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100天,从女生变成摄政女王 » 第54章 祖大寿的倒霉与郁闷

第54章 祖大寿的倒霉与郁闷

    1641年4月28日晚,辽东锦州

    祖大寿独自一个人在总兵府里叹气:锦州断断续续被围了好几次,这次又已经被围了1个多月。他心里感叹这么多年了,坏日子与坏消息总是不断到来。目前唯一好一点的消息是粮食还有很多,差不多可以维持1年;同时,官兵们都是自己的手下,都能指挥到位。

    但锦州已经变成了一座孤城,锦州与外面的消息被完全隔断了。这次,建虏好像来真的,他们在锦州城外挖了一条又一条的壕沟,并在周围布置了不少人马。如果没有外部的支援,锦州城里的人马根本不可能突围出去。

    其实,按照正常情况,如果建虏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那么锦州城估计也支撑不了多久就得破城;但建虏就这么耗着,不进攻却挖壕沟,围困锦州。

    以祖大寿这约40年的军中生涯和这二十几年与建虏的独自作战经验来看:这建虏对锦州围而不攻,明显是一场阴谋,典型的围点打援。这种事情发生过很多次,但却每一次都让建虏得逞。

    祖大寿想起了自己的父亲祖承训,父亲当年跟随当时的辽东总兵官、宁远伯李成梁东征西伐,因抵御蒙古骑兵作战有功,不断得到提拔,出任辽东副总兵。那时候的祖家是多么的扬眉吐气啊!

    父亲就是自己儿时的榜样。在那期间,祖大寿还跟随父亲征战朝鲜,自己也才30岁左右,多么的豪情万丈,多么的一往无前啊!

    这二十年来,大明与建虏的战事一而再、再而三的糜烂,自己却就是这糜烂战争中的倒霉蛋。

    表面上看,自己的家族日益荣耀,祖氏满门都获封官职。自己兄弟辈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都是上自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的各级军官。

    但实质上,自己更清楚自己和祖家的情况:辽东战事让自己苦不堪言,这不断失败的战事让自己和家族放在火山口上。

    建虏的骚扰和入侵、朝廷内部的指责和防范、每年朝廷的军饷有限,朝廷经常性的欠饷和军饷克扣导致自己家族内部纷争不断。

    作为一个总兵,亲兵上千人,要养活这么一支队伍,一年再怎么说也要40多万银两;自己还要向兵部、东厂、总督、巡抚那边送点好处费。可在朝廷官员看来,自己和自己的家族总有问题,甚至说打仗不够勇猛以及与建虏有染。

    养活这么多官兵,没有银子和粮食,怎么能安抚人心?朝廷的官员一点不知道他的苦。

    自崇祯皇帝继位以来,自己更是在倒霉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崇祯2年,黄台吉绕过长城,自己跟随袁崇焕驰援京城,到京郊差点就跟随袁崇焕一起下大狱,要不是自己溜得快,下场可能跟袁崇焕一样。

    尽管后来有收复滦州、永平、遵化、迁安之功,回到锦州前线防守,但自己从此再也不敢轻易离开军营,生怕被东厂番子暗中抓捕。

    崇祯四年,自己奉孙承宗之命修复大凌河城,但没想到就发生大凌河城被围了三个月,城内的粮食吃完了就杀马吃,马吃没了,就杀人相食的事件。

    没有办法,自己假装投降,派遣自己的亲儿子祖可法、侄子祖泽润、副将刘天禄、张存仁等四人随来劝降的建虏将领石廷柱一同到了建虏大营,自己于这一年十月第一次作为大明的叛将投降了建虏。

    在取得黄台吉的信任后,自己逃回了锦州,幸好朝廷并没有怪责,但自己和祖家的名声彻底坏了,自己的儿子也留在了建虏那里。真是耻辱啊!

    接下来就是与建虏一轮又一轮的小败仗,然后就一次又一次被黄台吉劝降,直到这次锦州又被围困。如今该怎么办呢?

    投降建虏肯定是不可能。

    其一,自己祖辈下来享受大明的优待和荫庇,怎么可能做这苟且之事呢?

    其二、建虏以区区几十万人口,巴掌大的苦寒之地、落后的文化怎么值得自己去投降?

    其三、按照各处得到的消息,投降的汉人将领如耿精忠之流,也是低满人一等,缺银子缺军粮,建虏的日子更不好过。

    可现在如何才是好呢?发往京城的救援奏折已经得到回应,回报说蓟辽总督洪承畴会亲自支援锦州。可怎么现在都没有任何消息呢?

    刚想到这里,突然外面有亲兵传来消息,有朝廷传旨太监到。祖大寿马上出门迎接,结果看到副将、偏将都在外等着自己。

    紧接着,祖大寿看见有衣冠不整,身上脏乱的两人向他走来,祖大寿一看,明显一人是太监。太监问话道:“那位是祖大寿将军,请接圣旨。”祖大寿连忙迎接太监两人进屋,清理好自己的面容及衣服,上香后,率众将跪拜在地。

    等太监圣旨念完,祖大寿接完旨,请太监两人坐下喝茶休息聊天后,祖大寿才知道朝廷发生的事情。原来,崇祯皇帝已经驾崩了,继任者弘光皇帝要求他自行选择突围。

    这传旨两人一名是司礼监太监,另外一人是锦衣卫。本来还有其他人,但是他们知道锦州被围,人员越多,越容易被发现。于是,在观察了接近十天后,他们冒死过来传递圣旨。祖大寿从他们那里还得知,蓟辽总督洪承畴已经返回京城了。

    这可真是出乎他的意料,从他个人来说,这当然不是好事情,但站在朝廷来讲,却又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幸好他祖家的根基全部在宁远,否则这次突围不出去,岂不是要被建虏一锅端。

    祖大寿这时突然想到要封锁消息,于是马上命令众将领不得把圣旨外传,以免动摇军心,引起内部哗变。

    祖大寿可是苦闷至极,感觉自己被朝廷抛弃一样。本来这几年已经够倒霉,假投降建虏、与崇祯皇帝之间的信任不断下降,现在又好像遭到朝廷放弃。唯一的希望是圣旨上鼓励他突围,并说突围后还有奖励。

    可祖大寿知道,这即使突围出去,自己的兵活着突围出去的能有多少?到时候自己岂不是就一光杆司令了。再重新配置队伍,又得要多少银两和多少时间,以后这辽东还有他这一号人吗?

    真是郁闷啊,但现在没有其它选择了,这就是最好的选择。于是,祖大寿连忙令各将领严守军令,继续加强防守。突围时,会通知到位,但不要走漏风声。每人带亲兵50人,备好马匹和粮草,但一定要等待建虏松懈之时再行突围,不宜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