头找你们算账。”

    言罢引来一阵哄堂大笑,耿长生笑骂道:“臭小子,看我回头怎么收拾你。”

    到俞佑康这里时,耿长生已是满脸红光,看得出来已经到量了,俞佑康只是让其意思了一下,可年轻人性格耿直,加上清楚眼前老人的真实实力,非要一口饮尽,一旁的耿保见了欣慰的点了点头。

    待一帮人离去,俞佑康苦笑道:“真是个直爽的孩子。”

    雀儿坐在长板凳上,两条腿在半空荡来荡去,下巴磕在桌沿上,撅起小嘴望着面前一大桌子菜,看样子有些不太满意,本来就不认识主人翁,这一趟就是专程奔着好菜来的,可一眼望去,没一样合自己胃口。

    林鹿瞥见小丫头愁眉不展,用胳膊碰了碰对方,低声问道:“雀儿,怎么了?”

    小丫头偏头白了一眼少年,带着质问的口气说道:“林鹿,你不是说带我来吃好吃的吗,哪儿呢?”

    林鹿指了指满桌子菜,“这不都是吗。”

    雀儿撇嘴道:“不好吃。”

    旁边的一个妇人看了一眼小丫头跟少年,眼里嘴角尽是讥讽之意。

    林鹿小声道:“别胡说,这不都挺好的吗。”

    “没你烤的兔子肉好吃。”

    “......”

    林鹿无奈,好说歹说才让小丫头吃了一点,不至于发脾气。

    就这样热热闹闹过了一天,晚上三人住在耿保家,一群人闹到很晚才离开。

    次日清晨,耿保跟妻子正在打扫院子,见到俞佑康走出房门,笑道:“俞老哥,这么早就起了,何不多休息会儿。”

    俞佑康笑道:“只要养足精神就够了,多睡无益。”

    老耿一愣,道:“唉,搞不懂你们这些练武之人。”

    俞佑康突然问道:“老耿,这村子里有没有什么刀剑铺子?”

    “刀剑铺子?”耿保一脸疑惑道。

    不过老人很快反应过来,知道对方是练武之人,他说道:“村东头有一家打铁铺,不过里面都是些农具猎具,像你们使的那种刀剑,还真没有,你若是想要那种剑,恐怕得到镇上去看看,镇子大,应该有你想要的。”

    俞佑康点了点头。

    冬雾日渐浓郁,三人辞了耿保一家,临走时,耿保拎着两坛子酒来到跟前,一坛递给俞佑康,一坛交给林鹿,大声说道:“俞老哥,知道你喜欢喝酒,这是特地给你准备的,千万别嫌多。”

    “这...”俞佑康刚开口陡然见到跟自己岁数差不多大的老人朝自己使了个眼色,再看看对方身旁的妇人,很快就领会其中深意,笑道:“那就多谢了。”

    然后顺手将酒递给了旁边的林鹿,少年一左一右抱着两坛酒,觉得很无奈。

    看着三人身影消失在浓雾中,耿保老怀欣慰,心想这下到山里总能多喝几口了。

    路上稀稀拉拉的有三两行人,早起的人各自收拾着自家的宅院,土狗蹲在院门旁望着陌生的路人欲叫未叫,临近村口,迷雾中断断续续传来叮叮咚咚的声音,在寒冷宁静的晨间显得格外刺耳。

    路过那家打铁铺时,俞佑康没有多看一眼便径直走了过去,林鹿跟雀儿则是忍不住瞅了两眼,心想这家铁铺开门也真够早的,铺子里一个四十来岁的汉子不停挥舞着铁锤,饶是冬时已深,却已是满头大汗。

    ......

    远在千里之外的某座小城里,同样有一家打铁铺,只不过起得没有这么早而已,此时依然大门紧闭,其实说是大门,也只不过是两扇半人高的木栅栏而已,一推就能进去,周围则是一圈土墙,角落上已有些脱落的痕迹,防贼的效果显然好不到哪里去。

    只是小城民风淳朴,铺子里倒也从未失窃过,可话又说回来,一座铁匠铺能有什么东西让人惦记的,一个空院子里搭了一个简易棚子,下面架着一座不知多少年月的大炉子,周围零零散散堆着一些生锈的废铁,即便穿过棚子进入后面那间房屋,里面也没什么值得过境盗匪们出手的东西,都是些质地入不了大人物们法眼的破刀破剑。

    一个身材在同龄人中略显肥胖的年轻人走在冷风中,身上裹着一件厚实棉袄,领口也捂得很严实,年轻人走到栅栏前就停了下来,没有推门而入,而是站在门外等待,因为他知道屋里那个老人正在睡觉,不想打搅到对方。

