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枭雄之吕家崛起 » 第26章 大将军韩暹

第26章 大将军韩暹

    在高顺南下之前,魏刚决定先接见韩暹。

    杨奉和韩暹两人都是黄巾军白波贼出身,两人也在献帝东归的过程中立下了战功。

    杨奉和韩暹也算是黄巾贼里混到巅峰的义军将领。

    两人虽然出身低,但是,由于参与救驾,得到了献帝的封赏,两人曾经的官职都不低。

    根据魏刚的了解,杨奉做过车骑将军,韩暹当过大将军。

    当然,杨奉被曹操击败后,就被定性为贼寇,剥夺了将领身份。

    这也是生在乱世的现状,有名有实才能在乱世中生存。

    如果魏刚有选择的权利,他更希望死掉的是韩暹,而不是杨奉。

    没有了杨奉,杨奉军一团散沙,广陵军吞并杨奉军时花费的成本更低。

    但是,杨奉的胸无大志和贪财弱点同样可以被魏刚利用。

    韩暹就不一样,他虽然也是一名大将,一直跟在杨奉身边,但是,他的存在感很低,只是一个不入流的角色。

    魏刚读书的时候并没有过多留意韩暹,使用这人有很大风险。

    在和韩暹进行会面之前,魏刚已经和俘虏们进行了简单沟通,对杨奉军的情况和韩暹这个人的履历有了简单了解。

    对韩暹有了初步判断,魏刚派士兵去邀请。

    韩暹没敢耽误,很快就来到魏刚身边。

    魏刚笑着说:“我军刚刚攻下淮安,准备不足,没有好条件招待将军,希望大将军不要介意。”

    韩暹长着一张国字脸,嘴巴上有两道短须,看上去非常勇武。

    但是,韩暹的姿态却摆的非常谦卑,“魏将军这么说,那可真是折煞小人了,小人和杨将军在护驾路上立下了一点微薄功劳,天子怜悯我们两个人,所以才给我们将军的称号,这事只是个玩笑,将军不要再提了。”

    魏刚对韩暹的态度很满意,对方至少没有表现出桀骜不驯的态度。

    魏刚说话倒也不绕圈子,“杨将军在中原地区叱咤风云,麾下兵强马壮,但是,进入广陵的贵部兵力一共不到两千,这似乎不符合杨将军的实力。”

    韩暹表情有些落寞,“将军说笑了,您看到的,正是我军的真正实力。”

    “白波军巅峰的时候有十几万人,即使是杨将军,麾下将士也多年保持在万人以上。”

    “只不过,连番战败,将士们伤亡惨重,杨将军没有打过曹操,不得不南下逃生。”

    似乎是担心魏刚小瞧自己,韩暹连忙解释,“为了保证粮草供应,在南下的过程中,杨将军削减了不少兵力。”

    韩暹的话必然经过美化了,杨奉军日薄西山,能够跟着他走下去的将士不会太多。

    这些被削减的部队很有可能当了逃兵。

    韩暹也没敢进行太多修饰,“魏将军现在看到的部队,已经是我们进入豫州后补充的状况。”

    按照韩暹的意思,杨奉军的骨干都是跟随杨奉征战天下的老匪,按理说,这些人的战斗力应该很强。

    魏刚回忆起杨奉军的一些表现,似乎比海西匪兵强不了多少。

    魏刚召见韩暹的目的,可不仅仅是掌握杨奉军的情况。

    “除了在淮安和射阳投诚的部队,贵部还有其他部队吗,我指的是还在袁术军麾下,成建制或者白波军主将担任指挥的部队。”

    韩暹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很显然,魏刚已经没有办法从杨奉军身上获得更多价值。

    魏刚继续提问:“天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魏刚思虑了很久,献帝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在魏刚的印象中,不论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刘备以衣带诏的名义讨贼。

    献帝都只是一个工具和一种符号,但民众不这么认为,官僚中也有不少效忠汉室的人。

    面前的这名黄巾贼将领与献帝有过接触,可以给魏刚提供一定参考。

    韩暹神色变得庄重了起来,“天子非常聪明,而且雄才大略,很有亲和力。”

    看到韩暹的表情,魏刚差点笑了出来。

    韩暹对皇帝的印象似乎不错。

    韩暹的回答把魏刚的很多提问都堵死了。

    为了掩饰尴尬,魏刚再度转移话题。

    “韩将军放心,您在淮安城立下的功劳,我都记在了心里,我不会亏待将军。”

    按理说,韩暹在魏刚兵临城下,广陵军发起进攻的时候才仓促投降,不应该得到高规格待遇。

    而且,不论韩暹嘴上多么谦卑,他终究当过大将军,见过天子。

    这种人的心理阈值会很高,想要得到他的支持需要付出更多代价。

    但是,魏刚现在刚刚夺取了广陵郡东部四城,俘获了大量袁术军士兵。

    通过封赏韩暹,可以迅速稳定这些降兵的军心。

    “我一定会把韩将军的功劳告诉高将军和我姑父,让韩将军得到公正的待遇。”

