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100天,从女生变成摄政女王 » 第26章 五道重要圣旨

第26章 五道重要圣旨

    1641年4月16日

    1641年4月16日上午,周宁与朱慈烺、内阁进行了商量讨论辽东战事:以首辅和两位内阁成员以非常务实的态度,赞成暂停战事,另外两位内阁成员则沉默,最终决定暂时停止辽东战事,洪承畴回京城详细禀报后,再做决定。

    这件事被传出去后,朝堂议论纷纷:有的大臣拍手叫好,有的大臣则默默无言,还有的扬言要上奏。兵部和新任兵部尚书陈新甲意见最大,因为这项决定并没有兵部参与,这在崇祯时代是不可思议的。

    朱慈烺吩咐司礼监派人带着三份圣旨,锦衣卫保护,八百里加急,火速赶往辽东。

    一份传旨给洪承畴,主要意思是:停止部队驰援锦州行动。部队退回到安全的城池和位置。要对部队做出妥善安全的安排,不能再被建虏偷袭或围困。而洪承畴本人则火速赶回京城。

    一份传旨给辽东其它将领:给各总兵、副将、偏将下达指令,本次锦州救援行动暂停。必须听从洪承畴的安排,保护好自己的部队和军资,返回安全的位置和城池,部队进行日常性侦探和练兵。同时,朝廷会派出东厂和锦衣卫前往辽东督查。

    最后一份圣旨传给祖大寿:让他酌情带领主力队伍突围,放弃锦州。如果祖大寿能安全退回山海关,不管损失多大,朝廷都将给予嘉奖!待祖大寿退回到山海关后,朝廷奖励3000两银子。

    下午,周宁派司礼监太监到吏部拿到了孙传庭的资料,在崇祯时代,周宁是绝对不敢碰朝廷官员的资料,这是一件非常忌讳的事情,被崇祯知道是一定要受惩罚的。

    周宁和朱慈烺在乾清宫里认真看起了孙传庭的资料,有问题就问旁边的王承恩。

    孙传庭,字伯雅,生于万历二十一年。他身长八尺,能左右射,武艺很好。十三岁在童子试中夺魁,成为生员;

    万历四十六年乡试中举,翌年通过会试和廷试,考中三甲第41名,获赐同进士出身;

    孙传庭初授永城知县,不久调任商丘知县。

    天启五年(1625年)三月,他因在徐鸿儒起义时防备有功,获得南京广东道御史王允成褒奖。同年入朝述职,授吏部验封司主事,不久升至稽勋司郎中,后告假回乡。

    天启后期一直到崇祯七年,孙传庭一直在代州,和家人在一起;相当于闲置接近10年;

    崇祯七年(1634年)八月,后金第二次入塞,孙传庭在闰八月上《敌情必有虚怯之处疏》,提出了步兵扼守险要抵御建虏骑兵的方法。

    崇祯八年(1635年)秋,孙传庭终于复出,回到朝廷,任吏部验封司郎中。由于他喜谈边事,便以“边才”越级升为顺天府(今北京市)府丞。

    崇祯九年(1636年)三月,孙传庭接任陕西巡抚,担当剿灭农民军的重任。履任不到一个月就派副将罗尚文斩杀了据守商洛一带的农民军首领整齐王张显。

    七月,高迎祥率部与孙传庭交战,此后孙传庭“四日三捷”,最终俘获高迎祥。

    九月,孙传庭遵旨将高迎祥押解京师,凌迟处死。

    高迎祥被俘后,孙传庭招抚了农民军领袖拓养坤、张文耀等,击破张天琳、马进忠、高见等,到崇祯十年(1637年)初基本确保了关中地区的安全。

    到此时,孙传庭由此崭露头角,声名鹊起。

    崇祯十一年,孙传庭先后连败六队:过天星、混天星、大天王等,而后三部义军在屡败后,都陆续归降。连续失败后,农民起义军只剩下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少量流寇;

    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建虏入塞侵扰,京师戒严。崇祯命洪承畴、孙传庭赴京勤王。

    崇祯十二年(1639年)正月,崇祯帝又任命孙传庭为保定总督,负责保定、山东、河南军务。当时清军占领济南,明军却按兵不动,坐视山东被铁蹄蹂躏。充当督察的内阁首辅刘宇亮和孙传庭互相指责,刘宇亮称他促孙传庭出兵而不出,孙传庭则强调是刘宇亮不敢出兵,并阻止他进兵。另一方面,孙传庭上疏指责关宁总监高起潜麾下的祖宽要对济南失守负责。

    孙传庭受任保定总督后,多次请求面见崇祯帝,请求商讨军国大事,但崇祯未接见;

    五月孙传庭得感冒竟致耳聋,并上疏请辞保定总督,并举荐杨文岳替代。

    崇祯帝认为他推诿责任,要求他继续负责练兵,并命兵部派人核实,回报属实后,才将他革职,并派御史杨一儁再去核实;

    孙传庭移驻易州,此时又有保定府学教谕尹三聘告发孙传庭,称孙传庭乱抓百姓。杨一儁再次核实孙传庭病情属实,并将尹三聘的告状称为“泄愤”而不受理。

    崇祯十二年(1639年)七月,崇祯已失去对孙传庭的信任,得到杨一儁的回报后坚称孙传庭称病“显属欺罔”,遂将孙传庭和杨一儁两人一并革职,派锦衣卫将孙传庭逮捕入狱。

    这样孙传庭又入狱接近二年。

    这份简要介绍看起来孙传庭还真是有两下子,但是个性太刚强,他对权力欲望并没有那么强,否则不会在家呆接近10年。这与他在历史上的后期遭遇比较接近。他不是洪承畴那么求生欲望强的人,否则明知打不过,怎么还不逃跑。

    从孙传庭的人生经历来看,他打仗的确有能力,人也很有个性。于是,朱慈烺和周宁吩咐王承恩,带着圣旨直接去大理寺监狱将孙传庭释放出来,在京城赐予一四进四出的四合院给孙传庭,并安排几个仆人给他。周宁让王承恩托话给孙传庭,让他先好好休养几天,改天会宣召他。

    同时,周宁吩咐王承恩安排锦衣卫一个负责河南战事情报的千户和原东宫讲师到孙传庭处。千户讲解河南战事、洛阳和襄阳失守的原因;而东宫讲师则是说明目前朝局与困难。

    于此同时,周宁又跟朱慈烺提起,这内宫里,缺乏一位知兵而又忠诚的太监,前期曹化淳就很不错,他曾经任司礼监太监、提督太监,却不贪权,崇祯11年主动辞职回家。他在主管御马监时,就做得很不错。

    周宁问王承恩的看法,王承恩也认为曹化淳很有本事,对崇祯皇帝忠心。

    于是,朱慈烺吩咐司礼监去曹化淳老家宣旨,让他早日回京。

    至此,内廷有王承恩、田守信和曹化淳;外部有孙传庭和洪承畴,如果真正收复这两人,则基本实现了当初周宁的设想。尽管如何任命孙传庭和洪承畴还没有决定,同时也可能会引起朝堂上的争议和反对,但是这是必须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