    等了大概半柱香之后,屋里开始有了动静,片刻后房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约摸五十岁的老人走出屋子,他抬头看了一眼,见年轻人站在栅栏前,开口喊道:“二冬,你小子站在外面干什么,进来啊。”

    李二冬咧嘴一笑,推开栅栏走进了院子,紧跑几步来到老人身前,笑道:“童师傅,知道你肯定还没起床,不敢打搅你休息,这是给你带的早点。”说着将一个油纸包裹的东西递了过去。

    童姓老人拆开看了一眼笑道:“哟,还有两个鸡蛋。”

    李二冬憨憨一笑。

    “小子有心,这次我就收下了,不过以后就别带了。”老人平静道,“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该多吃点,再说你娘身体好像也不大好,该多补补。”

    “这就是我娘让带来的,说不能白跟着你学手艺。”

    老人笑了笑不再说什么,老人名叫童山,并非本地人氏,二十年前跟另外一人一起搬到小城里来,没过多久两人便开了这家铁匠铺,只是某年那人不知何故便离开了,从此不知所踪。

    因此铺里就只剩下老童一人,之前还有两三个青壮汉子,只不过后来也陆陆续续离开了,原因无非是嫌这个行当没什么前途。

    铺子里主要是铸一些刀剑铁器,然后贩卖给城里的刀剑铺子,换取几个琐碎银子。手艺?老人无奈一笑,自己年轻那会儿确实是把打铁铸剑当做手艺来看,可现在还有人把这下气力的活计当手艺吗,眼前的少年光看身材筋骨确实是一把铸剑的好手,可俗话说世间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天天与火炉为伴,谁知道年轻人又能熬得了多久。

    “童师傅,你先吃着,我先去那边收拾准备一下。”

    李二冬走到草棚下开始忙活,不一会儿便满头大汗,炉火也烧了起来。

    半柱香之后又来了两个年轻人,两人推门径直而入,给老人打了一声招呼,看样子还没有睡醒,见到李二冬忙的满头大汗,相视一眼便走过去帮忙。

    “二冬,天天来这么早,你不累吗?”其中一人打着哈欠说道。

    “不累,咱是来学手艺的,有啥累的。”李二冬说道,“况且童师傅不收咱一个铜钱的学费,还有啥不乐意的。”

    那人白眼道:“说你笨你还真是笨,他还想收学费,想的美,咱现在说的是来学手艺,说白了就是来给他当苦力的,再说,这有啥好学的。”

    “那你俩为啥还来?”李二冬抬头问道。

    那人叹了口气,道:“没办法,城里的其他活计不好找,先在这混着,过些时日再出去看看。”

    “你呢?”李二冬望向另一人问道。

    那人略带傲气道:“我来自然不是真的为了学打铁,只是想把身体练结实一些,将来好进入边军,杀柔然蛮子去。”

    李二冬愣了一下,突然想起了已经离开小城前往边境的好友高文凤,记得好友离开的前一日,两人还特地去了趟丽春楼,算是给对方送行,当然酒钱自然是高文凤出的,两人酒量看长,都没少喝,只是喝得没那么痛快,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出城的当天,李二冬原本想多送送的,但对方只让送到城门口,说是怕再送就舍不得走了,毕竟自己现在只有这么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了。

    临行前,高文凤还笑言,将来回乡之时一定是带着千军万马,你李二冬必须出城相迎,到时两人好一同风光入城。李二冬当时只是呵呵一笑,并没有当回事,还故意讥讽了对方几句,只是等对方渐行渐远之时,年轻人才感觉到一丝落寞,当年的三人,如今还在城里的就只剩自己了,他哪里奢望对方带着千军万马回城啊,只要对方平安归来便好。

    童山坐在檐下静静看着三人,老人哪能不清楚几人的心思,只是不愿点破罢了,他挽了挽袖子,缓缓起身走到炉边开口道:“今天谁先来?”

    另外两人相互看了一眼,睡眼朦胧的那人说道:“童师傅,我今日身体略感不适,怕是抡不动大锤。”

    立志要入边军的那人默默站在一旁,也没有要争先的意思,虽然抱着打熬身板的心思来此,但有了前些日子的经历,那大锤委实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抡起来的。

    李二冬二话不说,道:“我来。”

    童山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平静道:“好,二冬先来。”

    大锤小锤交叉起落,很快这座简陋的冬院里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金铁相交之声,乱窜的火苗,偶尔蹦出的火星子,通红的铁块,加上挥汗如雨的年轻人,这就是小院里日复一日略显单调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