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玉京风华 » 第14章 吃饭

第14章 吃饭

    怎么好意思坐这里?这不是意味着她要和李焱坐到一块去吗?

    这绝对不可以!

    林婉儿把自己的位置搬到了角落里。

    既然大的位置容不下她,那她就到角落里坐。

    于是,她挪到了角落的位置,角落没有人坐,但是有桌子,可能放不下很多菜品,但是如果说要放下她一个人也是足够了。

    唐承鸡,武姝,风凌云,姚姬看到她坐在了角落,连忙开始招呼她。

    唐承鸡道:“不要……要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我……我给你挪挪位,咱们坐一块。”

    林婉儿摇了摇头,说道:“真挤不下了,算了吧。”

    “真是的,我坐角落里,你坐我的位置,咱们换一下。”风凌云从自己的位置上站起身来,走到了林婉儿的面前。

    “不用了,不用了,我坐这就挺好的。”林婉儿摇了摇头。

    “不行,我不允许,你再不起来,我就拉你过去。”风凌云厉声说道。

    林婉儿叹了一口气之后,站了起来,起来坐到了风凌云让她坐的位置上。

    “行了,你们可好好吃吧,我就在你们身后守着你们,不必担心。”风凌云悠悠的说道。

    “好的,我们知道了,多谢。”武姝抱了一下拳,道谢。

    风凌云笑笑说道:“别客气,都是一家人。”

    “对,我们都是一家人!”姚姬也笑着说道。

    只听到门口一阵阵脚步声响起,林婉儿猜测肯定是李焱来了。

    坐在宴席的许多黑衣人起身,纷纷迎接他。

    “堂主。”众多黑衣人拜道。

    “不必多礼,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吃喝吧!快上菜啊!”李焱催促的说道。

    立即的,就有许多人上来上菜。

    结果上了满桌子的菜,林婉儿看了一眼,这大概都是一些江浙菜系。

    这说明这些人喜欢吃江浙菜,林婉儿此刻怀疑,李焱莫不是江浙人士?

    李焱坐到了主位上,看了一眼身旁的空位,瞬间面色变了不少,于是他又抬起头来看座位以下,发现林婉儿坐在下面,于是他顿时发了声音:“林婉儿,你坐上来,你的位置在我的身边。”

    “不坐。我一点也不想走到你的身边去,我就想坐在这里。”林婉儿摇一摇头。

    “你是第五护法,不要忘记了你的身份,四大护法不参加宴会,但你既然来了你的位置,就是在这里,要不然就把小鱼交给我,你不要再做第五护法了。”李焱厉声说道。

    林婉儿叹了口气,只好再次坐到了李焱的身旁。

    李焱看着她,邪魅的笑了一下,之后高声开始说道:“大家吃吧!都是最新鲜的菜!我们百枯堂的厨师都是江浙一带的,这菜自然有了江浙的味道,你们可以尝一尝这个味儿,如果喜欢吃,欢迎到江浙去旅游。”

    林婉儿等人点了点头,但还没有动筷子。

    “你们看那个红色的肉,这一道菜是东坡肉,你们想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吗?五花肉450g老抽3勺生抽4勺绍兴黄酒300-400毫升冰糖40g香葱20棵左右生姜一大块大料2个,准备好食材,葱洗净,中间切一刀备用,生姜用刀拍扁备用。锅中放水,水开后把整块五花肉放进去,煮五分钟左右,这一步为了去血水。焯水捞出的五花肉切大块备用,准备一个砂锅,锅底适量放油,然后铺一层香葱,葱上放五花肉,五花肉上铺上拍散的生姜,最后再铺一层香葱,倒入三勺老抽,四勺生抽,放入冰糖,两个大料,最后倒入黄酒,黄酒莫过食材即可,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一个半小时,把蒸熟的肉移入大碗或盘子里,浇上剩余的汤汁,葱扔掉,姜码放在肉的旁边,上锅蒸,大锅烧开后,中火蒸二十分钟.东坡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异,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猪肉,加入配料焖制而成,成品菜都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麻将块儿,红得透亮,色如玛瑙,夹起一块尝尝,软而不烂,肥而不腻。成菜后,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非常好吃。大家快加一块尝尝吧!”李焱介绍的说道。

    林婉儿吸了一口气,家里一块尝在嘴里,笑着说道:“东坡肉的故事我知道,东坡肉相传为北宋词人苏轼所创制,一说为苏轼小妾王朝云在苏轼被贬黄州之际为改善饮食所创。原型是徐州回赠肉,为徐州“东坡四珍”之一。”

    “的确是这样的,为了给大家讲讲具体的故事。”李焱看着林婉儿的笑意更深了,眼里不仅留露出了赞赏的神色,没想到这个女子跟四库全书一样,看来不是一个简单的女子。

    “相传宋神宗熙宁十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黄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带决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竟高达二丈八尺。苏轼以身卒之,亲荷畚插,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为感谢这位领导有方,与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

    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自己开荒种地,便把此地号称“东坡居士”。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宋哲宗元祐四年一月三日,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这就是它背后的故事,想必大家应该很喜欢吃东坡肉吧!”李焱道。

    “是挺喜欢吃的,东坡肉的佳话已经传遍了,没想到在这里还能吃到正宗的东坡肉,我感到很开心。”林婉儿笑着说道。

    “不仅有东坡肉,还有西湖醋鱼,来看这个西湖醋鱼。姜一块切片一块切末,小葱挽成葱结,草鱼洗净对半剖开,鱼身打一字刀,放盐、料酒和生姜片腌制10分钟,锅中倒入清水烧开,放入盐、姜片、葱结、料酒和鱼,小火煮5分钟后捞出装盘,把盐、料酒、生抽、醋、白糖、淀粉、姜末混合倒入油锅烧成酱汁,浇在鱼身上。西湖醋鱼主以草鱼等食材用料烹制,色泽红亮,肉质鲜嫩,酸甜清香,口感软嫩,带有蟹味,非常美味。”李焱伸手指了指西湖醋鱼。

    林婉儿笑着说道:“西湖醋鱼,又名“叔嫂传珍”“宋嫂鱼”,前身为“宋嫂鱼羹”,据清代《两般秋雨庵随笔》记载,为宋代名厨宋五嫂创制,时名“宋嫂鱼”;另据载,“西湖醋鱼”是后来的名称。西湖醋鱼源于南宋京都临安。宋五嫂为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高宗赵构乘龙舟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师祖”。从此,宋嫂鱼羹扬名世界;其后又经名手整治,乃成西湖醋鱼与宋嫂鱼羹两种名菜,流传至今。”

    “看来我们婉儿知道的很多,也不愧我是我们的第五护法了。既然已经知道了西湖醋鱼是个什么概念,我们就给大家讲讲背后的故事。”李焱笑着说道。

    “我们洗耳恭听。”底下的人一边叫好,一边说道。

    “好,那就听我细细的给大家讲。相传宋朝杭州西子湖畔,有宋姓兄弟两人,满腹文章,很有学问,隐居在西湖以打鱼为生。不料哥哥被官府迫害惨死,弟弟也因为哥哥报仇得罪了官府。

    宋弟避难临行前,宋嫂特意烧了一条鱼,加糖加醋,烧法奇特。宋弟问宋嫂为何鱼怎么烧成这个这般,宋嫂说:“鱼有甜有酸,我是想让你这次外出,千万不要忘记你哥哥是怎么去世的,你的生活若甜,不要忘记老百姓受欺凌的辛酸,也不要忘记你嫂嫂饮恨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