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一气乾坤袋 » 第一章 杨如芳拼命求救

第一章 杨如芳拼命求救

    开皇元年,杨坚代北周,以隋为号,定都大兴,北朝结束。

    为了给帝国培养人才,隋皇下令成立大兴书院,统摄诸子百家举兴百业、治国理政、为人处世之学。后隋末天下大乱,高祖李渊开国,改大兴为长安,仍以之为都,仿前朝事,改大兴书院为南山书院,委任殷百川为南山书院院长,继续为朝廷培养人才。

    当时之世,民风彪悍,帝国事业蒸蒸日上,颇具大国初兴气象,是以书院亦有贵族女子,就读于南山书院者。

    武德二年,陈仓县冯师爷的第二个儿子冯常在,被选拔进入南山书院儒家分院学习。当时,南山书院下辖儒家、释家、道家、兵家、法家、农家、墨家、史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武术家、等十三个分院。书院规定,如无必要理由,学子不得随意调换分院。

    这一日,南山书院期末考试结束,书院无事,冯常在约了同学何必说、曹大有、房如风三人,入终南山中游玩,顺道去石砭峪青峰山拜访城隍庙里的住持平阳山人。四人沿着小道,一路有说有笑,但见碧峰迭起,彩叶层叠;又见清流急湍,和以鸟鸣相应,一时畅快无极。只听何必说言道:“啊,我现在对儒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有点理解它的好了。”三人都看着他,只听曹大有问道:“啥理解?”何必说言道:“我也说不出来哪里好,反正就是好!”三人均是哈哈大笑。冯常在言道:“何必说啊何必说,想必令尊是一个有趣的人,给你取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名字。既然令尊说没有必要说,那也就罢了,偏偏你还要多嘴;你多嘴也就罢了,偏偏你还说不清楚,真是何必说啊何必说!”房如风倡议道:“以后有空了,咱们一起去拜访一下何兄的家,如何?”大家都齐声说好。何必说接道:“只怕我家境贫寒,招待不周。”曹大有不以为然的说:“何兄何出此言哉?富有富的好,穷有穷的妙。”何必说道:“穷咋就有穷的妙了?”曹大有缓缓说道:“譬如穷不招贼惦记,穷人因为穷,也无力干很多坏事。”其他几位听了,也纷纷点头称是。

    就在四人谈笑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石砭峪青峰山城隍庙门口。只见两只灰色的石狮子,守在古朴的城隍庙门口。门口两边各并排着六棵古槐树,其树干之粗,须三人合抱才能容纳。

    待到四人进了大门,在三清殿外,忽然传来,一个男子训斥的声音。走近一看,见那男子约有六十岁模样,走上扎着发髻,露出些许灰白;女子约十六岁的样子。只听到那老道长继续呵斥道:“空灵子,你来我道观是来干啥来了?医卜星象,天文地理,你总得认真学一科吧?你不认真学,那还不如不来。我这城隍庙也不是游乐园,你想咋耍就咋耍!你要是再不好好学,我就把你遣送回家!”

    这时四人已经走到了三清殿的门口,冯常在率先进了大殿,看了看前面供奉的三清祖师。又转头看了看跪在拜垫上的那个小姑娘,只见她黑色的道冠上,插着一根棕色的发簪,五官匀称,皮肤水嫩透红,胸脯上下起伏不定。

    只见那空灵子涨红着脸,又吓得连忙说道:“师父,弟子知错了。请师父不要把弟子遣送回家。弟子从今往后,一定好好跟师父学习。”

    这时冯常在向老道长作揖,问到:“请问平阳山人在哪里?”老道一怔,说:“我就是,有什么事吗?”冯常在答到:“道长您好!我是冯德光的二儿子。一年前,我蒙家父嘱托,说终南山中有位高道号曰平阳山人的,是他的好友,一定要去拜访。”平阳山人道:“哈哈,原来是冯贤侄到了。欢迎欢迎!这三位是?”冯常在介绍道:“我们四个目前都在南山书院学习。这位高个子的叫房如风,他爹是当今秦王府的幕僚,房玄龄的第三个儿子;这个瘦瘦的叫何必说,家在陇西,农民子弟;这个胖子是曹大有,便是当今长安首富曹如雨的二儿子。”三人纷纷作揖致礼,山人亦一一回礼。

