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100天,从女生变成摄政女王 » 第58章 张焉的建言与交心(2)

第58章 张焉的建言与交心(2)

    1641年4月29日上午,乾清宫

    周宁其实根本没有啥经验,只是从现代人的眼光看:一个公司乃至一个国家,需要有人管着团队去干事情,必须要干事情的人多,大家往一个方向使力,这样才可能达成目标。

    不能有太多不干事情的人,也不能有太多找分歧、不断争吵,制造内部分歧甚至矛盾的人,这样的团队肯定干不成事情。所以,管理团队必须要有足够大的权力,将有重大分歧、不同看法、不干事情的人踢出去。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管理团队权力如果太大,也不行。他们有可能会瞎作为、乱作为、贪污受贿、打击另外一方等都可能发生。所以必须要有监督:企业里有审计、监事会、董事会就是这样原因;而国家则有纪委、反贪局、廉政公署等。

    周宁于是说道:“让想干事情,有能力干事情的朝廷官员在一起,形成强大的执政势力,朝着皇上指定的方向和目标前进,好好做点事情,专权就专权吧,重要的是能够做成事情。

    让另外一部分反对的人也站在一起,形成在野的势力,适当挑挑刺,找找麻烦,监督他们,不也是很好吗?

    挑刺、找麻烦、监督这个节奏完全控制在皇上手中,需要敲打专权的人时候,让在野势力使劲弹劾弹劾,这样专权的人就不敢妄动了。

    皇上有锦衣卫和东厂,这些轻易不要动用了,更不能把它们借给执政势力或者在野势力使用,锦衣卫和东厂作用是维持两派的正常斗争的秩序,并了解事实真相,为皇上提供信息。这样两方的势力就平衡了,皇上也轻松,事情也很好做了。”

    张焉和朱慈烺都鼓起掌来,这鼓掌还是他们向周宁学来的。张焉高兴地说道:“妹妹,你还真是个天才啊,姐姐以前怎么不知道啊!”

    接着,张焉叹了口气,说道:“如果早知道这样,我把这样的话讲给我夫君听,就没有后面天启朝那么多事情了。”

    周宁安慰着张焉,这真是一个非常不幸的女人!如果没有穿越而来的周宁,可想想她过的是什么倒霉的日子:七年的后宫生活,被魏阉和客氏联手威逼和陷害,被夫君天启皇帝冷落与忽视;接下来是十几年的后宫生活,处于无儿无女,整日的思念、回忆与忏悔状态;最后还被逼上吊自杀。

    待情绪稳定了许多之后,张焉说道:“目前局势下,朝廷向官绅、富人收税是应该的。但是,大明的祖制一直是优待官绅的,要改变他们的看法很难,除非用锦衣卫和武力手段。

    所以,姐姐认为首先要树立榜样,最好的榜样是各地王爷和勋贵,如果他们都交税了,官绅富人自然就意见小了很多。如果一开始就向官绅富人收税,到时候就会引起内部巨大的反抗。”

    周宁认真听完了张焉的话,思考了一会儿,说道:“优先向勋贵收税,这个得需要有些操作,勋贵不会那么容易听话的,这毕竟是从他们身上割肉;但可以第一个向嘉定伯和太康伯收税;至于向王爷收税,这个需要点时间,他们分散在大明各地。”

    张焉笑着说:“妹妹,你也太坏了,拿自己的父亲和姐姐的父亲开玩笑。”

    周宁是现代人,当然认为没有问题。但这是明朝,有点大逆不道;但张焉也知道周宁是开玩笑的。

    周宁接着说道:“皇上准备收取房产税,就是向有大量房产的人收税,姐姐认为如何?”

    张焉听了,有些惊奇,想了一会,回答道:“好是好,只是如何操作,需要斟酌一番。穷人也有房产,怎么征收?富人如果收税太多,有可能会闹事。”

    旁边的朱慈烺也听得津津有味,本想插话,后来也放弃了。

    周宁回答道:“简单来说,大约按一套房子价值来收取,百中取一到二,每年收取。如果一套四合院房子价值300两银子,则每年收取3到6两银子;还有就是按面积来收取:一平方丈收取5钱银子。穷人就不收了,只收官绅、富人和大房子的人。当然,具体怎么做,让内阁自己提想法吧,也许他们的想法会更好、更合理。”

    张焉思考了一下,点了点头,说道:“只要皇上和妹妹有具体的想法就好,穷人是不能收的,富人也不能每次收取太多。姐姐就不瞎参合了。”

    接着,张焉突然问道:“姐姐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皇上和妹妹会考虑洪承畴做内阁次辅?他可是从来没有在朝堂上做过的,而且这十几年,一直都负责军务?他的忠心有保障吗?”

