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依灵修仙记 » 卷一初始修仙 一,初到异世犹似梦

卷一初始修仙 一,初到异世犹似梦

    卷一初始修仙

    沧浪月天上挂,月白如许清辉洒,看惯离合又天涯。凭谁问,那九霄之上,只是谁人家?

    松竹间,南山下,两翁对弈闲叙话,煮壶淡酒道桑麻。君见否,一娇小人儿,静依秋千架。

    初春时节,正是乍暖还寒时候,更何况是山脚下的人家。

    鸟鸣阵阵中,松竹声沙沙。

    朝阳破开夜幕,穿过枝桠斜透帘珑,清晨露重,红彤彤的阳光照在紫竹叶晶莹透明的露珠上,折射出七彩炫蓝的光芒。

    洛水城是一个早起的城市,特别是现在这种春天耕种的时节,大多居民们都会抢在太阳升起前下田,或锄草,或浇水,以保证秋天的收获。所以,往往在太阳升起前的一两个时辰,整个城市便已经清醒了,人们开始了持续一整天的忙碌工作。

    这是一个城市长久以来自然形成的习俗,即使那些不用下田劳作的人们,也习惯了赶在日出前开启他们新的一天。

    依铃自然也不例外,准时的生理钟让她在日出前就自然清醒了,只是赖皮地贪恋外祖父家被窝的温暖。

    因为身体的原因,每天太阳出来以后才被允许出门的她,悄无声息地从被间滑出,随手披上衣衫,慢慢走到被米白色窗帘遮盖的严严实实的落地窗前。

    她掀开窗帘的一角,轻轻一拉,洒进半室金黄,伸了个懒腰,再重新折回床上,继续眯着眼睛想着今天要做的事情。

    将被子拉得更上一些,依偎在被窝里,交合着手指,慢慢数着这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的命运。

    原来已经幼教毕业的依铃,是武汉一幼儿园的老师。

    春节放假回老家过年,家里有初一·十五去寺庙上香、许愿的习俗,今年依铃的妈妈原本说好了和同村的几位邻里一起去白云寺,只求个宁静,心安,却也从未在意过是拜佛还是求道。

    据她所知,同村的人,有去佛家寺庙的,有到火神庙的,有到盟台司的,还有信奉基督的。

    妈妈动员她和弟弟妹妹一起去白云寺,爸爸很少去。弟弟说他的一同学结婚,要去添箱礼,而小妹约了朋友到集市买东西。

    依铃妈妈说:“铃铃,别人家兄妹几个都是和妈一起去,你奶奶年纪大了,你弟弟妹妹又都有事,那你要跟妈妈一起去!”妈妈说完,很是喜翼地望着,爸爸也看了一眼依铃,这些年,因为在外上学,本就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家人,在家里也没有太多的事情。

    依铃点点头:“我陪妈妈一起,回来给奶奶带牛肉烧饼吃。”

    依铃是家里老大,小时候奶奶带她最多,她也最知道自己的奶奶喜好,奶奶最大的快乐就是孙子孙女从外面回来的时候给她带点烧饼夹牛肉。其实依铃是知道的,奶奶也就吃个心境,那份孝心。奶奶自己说,她年轻的时候,自家和她姥姥家全都是大地主,有几十顷的地,很多好东西都吃过,比他们吃过的东西要多得多。

    “爸爸,你要什么?我带回来给你!”依铃问爸爸

    “你们呢?有什么想要的吗?”对着弟弟光、妹妹霞说道

    “我什么都有,不用给我带了。铃铃,除了夹牛肉烧饼,再给你奶奶带挂香蕉,你奶奶年纪大了,旁的怕她咬不动。”爸爸温和地说着,微深的皱纹从眼角润开,笑意染上了眉梢。

    看着爸爸妈妈已是花白的发线和满是风霜的脸庞,眼角微微湿润,他们都将近五十岁了,“以后该我来养爸妈了!”依铃从心里对自己说。

    “我,你就不用管了,把你自己顾好就中了”弟弟光回说。

    “我不要,你给你自己买点吧,我先走了,你跟咱妈路上注意点。”说着,妹妹霞就出了家门。

    正月十五的白云寺,香客也自是不少,以本地居多,

    进得寺前,道两旁有这香火铺子,还有些玉器铺子之类,铃铃妈妈和同村人因为要买香火纸钱,妈妈和同村人在香火铺子里买东西。

    铃铃感兴趣的是玉器铺子,铺子柜台是玻璃柜台,这个柜台上摆放的都是一些小物件、小饰品类的器具,有耳环、戒指、指套、项链等等。

    这些玉石饰品的外观大多不错,或古朴大方或华丽耀眼,显然这些饰品的用途更多在于好看,这些个饰品一般不会很贵,都是普通人能接受得了的。

    店主一见她对饰品感兴趣,立马又一次凑上前来介绍——每多卖出一件饰品,他也可以多打点小酒喝不是。

    无视店主说的天花乱缀,依铃依旧逛得漫不经心,她看了看让人垂涎的精美饰品,懒洋洋地抛了抛手中密银镶嵌的精美耳缀,轻声嘟囔道:“没感觉呀!”