    平阳山人赞到:“你们四个人年纪轻轻,便被选入南山书院学习,真可谓少年英才。来,这边请,咱们到客堂去喝茶。”说完,瞪了空灵子一眼,叱道:“还不快去念经?!”空灵子扮了个鬼脸,匆忙离去。

    五人进了客堂,分宾主坐定,平阳山人拿起火折,点燃了火绒和木炭,架起茶炉,开始煮茶。只听冯常在问到:“大师,我看您的徒弟也就不到十七八岁的年纪,很年轻,正是年幼又不懂事的时期,大师教徒,何以如此严厉?”平阳山人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当然知道她还小,奈何前几天,我于做梦时梦见了我的师父枯坐真人,他说我还有几年好活,教我提早准备身后事。……可惜我以前收的徒弟们,都去了外地之后,从此杳无音信……我要早点培养一个接班人,不然我着一死,这城隍庙只怕没人接手了。”

    何必说笑嘻嘻的插嘴道:“道长您看我们四个怎么样?”平阳山人一愣,沉思些许,随即喃喃道:“这个,嗯,这个,嗯,需要一定的缘分,行不行要看你们……以后再说吧!”

    其他三人互相对视一眼,都觉得这个何必说有点管不住自己的嘴,哪有初次见面就这样说话的。冯常在问道:“大师,您这个徒弟是哪里人氏,听口音有点不像本地人哪!”平阳山人答道:“当年我去山东崂山拜师求道时,在即墨所收。说起来也是一个可怜的孩儿,自从她母亲去世后,他父亲又续弦娶了一个,继母打她不说,还经常在她父亲面前说她的坏话,导致她父亲也跟着打她。那日让我撞见两个长辈接连下手,忍不住出手揍了他们一顿……但是她外婆是崂山长生宫的居士,她托我照顾她。后来我到了关中,就把她也带过来了。”

    四人听完这个小姑娘的遭遇,也是不胜唏嘘。说话间茶炉水已烧开,山人给每人泡上了一杯茶。只听房如风问道:“大师,您以前怎么想着出家的啊?”平阳山人微微一笑,答道:“喜欢啊!”曹大有接着问道:“大师,我看到你们三清殿供奉着左中右三位祖师,是不是中间这位元始天尊,更为厉害?”平阳上人道:“一样的。三清祖师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聊了一会,只听冯常在又说道:“大师,我在家里时,曾经听家父夸赞,说你的轻功冠绝当世,不知我们有没有这个幸运一睹风采。”山人点了点头,径自起身,走出客堂,众人连忙跟上。只见平阳山人喝道:“注意了!”三个字尚未说完,身子已如燕子起身,飞上客堂屋顶,继而跃入三清殿前的老梨树中,左脚一踏树干,又一路飞出,越过山门殿,脚尖连点山门外的十二棵老槐树顶,瞬间又回身来到客堂门前。四人一见,大声喝彩。山人说道:“我这身轻功,在十八岁那年,得崂山长生宫米晶子道人传授,修习至二十六岁时,收发自如。”这时,只见房如风、何必说、曹大有三人,一齐拜倒在地,要求平阳山人收他们为徒。山人言道:“只怕你们吃不了这份苦。”三人保证道:“弟子一定会好好修习。”平阳山人叹了口气,说道:“也罢,看你们修到什么程度,听天由命吧!”听到平阳山人允可,三人又见冯常在不拜师,顿感好奇,问道:“冯师兄,道长轻功如此超绝,你为什么不拜师?”冯常在言道:“我在想,有没有一种功法,不练轻功,却自然有轻功效果的法门。”平阳山人听此,眼睛一亮,道:“有。这个就是神足通。不过这个法门修起来同样要下不少功夫,需要相当的悟性不说,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修习所付出的代价,还要更大些。”冯常在言道:“我愿意修的就是此等法门。”平阳山人说道:“传闻天竺有瑜迦师等,可以达到此等能力。”

    演示完轻功,五人又进了客堂,几人商定修习轻功的细节后,道长走进客堂连着的寮房,拿了四卷经书,分给四人。只见给在冯常在手中的,是一卷《道德经》,另外三人手中的,是《米晶子轻功真解》。道长嘱咐道:“你们回去之后,好好研习经典,必定会有大的收获。”

    言罢,四人起身告辞。不料还没有出城隍庙大门,只见山门外有一中年妇人,踉踉跄跄的跑过山门殿,边跑边喊:“大师,救命啊!大师,救命啊!”众人不禁吃了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