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洞天成长之旅 » 第三十四章 战起

第三十四章 战起

    目送车队远去嬴政在脑海中问道:“你说的有趣的人或事是指的刘基刘伯温么?”在刚刚和毛逸聊天的过程中,嬴政和旭阳子已了解到之前马车内坐着的人就是传说中斩龙脉的刘基刘伯温,而毛逸则是跟随领队之人奉朱元璋之命去请刘伯温。

    “还有那个毛逸!”旭阳子补充道!

    对此嬴政却有些疑惑:“毛逸?我可记得他老爹毛骧可是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没什么好下场的。”

    对此旭阳子却有不同见解:“朝中有人好做事嘛,再说这个刘基竟然有天命在身,这种情况可不多见!”

    “天命?”他自然是直到何为天命的,一般天命加身之人在完成天命之前拿就是天意最中意的那个仔,简单的体现就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哪怕周边人再倒霉,最后得利的还是自己,正应了孟子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厉害吧,一切的苦难都是对天命所中之人的心路历程,都是为了让天命之人更强!着让嬴政不由想起自己本来的命运,年幼质子,受尽欺凌,少年登位,内外压迫,乃至及冠亲政之后,更是孤家寡人一个...再相信刘伯温的经历以及下场,也许这就是承受天命的代价把...

    太阳快落山了,再晚就出不了城了,为了赶在落闸之前出城,嬴政带着两家丁一路急急的向城外赶去,最终赶在落闸之前出了北门,刚出城门洞一抬头并是一道月光相迎,走两步再回头,并是最后一道日光的洒落,一道彩霞从北至南飘过,真是一道好风光...

    正当嬴政边欣赏此时的美景边往自家庄园赶之时,识海中的旭阳子感慨的说的:“日月同辉,彩霞晚照,这是日月入怀,帝王出生的祥瑞之兆啊!”

    “祥瑞?在哪呢?”嬴政疑惑的道。他知道自己的视角和旭阳子的一样,他只能通过自己分享的视角观察,所以旭阳子能看见的他理论上也能看到才对,不过自己却只能看到好看的晚霞。

    “城中,我们之前路过的吴国公府上!”旭阳子不咸不淡的回道。可不是,自己又不是第一次见皇帝,千古一帝有没有。不过是旭阳子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祥瑞,有些惊讶而已,本以为是前辈们的异想,没想到今天还真被他遇了个正着。

    得知是吴国公府,嬴政就没什么惊讶了,朱元璋是以后的大明开国皇帝,那么他们家生孩子又帝王异象也说的通,不过对于自己后面的那些个皇帝,嬴政除了有限的那么几个,其实是有些看不上的,不知道着是不是他改用人皇而不再称始皇帝的原因,估计是怕掉价把...

    然而嬴政其实误会了一个事情,并不是所有的帝王子嗣出生之时都有祥瑞相伴,大多数皇帝出生之时都没有,这是个充分不必要条件...

    时间倒退到一刻钟之前,吴国公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瞻园之中,朱元璋正一边接待接待远道而来的刘伯温,一边等待自己和妻子马氏的第四个孩子。刘基看的出自己与朱元璋之前的交流已经初步奠定了自己再朱元璋心中的初步映像,之后的事情就要看自己能力了...对于自己的能力,刘伯温还是颇为自信的。

    看出此时的朱元璋有些心不在焉,刘伯温识趣的并未再自己的政见,而是时不时不着痕迹的恭维一番朱元璋,既不显得献媚,又不使得气氛尴尬...

    不多时,一位下人跑来禀报道:“恭喜国公爷,贺喜国公爷,夫人生了,顺产,是位公子!”(这里不确定朱棣的生母是谁,不过他说自己是马皇后所生,那就是把!)

    朱元璋一听,站起身就要往后园走,而刘伯温也是心中一惊,日月入怀的祥瑞异象,擅长相术的刘伯温自然也能看的出来,暗道自己的选择果然没错的同时,也放下了为朱元璋效命的最后一个包袱!

