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烽烟射天狼 » 第五章 十年的囚徒

第五章 十年的囚徒

    此时的坡顶,场面极其混乱,两名匈奴士兵已然砍翻数人。虽有大车阻拦,但坡上十人被长绳束缚,还是有躲避不及的。受被砍伤人员的拖累,余下之人更是行动不便,只好躲在车下。匈奴士兵不敢贸然下马,只得围着大车打转。

    张信捡起长枪,翻身上马,催动缰绳,往坡上赶去。鞍力,苏晋也都紧随其后。

    黑鬓壮汉一马当先,嗖嗖数箭,射向坡上二敌。

    羽箭从耳边穿过,惊醒坡上二人。也不顾车下之人,调转马头,一左一右,分头就跑,边跑边呼喊,想招呼附近同伴支援。

    “收拢坐骑,速往西逃。”黑鬓壮汉路过大车,朝车下数人大喊。转头又看向张信等人:“咱们分头追。”

    张信催马右转,上了坡顶。放眼望去,前面的大军早已没了踪影。匈奴士兵拿弯刀疯狂拍打着坐骑,张信不敢懈怠,紧跟在后。

    鞍力跟到坡顶弯弓搭箭,连放了数箭,皆没有命中。匈奴士兵也很有经验,身体伏在马背,绕着弯奔逃。

    “射马!”张信头也不回的提醒鞍力。

    “吁~”鞍力催动胯下马,长吸一口气,箭头下移,瞅准时机。“中!”

    箭矢如流星一般,正中敌马。

    狂奔的战马前蹄无力着地,当场翻倒,马上之人也摔了个七荤八素。摇了摇头刚坐起身,张信催马杀到,一杆长枪惯胸而过。

    张信勒马回转,鞍力已经到了匈奴士兵尸体旁边,拔掉尸体身上的长枪,捡起弯刀弓箭。

    “咱们快回去。”鞍力将长枪扔给张信:“此地不宜久留。”

    二人来到坡顶正遇见黑鬓壮汉和苏晋。

    “怎么样了?追上没?”苏晋忙问道。

    “必须的,你们呢?”鞍力抬了抬缴获的武器。

    看着黑鬓壮汉坐骑后牵引的战马,张信,鞍力也知道了答案。

    “我们也得手了。”黑鬓壮汉回答,“看看这几辆车上有什么能带的东西,最好多扒几套匈奴衣甲。咱们得赶紧离开这,估计不久就会有巡逻哨兵过来。”

    回到坡底,众人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几名伤员安置在大车上。不幸的是,这几辆大车都没装什么粮食,大多都是匈奴人祭祀用的器具。

    “下一步怎么办?”

    “先离开这里,匈奴大军等不到咱们,肯定会有人找过来。”

    “先往西逃,现在南北东三面都是匈奴人。”黑鬓壮汉在这帮人中看似威信挺高,他一说话无人反驳。黑鬓壮汉看向张信等人,“你们几个身手不错,换上匈奴衣甲,带好武器随我殿后。”

    张信等人点头附和。

    “咱们缴获战马颇多,脚力不会落下。其余人跟随张大人,咱们西奔一日,转向往南,如果我估计不错,我们距黄河不远了。遇黄河沿北岸逆流而行,不出几日就可到羌人地界。那时就安全了。”黑鬓壮汉俨然对地形十分熟悉。

    众人收拾妥当,急匆匆向西而行。

    “刚才承蒙恩公神箭相救,敢问恩公高姓大名。”张信如今一身匈奴装扮,与鞍力等人策马车队之后。行到黑鬓壮汉身边,抱拳拱手问道。

    黑鬓壮汉拱手回礼:“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在下甘父,本是匈奴人,骑射技艺本是自幼习得,神箭二字却实不敢当。”

    苏晋在旁一听,顿感诧异。忙问道:“你是匈奴人?怎么又做了俘虏啊?”

    甘父解释道:“我是降汉匈奴,三十多年前就在为汉朝效力了。我曾是堂邑侯家臣,汉人多称呼我堂邑父。十年前,受汉皇帝之命,追随张大人出使大月氏,不幸途中被俘的。”

    “十年前?”张信听到这更是惊讶:“不对啊,十年前皇帝刚即位,汉匈还在和亲啊,匈奴人为何要抓汉朝使臣?”

    “诸位有所不知,那大月氏曾经也是像匈奴一样强大的游牧部落,匈奴人强占了他们的草原,杀了大月氏王,将他们驱赶到了遥远的西域。匈奴人听闻我们出使大月氏,怕汉朝与大月氏结盟对匈奴不利,所以囚禁了我们的出使队伍。开始的时候,对我们还以使臣身份相待,匈奴王威逼利诱,想招降张大人,张大人不为所动。自和亲中断,匈奴人便百般凌辱折磨,张大人为不辜负皇帝重托忍辱负重,这几年也是吃尽了苦头。这次起事,就是张大人抱着必死之心谋划的。”

    “原来如此,被俘十年,还能坚守气节。这是何等毅力,何等忠诚。张大人真是我大汉好男儿!”张信等人顿时对张大人肃然起敬。

    “自前几日,营中得到消息,听说皇帝已遣四路大军攻打匈奴,张大人明白汉匈之战已然开始,出使之事更不可再拖,这次出逃势在必行。事情进展的如此顺利全仰仗诸位了。”甘父说完,抱拳四周。”

    “仰仗不敢说,同为被困之人,定会同心协力,不避生死。”

    狂奔了半日,人困马乏。

    借着短暂休息的机会,张信才得以好好观察一下被囚禁了十年之久的张大人。

    消瘦的身材,一身粗布麻衣端坐在人群中,十年的监禁生活,无数艰辛和磨难如利刀般雕琢出的坚毅的面庞,处变不惊的表情。该是何等的信念,支撑着他瘦弱的身躯。张信不禁在想,十年之前,他一定也是意气风发,胸怀建功理想的年轻人。

    “这么久也不见追兵,东边肯定是打起来了,匈奴人无暇来理我们这些逃跑的人。”鞍力坐在地上,将绑腿松开,揉搓着肿胀的小腿。经过一场搏命的厮杀,半日急速的颠簸。就似他这样习惯了军旅生活的东胡人都有些吃不消了。

    “打起来才好,杀光那些匈奴畜生。”人群中有人附和。

    “对,咱们大军杀到王庭,灭了匈奴最好。”

    刚获得自由的人,兴奋的不顾疲惫,憧憬着汉军能大败匈奴。

    “没有追兵最好,我们现在还没有脱离危险,还不可松懈。”甘父提醒着众人:“我们还在匈奴势力范围,不知道前面会遇到什么凶险,大家抓紧修整,还得赶路。”

    元光六年,汉武帝刘彻遣四路大军北上伐匈奴。

    两路战败,一路无功而返。唯卫青一部,攻克匈奴圣地龙城,俘获七百余归。

    此战虽非大胜,却极度振奋国人,也坚定了年轻皇帝对匈作战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