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老子要当皇帝 » 第五十八章 举荐信

第五十八章 举荐信

    曹苞走后走到陶寅跟前摇头苦笑道。

    “咱们这县太爷属钱袋子的,见钱眼开。让陶公子见笑了。”

    陶寅也不敢怠慢,连忙拱手说道。

    “哪里哪里。刚刚在门外两人大人的谈话,我也听到了。还要多谢主薄大人仗义直言。稍后我会差人备份厚礼送到大人府上,请大人务必收下。聊表对大人的感激之情。没有大人你借那些军士铠甲给我们,我们也没那么容易成功,大人此次居功至伟功不可没啊。”

    主薄大人连忙打住说道。

    “都是举手之劳而已,不足挂齿。至于厚礼那大可不必,我与陶公子是一见如故,对陶公子才智佩服之至真心与你结交无关利益。如果非要送据说陶公子酿的酒不错,送我几坛即可。”

    陶寅听完有些意外的看着眼前这个年长自己十来岁的男人。这个主薄大人与曹苞他们不同,曹苞他们一副大腹便便的贪官模样,而这位主薄大人则是书生之气更甚些。

    “主薄大人此话当真?主薄大人可知我的厚礼可是很厚的哦?”

    主薄大人听完收起了笑容正义凛然的说道。

    “陶公子这就有些错看我了,我虽然官场摸爬这些年是市侩了一些,但是读书人的风骨还是有的。并非金钱外物就可动摇本心的,知己难寻良友难求。能与陶公子你真心接交胜过千金万金。”

    陶寅听罢也是拍手叫好说道。

    “好!好一个知己难寻良友难求!就凭你这句话,你这朋友我交定了。”

    陶寅说完就伸出手来,跟主薄大人做出了个握手的姿势。主薄大人也是第一次见,有些不懂的询问道。

    “陶公子这是何意啊?”

    陶寅这才想起来,他们还没有握手这种礼节,就解释说这是一种朋友间见面的打招呼方式。主薄大人听完也是觉得新奇说道。

    “打招呼方式吗?陶公子这种朋友间的打招呼的方式还真不错。”

    说完就握住陶寅伸过来的手。

    “还未请教主薄大人名讳?”

    说着这才忘记向陶寅介绍自己姓名,连忙拱手说道。

    “我姓方名为世杰。”

    听完以后陶寅差点一口茶水喷出来。

    “方世杰?”

    方世杰有些惊讶问道。

    “怎么?有什么不对吗?”

    “没有没有。只是想问你会不会大灌篮?”

    方世杰听得更是一头雾水问道。

    “何为大灌篮?”

    “没有没有,逗你呢…………”

    …………

    这边交接仪式已完成的很顺利,所有的山贼也都全部收押进入大牢。岚詔城县衙大牢第一次这么热闹,每间大牢内都挤满了人。而姚正崎则是被单独关押,身上也上了一些别人没有的刑具。昏暗潮湿的牢房里陪伴他的则是冰冷的铁链枷锁,儿时一幕幕跟着父亲征战沙场的画面一幅幅在眼前浮过,眼泪止不住的在眼角流淌。对于他现在而言死并不可怕,早就想一起了之,可死后他又怎么有脸到九泉之下面见自己的父亲列祖列宗。将门世家竟沦落为山贼最后成为阶下囚斩首示众的下场,何其可悲可叹。

    张大庆交接仪式结束后,立马就来陶寅府上找陶寅,已经改不掉他那毛毛躁躁的性格,还不等通禀就直接闯入陶寅的内院中来,此时陶寅也刚回来,正与林清泉李平贵等人交谈着事宜,张大庆就这么直勾勾的闯入完全没顾及到李平贵与林清泉他们众人脸上不悦的神色,在他们一众人看来,陶寅在与他们商量事情说话或是布置事宜的时候是不允许被别人打断的。陶寅摆摆手示意他们无妨。

    “哎呀,我说陶老弟啊。实在太感谢你了,不知道你跟这县太爷说了什么这县太爷回来以后态度对我大转变,还当众表示要把我的功绩上报朝廷。果然还是得靠老弟你出马呀。”

    陶寅笑了笑请他坐下,并吩咐给张大庆上了一杯茶说道。

    “张大哥客气了这都没什么,都是兄弟应该做的。这曹大人都当大家的面说了要把你的功绩上报给朝廷,这就是暗示你这县蔚的位置稳了,就差这举荐信了。”

    张大庆听完也是摸着后脑勺傻笑,笑的合不拢嘴。都开始幻想起来他坐上县蔚穿着官服作威作福的样子了。陶寅见时机差不多了就说道。

    “可这话又说回来了,这一直没有举荐信也不是办法啊,若是不趁着这波剿匪的风头,想要被成功举荐坐上县蔚这怕是要花些功夫啊。”

    张大庆听完也是着急了连忙向陶寅请教说道。

    “那依老弟的意思,我这举荐信要找何人替我举荐?”

    “这还不简单,曹大人不是要向朝廷上报你的功绩,由他给你写再合适不过。他举荐你做不县蔚,不出半月这委任状就下来了。”

    “那感情好啊,老弟与县令大人关系密切。那还请老弟替我和大人去说道说道。”

    一说到这里,陶寅就面露难色。张大庆连忙询问说道。

    “看老弟这表情是不是有什么难处不成?”

    陶寅叹了口气说道。

    “唉…………这曹大人和我关系不错是不假,张大哥想让我替你说一下也没问题,可张大哥有所不知这官场行事素来都是要以银钱开路才行,如此贸然开口属实是办不成事的。”

    “那…………那这得多少钱才能办成这事?”

    陶寅手捂下巴,做成一副思考的表情出来。

    “嗯…………差不多…………怎么也得个几百两吧!”

    张大庆一听惊讶说道。

    “啊…………怎么需要那么多…………可这…………”

    “我初到贵宝地就听说过,张大哥家资颇丰。张大哥莫不是这点银钱都没有?”

    一说到钱张大庆那个吝啬劲又上来了。

    “兄弟有所不知,我自幼家贫亦是一步一步才攒出今日的家底,这几百两自然是不在话下。可是这事若是不成,我这银两能否还能退回来?”

    “退自然是退不了,不过我可以保证的是只要大哥舍得花钱,你这县蔚就是铁板钉钉的事。其实送了这钱出去,也并不是什么坏事,最起码你这官做得踏实。”

    张大庆听完也是不解,跟陶寅问道。

    “兄弟,你说这话何意?为何送了这钱我能踏实?”

    陶寅喝了杯茶起身烦烦说道。

    “待你真的明白怎么当官了,自然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