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大领主 » 第23章 继续花钱

第23章 继续花钱

    杀了债主王维权,吕谋彻底的松了口气。

    王维权是吧,上我这里维权,我吕小恶人是讲理的吗?如果我讲理,我都对不起你们送我的外号。

    当初在决定收购王家镇,所有的所谓无主的土地的时候,吕谋和他的属下们,就已经预判到了,那些被流寇屠杀的士绅富户,会有漏网之鱼。即便没有,也会有亲戚等人浑水摸鱼,来自己这里讨还属于他们的家当。

    这怎么能行,吃进自己嘴里,连拉出去都不可以。所以就制定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办法来杜绝后患。

    碰到像王维权这样,没有经过官府就气势汹汹过来讨要的,杀人灭口以绝后患。

    而有那经过官府的,因为吕家庄贿赂了主簿,就让主簿和他扯皮,拖延时间。

    人都有生老病死,尤其是这个医疗条件令人发指的年代,一个喷嚏就能死人。那在这一段打官司期间,突然得病暴毙,这很正常嘛。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将所有觊觎自己家财的人,都在肉体上给予坚决的消灭。

    晚上分地回来的刘方亮,提着他的花枪兴冲冲的汇报:“今天在城外给百姓分地,百姓的热情极高。只要一个确认了自己的土地的百姓,就会念一声大统领万家生佛,我就是人间活菩萨。”

    “这很好嘛,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百姓的拥戴,我们就算在这里扎下了根,站稳了脚跟。”

    “同时经过百姓的指认,有三个原先镇子里的士绅余孽,跑回来了解情况。”

    “你是怎么处理的?”

    刘芳亮就坦言:“那还怎么处理,我看他们贼眉鼠眼四处打听,就断定他们就是附近流口杆子的探子,在收集咱们的情报,准备再次抢掠。属下当即立断,直接宰了他们喂了狗。”

    吕谋满意的点头:“就是应该这么处理,你处理的好。这样我就放心的将这个地方的治安守卫交给你了。”

    “大统领放心,我是不会让任何一个敌视我们的人得逞的。”

    然后吕谋就将自己准备扩建港口,将港口建设成一个堡垒;准备开发王家镇,让这两个堡垒,成为犄角之势,保证这片地区的绝对安全的计划,向刘方亮说了出来。

    刘方亮就有些为难:“按照大统领的规划,这里将成为陕南最富庶繁华的地方。到那时候,这里就是一块各方势力眼馋的肥肉。要想保障这两个堡垒的绝对安全,要想实现大统领这一地区的安全目标,我就不能够坐等敌人来犯,我需要主动出击,御敌于疆域之外。所以我手中的兵力不足。”

    看来选这个刘方亮到这里来驻守,是正确的。就从他上面的一番要求,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沉稳干练而有远见卓识的。

    “扩军,这已经在我的计划之内。按照你的想法,你认为扩军多少合适呢?”

    刘方亮似乎早有计算:“扩军二百,我可以守住这两个堡垒绝不丢失。扩军到五百,在民兵的配合下,我可以击败任何想要侵犯咱们辖区的敌人。”然后轻描淡写的加了一句:“即便是贺人龙那样的军队,我也有能力和他周旋,等待援军到来。”

    吕谋看了一眼田见秀,田见秀点头。

    吕谋就拍手:“那么我就允许你在这里,在流民中招募身体强壮的汉子当兵,按照老兵标准发放军饷钱粮。我们回去,就将五百人马的经费和装备给你送来。”

    刘方亮立刻挺胸保证:“只要我有这样一支队伍在手,半年训练之后,这里将固若金汤。”

    第2天一早的时候,吕谋和田见秀准备回吕家庄了,临走的时候就叮嘱吕峰:“王家镇和码头的扩建修复,就按照咱们昨天晚上详细规划去做。不能拖,但也不能急。但不管怎么样,一定要在今年春天渭河开化的时候,将码头以及码头的堡垒建设好。因为那时候,我爹从镇江给咱们运粮食的船队,将第1个靠向这里的码头,耽搁不得。”

    吕峰立刻保证:“利用冬闲,召集百姓修建,这样还能够让这些一无所有饥寒交迫的百姓,有一份收入养家糊口。”

    吕谋摇头:“这个不行,有地的百姓,利用冬闲,必须执行我规定的,从渭河和大小河流修建引水渠道,这绝对不能改变。”

    “那我的人手从哪里来?”

    “建设用工,必须从周围流民里招募,然后,想办法把他们留下来,这一点坚定不移。我回去就给你送钱粮来,你配合着刘方亮做好这里的一切,我期待着你们的好成绩。”

    回到了吕家庄,和田见秀以及自己的管家吕程,仔细的计算了一下,扩建码头和重建王家镇的钱粮需求,然后如数拨付。

    这一笔钱粮拨出去,老管家就有一些咧嘴了:“少东家,照这么花销下去可不是办法。即便老东家留下的家底再厚,这又养军又扩军的,还有就是那建设而无收入,即便有个金山也架不住啊。少东家,咱们的家底快要见底了。”

    吕谋知道是会有这样的情况的,但这一段时间的支出都是不能节省的:“咬咬牙,挺过这一段时间就好了。只要开春了,黄河渭河水系解冻,我和我爹约定的粮船就会到了。我准备将这第1批粮食,贩卖出去,收回一些成本利润。”

    吕程闻听眼前雪亮。

    山陕之地,正常年月石米八钱到一两,而地方的杂粮价格更低。而南方的稻谷,正常年月出货价格是半两银子,粳米,也就是熟称的糙米,也是三钱。

    所以南北粮食流通没有多少差价利润,也就没有孤独的商人贩运了。

    不过小冰河期这么一折腾,南北的粮食价格就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是天启年,小冰河期刚刚显现危害,但山陕地区的粮食价格,就达到了石米一两五,乃至二两。而未来到了崇祯10年,竟然达到了疯狂的五两银子,还没有粮食可买。

    但这时候的南方,却又因为小冰河期,再也不洪灾泛滥,年年大熟,稻谷每石降到四钱,糙米更贱到了两钱。

    即便南北有这样巨大的物价落差,然而由于北方战乱,流寇四起,也没有商人敢于冒着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风险,来赚这笔巨大的利润。

    而官府调配南北的功能,已经几乎瘫痪后来彻底瘫痪,就更不能够使南北的粮食流通。

    于是就出现了怪现象,北方断粮拖着银子饿死,南方粮食堆积如山卖不出去穷死。

    现在的吕谋就是要利用老爹任职镇江,那个鱼米之乡,那个京杭大运河的起始点的便利,然后利用自己王家镇的集散码头,相互连通,沟通南北的粮食,不说是为百姓平抑一下粮食的物价这种大义,就是为了自己的发展,狠狠的赚上一笔经费还是相当急需的。

    现在乱世刚刚开始,等乱世真正起来的时候,自己还会为了北方的这片基业百姓,打造一支内河舰队,武装贩运粮食。尽可能的平邑南北两方的粮食价格,让更多的百姓活下去。

    现在,官府不做的,那就由我这个恶霸小领主来做吧。

    在给了老管家展望了美好未来之后,吕谋给他泼了盆凉水:“不过,眼下,你还要拿出一笔钱来。”

    “还要钱?要钱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