    这可让热情满腹的店主一下熄了火。

    她将耳缀递回展示台,继续慢悠悠地向前挑选,与大多同年龄的女孩们相比,铃铃的购买欲简直少得可怜,一般情况下又不喜欢戴装饰物,购买东西时全凭眼缘,只要合了她的眼,她是毫不吝惜金钱的,不过,目前为止,还真是没买过什么饰品倒是真的。

    至于给奶奶买得吃的东西,要返回时的另一头买的。

    晃荡来,晃荡去,觉得都快把那名店主给晃荡出火气来时,只听依铃发出一声轻轻的惊异声,便从那个偏僻的展示台拈起某样事物,然后站起身来,询问道:“这是什么?”

    等了半天终于等到依铃主动询问了,店主热情凑上前来,眼看着方要提起万分热情时,待他看清依铃手指中拎起来的东西,店主的热情就如同被霜打了的茄子,一下子又没了。

    不过,这生意来了,该介绍还得介绍——总归这生意还要做不是?

    “小姐的眼光是真独特,这可是我们店里的独一份了。”

    依铃挑挑眉头

    “怎么,没人买?”

    店主脸色一凝,而后又无奈叹了一口气,为了生意,他还是解清楚得了:“这个指环是我去年春节前一天的晚上,要关店门时,有位老乞丐,上门讨饭。我看正是年节前后,天气又冷,就给了他五个包子和一小瓶酒。”

    “那老乞丐也没说什么就接了,临走的时候就放了这个指环在柜台上。你看这黑不黑、灰不溜秋的,玉石不是玉石,木质也不是木质的。我请的鉴定师傅,也看不出来,这是什么质地。”

    “所以呀,小姐,如果你要的话,我也就算你便宜点,就当我那一顿饭钱了。”

    老板心想一老乞丐,也不会有什么好东西,况且这都一年了,才只有这一位小姐询问。

    依铃一边听着店主的话,一边打量着手上的指环,这是个很简单的指环样式,由一条大约一公分宽的灰线缠绕而成,指环摸起来手感很温润舒服,还有几分古朴的味道。

    如果光从手感猜测,指环的质地非金非玉。

    依铃自己也手不清楚,为什么会拿起这个指环,不过,她的感觉让她觉得这个东西很适合她,同她有缘。

    有缘的话,就会越看越顺眼。

    凝目打量着,然后尝试性地将指环套入自己左手小拇指上,指环初一套入,她感觉指环稍微有些紧,右手扒拉着转了几圈,感觉有种恰到好处的感觉。

    浑身舒泰,还有种被洗涤的感觉。

    店主更是个机灵人,做生意的最会察言观色。

    他看着依铃颇有几分爱不释手的味道,连忙趁热打铁说道:“姑娘,看看您戴着多合适呀,姑娘要真喜欢的话,大可买回去纯当个装饰品也好呀,我再算您便宜点,当我结个善缘好了。”