    不过老大得子怎么说也是要恭贺一下的,趁朱元璋起身之际,刘伯温也随之起身道:“恭贺公爷喜得麟儿,正当这日未落,月东升之际出生,可谓是万象更始阴阳交泰,好兆头啊!”

    朱元璋听了大悦,正要表示两句,忽而门外一传令兵手持急报闯入,“报!”边叫着急报边冲进大厅之中,一个滑跪漂移到朱元璋身前,双手托举战报到头顶,头颅低垂,禀报道:“启禀公爷,枢密院判急报,龙凤六年闰五月初九,伪汉帝陈友谅兵围太平(AH当涂),太平告急!”

    朱元璋心下一惊,这竟然是三天前的战报,不等传令兵解释并一把夺过战报急急拆开查看,不由得朱元璋不急,过了太平再到应天几乎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三天前的战报今日才传来,肯定是陈友谅截杀了信使,想给他来一个偷袭...

    朱元璋打开一看,只见其上字迹潦草,显然是仓促间输就:“臣枢密院判:花云,都督太平守备:朱文逊谨报:伪汉帝陈友谅号领兵二十万,绕过池州直奔太平而来,太平守备兵将不过三千,臣等并无绝对把握守城不失,然定会死守城池,死而后已,望主公早做准备,......龙凤六年闰五月初九!花云,朱文逊!”

    看完急报,朱元璋也没时间去看自己刚降生的四子了,直接吩咐道:“来人,招文武众人营帐议事,给我着甲!”最后一句是对着闻讯而来的自己亲兵说的!

    呼啦啦几个亲兵各拿着甲胄和佩剑就进来了,围着朱元璋一阵倒腾...见刘伯温站在那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朱元璋歉意的说道:“本想稍后给先生接风,没想到事情突然,陈友谅上个月刚刚在池州吃了败仗,还不死心,尽然绕过池州直取太平,实在欺人太甚!”

    刘伯温见朱元璋虽然语气透着气愤,奈何气愤中还夹杂着几分不自信,刘伯温直接改口称主公,笑道:“主公说的哪里话,此番主公如若顺利击溃陈友谅的汉军岂不是最好的接风盛宴?”

    听刘伯温这么一说,朱元璋也暂时把心放宽,哈哈一笑道:“承先生吉言,先生大才,本公帐下军师祭酒一职尚且孔雀,不知先生可愿屈就?”

    刘基郑重一礼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刘基见过主公!”此时朱元璋以穿戴好甲胄,一把夺过亲兵手中的佩剑挂在腰上,上去拉起行礼的刘基顺带挽住他的胳膊,边往外走边道:“走,随我军帐议事!”

    恐怕朱元璋也没料到,等众人在军帐中议事的时候,太平失守的急报传来,朱元璋期待自己手下的谋士可以给自己一个破敌之策。然而朱元璋失望了,看到的不是一个个献谋献策,商议怎么击败陈友谅,竟然一个个向朱元璋进言,汉军势大,提议放弃应天府,或退守紫金山......

    然而这些人都被刘基喷了一顿,然后主张一战!最终朱元璋拍案决定——就在这应天城会一会陈友谅!朱元璋也没想到,这一战会是他和老冤家陈友谅的命运转折点之一,此战中朱元璋设计引诱陈友谅在龙湾登陆,看着陈友谅一步一步的按自己的设定走下去!

    当陈友谅军队在龙湾登陆之时,朱元璋伏兵尽出,一举击溃陈友谅号称二十万的大军,而被陈友谅邀请前来应天府面基的张士诚,直到陈友谅退回武昌都没见他有什么响动。要不怎么说活该他两都挂在朱元璋手上呢,给他们机会他们不中用啊!

    此战过后朱元璋也算彻底站稳了脚跟,之后朱元璋又前前后后和陈友谅斗了好几年,直至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最终攻破武昌,覆灭陈友谅势力......

    然而这些目前都与嬴政没有关系,他正走在回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