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朝有汉祚 » 第0030回 西郊迎师旋

第0030回 西郊迎师旋

    公元413年,义熙九年六月二十四,晴空万里。

    三年的日复一日,刘义符今天早上倒是睡了个日上三竿,主要是昨天晚上兴奋得没有睡着,今天是征蜀大军凯旋的日子,老爹刘裕前几天吩咐让他去西郊迎师凯旋。

    刘义符拾身晃晃悠悠下榻,一晚上的兴奋、期待各种情绪,这特么比当年看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都要兴奋。

    当然有一说一,像他这种人肯定不是为了学习,至于为了什么那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唉,结果要求一年比一年低……

    刘义符在侍女服侍下完成洗漱,老天爷还是待他不薄,这一世要什么有什么。

    “双儿姐姐,下去吩咐来叔备好车驾。”

    刘义符接过侍女手上拿着的布巾擦拭脸庞,转头对着刚刚进入房间的女子吩咐。

    双儿闻言面色一笑,轻声说道:“奴婢适才已经知会过来将军,世子宽心。”

    刘义符点点头没有言语,双儿是他大娘身边的侍女,有些事的确办起来得心应手,不是一般奴婢可比。

    洗漱完毕之后,双儿又让人端来吃食,刘义符垫吧了两口出了房门,这两天来他大娘臧爱亲情绪也好了许多,毕竟人死不能复生,大姐刘兴和二姐刘荣男一直陪在身边。

    刘义符先去拜见了自家母亲,听着母亲张氏的嘱托,都是关于下午迎师凯旋的事情,刘义符阵阵点头。

    转身出去之后又进了大娘臧爱亲的院子,还是和他母亲张阙一样的言语,只是多了不要怕,万事有穆之和来信在等,刘义符自然还是一副应答。

    眼看着时间还早,刘义符出了后院来到前堂西侧,这里的两所阁楼是藏书阁,往前再进便是学堂所在。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刘义符刚刚穿过院墙拱门,耳边传来道道读书之声,小心翼翼靠在一旁的柱子旁边,学堂中的情景尽收眼底。

    堂中老夫子右手捧着书籍来回渡步,刘义真刘义隆以及两个妹妹默念背诵。

    老夫子朝着刘义符所站的地方一看,默不作声道:“古之教者,家有……”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

    刘义符心中一乐,老二这家伙还是要逼的,也不是不能学进去,这几天的学业不说完成的有多好,但比以往要强上不少。

    “好!”

    老夫子点点头回到首座,将手中书籍放在桌案,又道:“下午上课之前,各自交出答论,题名何以为学?”

    “啊!”

    刘义真几人叫苦不迭,这可比以往的作业要难得多,刘义符听见这话也是快步离去。

    老夫子刚刚可是看到他了,作业是给他几个弟弟妹妹布置的没错,但很不巧绝对也有他的份。

    刘义符一路出了府门,来信此时已经准备妥当,这次迎师是要出城的,随行的护卫肯定不能再像以往,门外士卒足足有四五十人之多。

    “卑职领太尉军令,护卫世子前往西郊。”

    来信见到刘义符的身影,上前拱手行礼,声如洪钟。

    说着,来信转身侧立,府外五十多名带甲士卒随即齐声呐喊:“奉太尉令,护送世子前往西郊迎师凯旋。”

    刘义符有心看了来信一眼,拱手一礼笑道:“车兵多谢诸位,有劳了!”

    刘义符上了軺车,不得不说来信刚刚的一番心意,这是要让自己做好准备,五十多人的气势都如此磅礴,更别提凯旋之士的威势。

    其实说真的,就以一个平常人的心态,刘义符是没有见过这种场面,期待兴奋是有,可最大的担心还是自己会出丑。

    尽管他明白自己不能胆怯,因为以后他会掌管这支吃人的队伍,这种胆怯能致命。

    可哪又如何,担心还是会担心,因为在刘义符看来,这是自己的第一仗,是骡子是马总归要拉出去溜溜。

    不求能做到最好,那怕有一点好,此行无疑是成功的,这不止是他的想法,同样也是他老爹刘裕的想法。

    人无十全之人,事无十美之事……

    大概一柱香的时刻,刘义符一行人便到了西郊,此时的可以说是西郊人满为患,不止是刘穆之和礼部的官吏以及士族,两侧还有自发组织的乡绅百姓。

    “拜见刘世伯,拜见胡世叔,车兵见过诸位……”

    刘义符缓缓下了軺车,对着众人一一行礼,刘穆之和胡藩两人自然喜笑颜开,其余众人同样拱手以示礼节,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人家还有位好爹。

    胡藩笑着点头,开口说道:“车兵来了,你让我们俩个老头在这风吹日晒,可太不懂事。”

    刘义符咧嘴一笑,说道:“哪里,都是世伯世叔对小侄关护有佳,小侄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