    魏刚并没有把话说的太死,同样涉及到了心理阈值。

    有些人情,如果在魏刚这里送出去,吕布那个级别就需要花费更多的代价来保持相应的效果,这是一种巨大的成本浪费。

    韩暹表示感谢,随后便离开了。

    除了与韩暹接触,魏刚还见了很多人,包括士人代表,立功将士代表甚至平民代表。

    整个淮安城的局势很快被控制住。

    一个星期之后,高顺带领援军来到淮安城。

    见到魏刚后,高顺依旧很冷静,他没有追究魏刚擅自做主的责任。

    相反,高顺拍了拍魏刚的肩膀,进行勉励,“文长,你这一次立大功了。”

    “夺取广陵四城之后,广陵境内的淮水已经成为了咱们的内河,袁术无险可守了。”

    高顺倒没有夸大魏刚的功劳,夺取淮水,袁术军就失去了地理优势。

    魏刚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解释,“我也是在听说袁术称帝,吴景带兵难逃之后,发现了广陵郡的战机,来不及通报,就直接南下了。”

    高顺点了点头,“你的功劳我已经派人报给了下邳。”

    “主公得到消息,派出官吏来到广陵需要时间,广陵的日常管理只能由咱们自行处理。”

    高顺微微皱眉,“海西的事务,尤其是屯田的事情,仍旧由我来负责。”

    “淮阴和淮安两地的军政你也不用操心了。”

    高顺欣慰的看着魏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文长已经不再需要我教你带兵了。”

    “你的部队在这一次的南下过程中伤亡较大,现在需要休整,这样吧,文长你负责射阳和兴化两地的防御,同时整顿部队。”

    魏刚明白,高顺这是好意。

    前往射阳和兴化,这也就意味着魏刚远离了和袁术交战的前线,不必参加战争。

    高顺继续补充道:“水军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色,你有没有考虑过训练水军?”

    高顺的话倒是给了魏刚一个提醒,水军确实很重要。

    豫州的水网更密集,水路行军的机会也会更大些。

    魏刚点点头,“等我这一次去了射阳,我就着手训练水军。”

    魏刚准备离开,走之前提醒了高顺。

    “韩暹将军是袁术军的大将,对于他的处置,高将军一定要谨慎。”

    高顺点了点头,“我听说,杨奉军的主力已经被你打乱了编制,吸纳到了部队中。”

    “咱们肯定不能把这些部队还给韩暹,但是,咱们也不能剥夺他的军权。”

    高顺想了想,“跟随韩暹投降的那支部队仍旧由他统帅,另外,我向主公提建议,给他增派一部分兵额,让韩暹自行募兵。”

    韩暹的部队,留在淮安,协助高顺。

    驻扎在淮阴和淮安的部队也没有调动。

    为了弥补魏刚的损失,高顺从援军中挑选了五百勇士,补充了魏刚的队伍。

    魏刚统帅这支队伍返回射阳城。

    在射阳城下,魏刚见到了出城迎接的陈矫。

    见面后,陈矫先向魏刚提出了祝贺,很显然,魏刚在广陵郡东部四战皆胜的战绩已经传到了射阳城里。

    祝贺之后,陈矫态度变得严肃,“主公,我听戴干提起,吴郡似乎有异动。”

    如果是江东孙策,魏刚还会有些担心,但是,吴郡严白虎从来不是什么能人。

    在汉末历史上,严白虎虽然也算得上是一方豪强,但最终不过是一个小人物。

    魏刚根本没把对方看在眼里,所以在谋划广陵战役的时候,他防备的是孙策。

    只不过,魏刚没有想到,自己还没带兵南下,严白虎却把算盘打到自己身上。

    魏刚很淡然,“子通还说了什么?”

    “子通派人报信的时候,严白虎的弟弟严舆已经在边境集结了重兵,至少三千人。”

    听完陈矫的话,魏刚不再犹豫,没有入城,直接带部队南下。

    在兴化城城墙下,魏刚遇到了严白虎的军队。

    严白虎军已经围困了兴化城。

    戴干的情报很准确,从严白虎军的规模上看,敌人至少在三千以上。

    兴化城留守的兵力数量不多,加上魏刚带领的500战兵,广陵军人数不足千人。

    但是,严白虎的部队有水分,这里面很大一批人是辅兵,没有战斗力。

    魏刚部队到达城下的时候,严白虎军调整部署,收缩兵力,将全面包围改成了重点包围。

    进行战前动员之后,魏刚召集了所有屯长,命令全军做好战斗准备。

    (今天两更哈,另一更在二十四点前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