    “老板您说说看什么价合适?”依铃听老板这么说,笑眯眯的问着。

    店老板嘿笑着,并不言语,伸出十个指头一比。

    依铃抬高手,远远地看了几下手上的指环,爽快的付了十元大钞。

    出了铺子以后,这时候,妈妈和同村的人也买好了香烛纸钱。

    白云寺地处白云寺村,为中原四大名寺之一,原名白衣庵,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

    相传每逢夏秋季节便白云缭绕笼罩寺院,景色奇异,故名为白云寺,取名观音堂,又名白衣庵。

    曾有传说,在唐朝初的贞观年间,睢州城的西北方向曾经有“海市蜃楼”出现,天空中出现一座莲花座,上有观音打坐画面。

    后来有高僧杰安就在这一带找到一个个大土丘,左临濉水,右靠汴水,这么个他认为是大福地的地方,募捐了善款,修建了观音堂。

    到了后来的开元年间,有位叫一明的高僧主持寺务,又对观音堂开始大力的扩建。

    不过,那时候的盛夏酷暑,特别热,工程进展很慢。

    这高僧就向南焚香祷告,希望有有阴有凉,有白云遮天,方便干活。

    别说,还真神了。

    据说,文殊菩萨闻之此事后,就在那地儿上空撑起了法伞,又变幻成卷舒的白云,给干活的人送去了凉爽,让得建筑得以按期完成。

    从此之后,传说就越来越多了,说是每当夏秋的季节,这个地方基本上都是白云卷舒,好看的很。

    这般奇异的景色,在后来的一位良介大师做方丈的时候,就把这个地儿正式改为白云禅寺,后人简称为白云寺。

    白云寺整体建筑古朴典雅,造型大气,又雄伟壮观。

    清时期,康熙下白云寺寻父的传说在这一带广为流传,并提得御书“当、堂、常、赏”四个大字。

    现在的白云寺占地百余亩,坐北朝南,寺门雄伟,但见寺门上“白云禅寺”四个大字,依灵心中忽然升起一种奇妙的感觉,却又说不来究竟是什么。

    她跟着众人一起进寺上香,寺内原有一施粥舍饭用的大铁锅,后弃置不用,却从中长出一棵槐树,三人合抱那么大的大槐树,长在一口大铁锅内,而锅体则埋在土中,得名为“铁锅槐”,成为白云寺一大奇观。

    白云寺内内安放有六尊玉石佛像,还有大雄宝殿,多宝塔,佛公灵塔。众人依次拜过,在大雄宝殿右侧为养心殿,其左侧有禅堂,禅堂的左右有厢房,都有清代建筑。

    出得大雄宝殿后,经过多宝塔的时,依铃心中一动,她忽然感觉到,左手小指上的戒指发热发烫,望着眼前高有四米,九级六棱,青石雕刻的宝塔,塔身上刻铸的有众僧拜佛图、六僧鼓乐诵经图、《提婆呵》经文、一佛图及日、月、鹤、莲花,刻工精细,古朴大方。

    在塔的正面印刻有“佛公灵塔,佛洞宗三十一世佛公大和尚”十六字,依灵渐渐觉得自己天师天旋地转起来,手指上的戒指在这个时刻却是越来越烫,越来越烫。

    就在她想要惊呼出声的时候,一阵猛烈的大吸引力,一阵白光,一阵金光,又一阵紫光交互闪过,意识一阵模糊,眼前的一切景象,耳中听的一切声音,渐渐远去。

    眼前最后闪过母亲的容颜,她自己则被白光和紫光罩住,然后光芒渐渐扩散,再扩大,光芒开始七彩绚烂起来,母亲有刹那的疑惑,而后又神态祥和····。

    再次醒来的时候,却在躺在一辆由四匹马拉着的马车里,车内铺着一层厚厚的裘皮,茶具点心一应俱全。

    刚睁开眼见到人的时候,她还以为是遇见了神仙呢。

    但是那人让她称呼他为“外祖父”,温文爽朗的性子,看着非常亲切好热情。

    只是···年轻得不像话。

    她觉得这形象放在原来的世界中基本上就是三十岁不到的年纪。不过,看着格外稳重沉着,这又是他们这个时代同年龄的人所不能具备的。

    还有这位自称是她“外祖父”的人,在貌似温和的外表,却让的依铃有种杀伐果断的错觉。

    依铃拥有着这具躯体主人的全部记忆,小女孩也叫yiling,只是字不同,是仙灵的“灵”,在依家,据祖母告知说他的父亲陪同母亲去寻医问药,已经四年,只是偶尔带回一些消息;

    她的一个哥哥灵根和天资都比较好,成为一个大的修仙门派-昆仑派的内门弟子,叔父祖伯们对她还算可以,只是小辈们之间就有些不太平了。

    小依灵因为身体的原因,从小身子骨比较瘦弱,又是五灵根,从四岁开始修炼家族心法至今一直都是练气第一层,再无寸进。

    上次在同堂兄堂妹一起玩耍的时候,在一个湖边,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被一个叫依红的堂妹,“不小心”碰到了水里。

    她年长的堂哥依白反应过来后直接跳进湖里),昏迷三天,依家请了不少名医却都束手无策。

    外祖父有事恰好路过,得知此番种种种情况,发了好一通脾气,要直接把人带走,依家却也无话可说,也幸亏依家及早对肇事者做了惩罚:重打二十手板,关禁闭三年。否则,以外祖父的脾气那肇事者还真是有点危险。

    这些,都是后来林夕雅慢慢告诉依灵的。

    “灵儿醒了,还有一天就可以到天水庄园,有外祖父在,没有人可欺负我的小灵儿了,再睡一会吧。”外祖父温和的声音有着奇异的魔力,刚睁睁眼的依灵又一顿困倦,她感觉到自己已经耗空了心神一样,再一次深深的睡了过去,嘴角噙着一丝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