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崛起的王国 » 第四十三章 收购进展

第四十三章 收购进展

    老实说,乔瑟夫自从加入避风港投资公司后,对于秦政所作的决定其实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简直就是随性而为,这让正规投行出身的他感到很不适应。

    无奈他现在只是一个高级打工人,没有权利决定避风港投资公司的投资方向,只能寄希望以后在KS集团的日子能好过一点。

    乔瑟夫当初答应从富达基金跳槽过来的原因除了钱之外,还有就是萨缪尔说过以后会把KJ集团交给眼前这个男孩,想为自己铺路,到时也能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否则像他们这样的的商业精英人才,凭借简历到哪都能找到工作,在有前途的公司工作比钱更重要一点。

    很明显,此刻在他心里KS集团就比避风港投资公司有前途多了。

    秦政可不知道自己这位头号手下心里在想什么,只要乔瑟夫能把自己吩咐的事办好就算一个合格的CEO了。

    他单手拄在车窗边缘,看着外面飞快倒退的景色,随口问道,“戴尔和漫威的收购计划进行得怎样了?”

    乔瑟夫这段时间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又要负责筹备诺亚科技公司的事,又要策划戴尔和漫威的收购计划,避风港投资公司的部门也要组建完善,现在又多了一家太阳公司要调查投资,可想而知他到底有多忙了。

    当然,此刻他还不知道秦政后续还有很多目标要避风港投资公司去收购或投资呢,只能说摊上秦政这个重生者当老板就注定他以后都会忙得停不下来了。

    乔瑟夫赶紧翻开自己随身携带的记事本,看了眼上面的内容后便向秦政汇报起来。

    “漫威因为和避风港投资投资公司同在纽约,所以进度比较顺利,目前正在与漫威的母公司卡登斯工业谈收购价格,已经将原来5000万美元的报价压到4700万美元了,估计应该没多少谈判空间了。”

    这时乔瑟夫突然说道,“收购团队的人最近察觉到有一家叫新世界的娱乐公司也在调查漫威的经营状况,怀疑他们也是想收购漫威,所以我建议尽快结束谈判签定合同,不然再拖延下去可能会发生变故。”

    秦政回忆了一下,如果没记错的话,前世漫威是在1986年被新世界娱乐公司以4600美元的价格收购的,然后到了1987年的美股大闪崩又让这家公司在1988年无奈的将漫威以8200万美元的价格继续卖给了下一个东家。

    没想到这才85年这家公司就已经看上漫威并出来搅局了,迟则生变,秦政当机立断道,“那就不用再压价了,直接以47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吧,通知公司的收购团队尽快签定合同。”

    见秦政能接受自己的建议,乔瑟夫心里也稍微松了口气,“知道了,三天内应该就能完成收购。”

    “对了,公司调查漫威的时候发现他们旗下有一些漫画角色是与孩之宝玩具公司共同开发的,例如特种部队的相关漫画以及这两年新出的变形金刚漫画等,它们的版权并不完全在漫威手里,想全收回来恐怕比较难。”

    秦政这才想起来变形金刚初版漫画也是漫威发行的,只不过很早就售卖出去了,孩之宝也是在去年才开始推广变形金刚玩具的,貌似还很重视。

    孩之宝的总部在纽约州罗德岛,公司在六十年代末短暂上市之后又退出了,现在也算是一家非上市的家族企业,虽然不像纽斯特家族那样对KS集团实行百分百控股,但哈森菲尔德家族也掌控了孩之宝的绝大部分股份,秦政想对孩之宝公司下手可不容易。

    “既然如此,那就先想办法把漫画版权收回来,至于其它版权……”,秦政觉得漫画版权还好说,其它版权估计哈森菲尔德家族就可不能轻易放手了。

    他沉吟了一会,转口说道,“这样吧,其它版权的事先放一放,等你安排人去调查完孩之宝公司的底细后再说吧。”