    周宁总不能回答说自己只知道洪承畴和孙传庭,知道他们很有能力。那就先找一个人缓冲一下吧,于是对旁边的田守信说道:“田守信,看看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能够回答,哀家就赏赐你100两银子,大胆讲出你的想法。”

    田守信恭敬回答道:“回太后,这是皇上和皇太后的运筹帷幄,臣不敢妄言。如果非要臣说,臣的看法是:洪大人正因为没在朝廷呆过,才知道朝廷的弊端;正因为洪大人受过朝廷官员的苦,才知道朝廷需要干什么。而这些弊端和苦正是皇上、皇太后想解决的。”

    周宁心想这田守信还是有点慧根,比王承恩聪明,于是在旁边点了点头,说道:“回答得不错,但不完整,自己去领50两银子。”田守信谢恩。

    周宁接着让贴身宫女香儿回答,香儿回答道:“回太后,这皇上和太后的英明谋划,奴婢怎么敢私自揣测。”

    周宁只好自己上场了:“这是皇上的英明决定,因为我大明再也找不到比洪承畴更合适的官员做次辅,实际上他以后做的是首辅,以后内阁全由他负责,范阁老也配合他。

    这洪承畴带兵打仗的能力和经验妹妹就不用讲了。妹妹要重点说的是:目前我大明的状况和朝廷情况,需要的绝对是狠人和在地方有过完整历练过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肩负起变革的重任。

    万历首辅张江陵绝对是狠人,他肯定顶着巨大的压力,也得罪了不少人才变法成功。

    狠人是在死亡战场上磨练出来的,狠人经常受到各种压力的摧残,狠人能够顶住巨大的反对,甚至连宗法和祖制都不管不顾。

    洪承畴正具备这样的条件和能力;同时,他在朝廷又缺乏根基,不依靠皇上,还能跟皇上对着干嘛?而朝廷上的人,没有一个是狠人,没有一个能长期顶住压力,更没有一个人对现在的局面、农民、官绅地主和富人、流寇、建虏有深刻地认知和了解。他们很多人需要的是安逸、舒坦和尊卑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张焉听了,很是赞同,连忙鼓掌起来,旁边的皇上、香儿、田守信也鼓掌起来。

    周宁眼光看着朱慈烺,她这些话其实是想讲给朱慈烺听的。继续说道:“至于这忠心,大明的官员不忠心大明,还能忠心谁?他做的事情只要有利于大明、有利于天下苍生,就算一点贪权专权,又能怎么样?谁还没有点私心?

    不能通过忠心与否去辨别一个人的好坏。如果一个官员只知道讨好皇上、顺从皇上、完全按皇上意图办事情、而从来不在乎是否对大明有利、是否对苍生有利、是否对解决面临的问题有利,那么这种忠心的人要着也没有用啊。

    没有人会永远正确,皇上也不可能,所以自古至今,总有大臣不断给皇上谏言,英明的皇上都善于纳谏,如唐太宗、如汉高祖。既然如此,这文官忠心与不忠心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按照要求完成要做的事情。姐姐,你说呢?”

    张焉惊讶地看着周宁,感叹到:“姐姐后悔早很多年没有和你深交,今天听到了妹妹的这番话,就算姐姐乃妇道人家,也明白妹妹的话言之有理。”说完,又好像回忆起不堪的往事。

    这时候,朱慈烺讲话道:“母后,你的话与朕的老师讲的内容完全不一样,不过朕听起来很有道理。很难通过一些话和简单的行动判别官员是否忠心。武将当然是需要忠心的,对大明、对朕忠心。”

    周宁接过朱慈烺,回答道:“皇上言之有理,这些留给皇上以后慢慢体会吧。哀家认为最好的方式应该靠制度。好的制度和环境能够将坏人变成好人;而坏的制度和环境能够将好人变成坏人。

    文臣武将都应该靠制度去选拔和做事情,而不能完全靠皇上的慧眼独具去识别人、判断人以及确定是否忠心。

    这项制度首先要能够让朝廷官员知道要有实实在在的目标与方向;其次,要能检测到目标完成状况;最后,要有制度保障做不好的、做得好的巨大差别。”

    张焉插话道:“这是京察吗?”

    周宁还不知道什么叫京察,这时,田守信忙过来回答:京察是明代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每三年一次,考核的标准有“四格”、“八法”。

    周宁补充道:“考核有二种,一种是整体几个重要要求是否完成,这是皇上所需要关注的。比方说:全年税收入库额、物价和老百姓生活水平、消灭流寇和建虏、收复国土、几个重要城池的繁荣程度等;另外一种是京察。

    皇上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前一种,这些目标完成情况有的需要东厂和锦衣卫去大明各地采集情报,而不是仅仅靠朝廷官员给出的信息。

    至于京察,就留给内阁、吏部、都察院去进行吧。皇上要做的是始终保持平衡,不偏袒、不过于干涉、不使用暴力、不过于表达自己的喜好。”

    朱慈烺听完后,略有所思。张焉听后,似乎很受启发,不过没有说什么。

    聊到最后,周宁也把自己的阳谋讲给了张焉听,张焉听了直夸周宁处理得好,还答应大朝会那天会带朱慈炤参加。

    而张焉最后特别提醒周宁:少说一些惊天的话,否则御史会对着干;很多御史会为了名声,连死都不怕。

    接下来,周宁叫来了朱慈炯、长平公主;张焉也叫来了朱慈炤。大家在一起玩得很开心!

    这次张焉的建言给了周宁很多的启发,也影响到了朱慈烺。看来,还得要好好准备一下第一次大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