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大领主 » 第17章 县上请功

第17章 县上请功

    将庄子的事情交给田见秀,吕谋怀里揣着请功的文书,让一个家仆挑着一千两银子,率领着刘方亮的百人队,打着吕字旗号,去华阴县报功。

    报功,还要给县令送礼,这就是这个世道。否则即便你有真的功劳,你也白费。

    现在盗匪猖乱,都不要说这霍乱发源地的陕西,即便是大明帝都,只要你出城十里,就会碰到土匪,打你的闷棍。

    所以吕谋出行就要带上一只强悍的护卫。

    不过经过上一场大战,该有的大股流寇杆子,早已经跟随着王二逃离了。而依旧幸存小股的,看到吕谋嚣张的大旗,想起他的战绩,早就望风而逃。一路上倒是平安无事。

    进了华阴年久失修的县城城门,守城的几个老年卫所士卒,在城门收取过往捐税。当看到这一支威武雄壮的队伍,差一点就吓尿了裤子,谁还敢上前检查询问?

    好在看到吕谋乡勇旗号,还没有关闭城门拒绝进入。

    这让吕谋很是想入非非一把。

    华阴县,吕谋来过几次,当年跟着爹爹,来到这里拜见华阴县令,为他买童生身份考取秀才,走动门路,又请建团练乡勇,也算熟人。

    一行人熟门熟路来到了县衙。

    门房见到这支队伍,感觉到莫名其妙。吕谋上前:“请这位老哥通报县尊老父母,就说驻兵山吕家庄少庄主,乡勇团练统领吕谋求见。”说这话的时候,一块银子就塞进了他的手中。

    看这气势,再加上手中沉甸甸的银子,门房哪里敢怠慢。陪着笑脸说道:“原来是吕庄主,失敬失敬。请到门房先歇歇脚,喝口粗茶。我这就通报我家老爷。”

    吕谋拱手:“不客气,劳烦了。”

    这个门房就脚步轻快的进了县衙。

    不大一会儿,县令的贴身师爷急匆匆的迎了出来,老远就拱手:“什么风把小衙内吹来啦?也是这帮手下都是粗人,没见过世面,慢待了衙内。我家老爷大堂有请。”

    古代官员接待客人是分等级的。派出一个师爷迎接,大堂相见,那是给你老爹的面子,但咱们交情不深,咱公事公办。

    吕谋一笑,一句有劳,直接上了大堂。

    当然因为他的身份,县令是在大堂后面的退思堂接待的。这就比两个人在公堂上说话,不显尴尬,同时有些话也是不能在大堂上说的,在这退思堂里,还是可以说了。

    都是见过面的,吕谋拱手施礼:“学生吕谋,拜见老父母。”

    知县李华微笑点头:“秀才公一路辛劳,不必客气,坐着说话。”

    感谢了县令,落座之后,双方互相问候寒暄了几句,这时候李华询问:“今日公子前来本县,可有什么事情吗?”

    吕谋欠身:“前几日王二流寇,流窜到了我的吕家庄,和我的乡勇团练狠狠的打了一仗,今日特来向老父母,汇报战况的。”

    这事发生在本县境内,李华是知道的。但当时他的处置是,我什么都不知道,然后紧闭城门,咬着牙疼,给了当地卫所那已经不足五百的士兵,发了半个月的钱粮,驱赶千户率领,上城死守,对城外的敌情,却装聋作哑不闻不问。

    所以他知道这件事,但真的不知道这股流寇抢掠了什么地方,到现在也不知道走没有走,战况如何。

    听说吕谋是来向自己汇报战况的,当时眼前一亮,焦急的询问:“王二流窜到了哪里?和你一战,战况如何?”

    吕谋就在袖子里拿出了请功的公文,将整个战斗过程简单的叙述了一遍,最终说道:“在贺将军的指挥下,我部乡勇团练,配合贺将军击溃了王二流寇。这是战报和有功人员的名单,请老父母审阅。”

    一听说王二的流寇大军,被贺仁龙和眼前的吕谋击溃,流窜到别的地方去了,李华就如释重负的长出了一口气。

    当听到吕谋介绍战况,感情这个团练乡勇这么能打,那以后自己县城有难,就有了这不花钱的一支力量可用了,还要拿出钱粮养活那群卫所废物做什么。

    于是对吕谋的态度就和蔼了一些。至于那份请功的公文,就随手放在了桌子上,连多看一眼都没有。

    吕谋见了,对着外面呼唤一声,喊进来那个仆人,将那一千两银子奉上:“这是学生的乡勇,在战场上略有的缴获,不敢独享,还请老父母笑纳。”

    一见吕谋送上一千两银子,李华的态度立刻大变,脸上堆起了热情的笑容,将随便丢在桌子上的请功公文拿起来,站起身:“战况详情我需要小衙内仔细汇报,这里不是谈话的地方,请到花厅一叙。”

    这个年代代客的第2个待遇,就是请你到花厅去坐坐。

    在花厅里招待你,就说明他已经将你纳入亲近人的范围了。可以说点私事,给你办一些你的请托了。

    来到花厅,再次坐下,吕谋就详细地将战况说了一遍,听的李华那真的是胆战心惊,更对眼前的这个小家伙的勇敢与能力连连赞扬。

    然后才打开请功的公文,上面没有写缴获,只有斩首。

    合计四百首级,有功的第1人,就是渭南知府。因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所以分得人头一百。

    一看这样的分润,李华的眼前就一亮,然后欣赏的看了一眼眼前年轻的吕谋。

    好小子,很上路,很懂官场人情世故吗。

    在明朝,文臣获得军功是被朝廷所承认的。而有了这斩首军功,就会加速这个官员的提升速度,那是真正的实打实的实惠。

    就在前年,东江镇的毛文龙,斩首了十五个建奴首级,上报朝廷请功。由于东江镇归山东管辖,山东的文官集团,就要求毛文龙拿出5个来大家分润。

    结果毛文龙是一个桀骜不驯跋扈的性子,坚决不同意。最终毛文龙和山东的文官集团彻底闹僵,为他日后的苦难埋下了祸根。

    可见当时军功,在文人的身上是多么的重要。

    这一次吕谋一下子就送给了知府大人一百颗人头,虽然流寇的人头含金量不高,但架不住数量大呀。

    再往下看,又拿出五十,记录在了府里各个部门的官员头上,可谓是雨露均沾面面俱到。

    他们拿到了人头,自己这个县令也会得到上面的赏识,自己的好处也是多多的。

    怀着巨大的期盼往下看,果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也是一百颗人头。给出的理由是,接到吕家庄汇报流寇来袭的军情,县令李华不顾危险,亲自赶到吕家庄督师。当时不顾危险,亲自督军指挥,所以当有此战功。

    而当时李华带去的卫所和衙役,更是大呼酣战,所以,也有五十记录。

    而剩下的一百,才是吕谋和他的乡勇头目们均分。

    李华欢喜无比,再次站起身,称呼也变了,主动伸手:“世侄辛苦,随世叔书房说话。”

    待客的最高级别,就是让你进入书房说话。这说明他已经将你当做他的心腹亲信,可以谈一谈买卖交易龌龊事了。

    但要想不是客,要谈论阴谋,那还要升一级,带您进密室。那时候,你就是他一条船上的绝对心腹死党了。

    吕谋站起,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