    乔瑟夫暗自叫苦,看来眼前这位小老板又对孩之宝动了心思了。

    没错,秦政确实对孩之宝公司有一些想法,即便做不到完全收购,最起码也要拥有控股权。

    如今漫威公司没有自己周边渠道,电影行业的盈利又只有30%至40%来自电影票房,其他都是电影衍生品和版权出售所带来的收入。

    在美国,周边商品收入高达电影总收入的70%,远远超过电影票房2倍多,比如卢卡斯拍摄的三部《星球大战》,票房为18亿美元,而电影衍生的周边商品收入,则高达40多亿美元。

    一部《星球大战》就能如此,再数数漫威旗下英雄,能拍摄的系列太多了,还有新线影业以后出品的电影、自己《哈利波特》系列以及未来其它小说等等。

    这些所有周边产品加起来简直是天文数字,白白放过,把大部分利润让给别人,可不是秦政的作风。

    如果入股孩之宝公司不成,他会很坚决地去收购别的玩具公司,大不了以后再跟孩之宝较量一番就是了。

    说完漫威的事,乔瑟夫便开始汇报起戴尔公司的情况了,只是一想到这家注册资金只有1000美元的小公司,而且创始人只是个19岁出头毛头小子时,他心里总觉得怪怪的。

    同时也很好奇秦政到底是从哪里得知这家看似毫无名气的,实则发展速度惊人的电脑公司,难道搞新闻传媒的消息都那么灵通?

    或许只有如此才解释得通自家老板为何小小年纪就见多识广,还知道那么多公司的信息了,乔瑟夫在心里闪过一些乱七八糟的念头,一边说道。

    “戴尔公司是去年1月份成立的,当时公司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还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读大一,不过今年他已经退学了,打算专心经营事业。

    今年还推出了第一台自主品牌的个人电脑TurboPC,采用英特尔8088处理器,运算速度为8MHz,售价为每台795美元。

    至于戴尔公司的经营状况,不得不说这位叫戴尔的年轻人的确很有能力,公司成立一年多的时间,总共卖出了6万多台电脑,营业收入到达了5000多万美元。

    而且戴尔公司的运营模式与其它电脑公司不同,它是根据客户的选择来组装整机以及订购原始组件,实行电脑直销,跳过了很多中间商,因此公司的实际利润可能会更高。”

    乔瑟夫说完后脸上也不禁露出了佩服的神色,不过秦政对此却是早有预料,没什么好惊讶的,他最关心的是能不能拿下戴尔公司以及戴尔这个人。

    “公司的人跟迈克尔·戴尔接触上了没有,谈得怎样了?”

    “接触上了,不过戴尔对全资收购比较抗拒,不想出售手中的全部股份,所以我们只好退让一步,计划用5800万美元收购戴尔公司95%的股份。

    但戴尔最多只愿意出售80%的股份,而且公司依旧由他管理,我们不能干涉,目前谈判还在僵持中。”

    事实上,乔瑟夫觉得己方给出的条件已经够厚道了,毕竟说白了现在的戴尔公司在众多电脑厂家连三流都排不上,而且基本上就是一家纯粹的硬件供应商,甚至于可以说是家纯粹的计算机组装商,没有任何技术可言。

    它之所以能发展的那么快,只是靠一个异于其它厂家的电话直销模式,一旦有大公司采用同种模式后,分分钟钟就能碾压它。

    秦政如果知道乔瑟夫心里是这么想的话,肯定会对这个想法嗤之以鼻的,前世又不是没有电脑厂家模仿,但最终采用这种商业模式发展起来并成长为国际大公司的,仍旧只有戴尔公司一家。

    实际上,对于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外人往往看到的只是商业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非全部特征。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是由一系列价值创造的环节和要素构成,是贯穿于企业资源整合、研发、制造、营销、流通、售后等各个环节、所有商业元素的组合之中的。

    所以关键不在于选择什么商业模式,而在于什么模式能跟公司的基本体制配合,在于公司对客户需求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