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100天,从女生变成摄政女王 » 第69章 起义军内部纷争

第69章 起义军内部纷争

    1641年5月上旬洛阳

    牛金星得意极了,这次终于在闯王面前大放光彩。原本,他与李岩也是好朋友,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经过李岩引荐入李自成幕下,建议“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为李自成的政权建设做出了一些贡献。

    可是,他到李自成起义军中的时间也就半年,立的功劳非常有限。这农民起义军似乎并不重视读书人和出谋献策之人,他们更重视能上战场,能打能杀的人;特别是一直跟随李自成的人,先是“18营”,再是“老营”。这牛金星就一介书生,于是很难受重用。

    况且,这起义军中还有好几位军师。远的不说,这李岩就是他的绊脚石。论才能,李岩比他强,人家年纪轻轻就是举人了;论势力,人家也有一支规模不小的起义军;论背景,人家加入起义军已经1年多了。

    要在起义军中露出头角,就得拿开这绊脚石,本着“同行是冤家”,牛金星选择远离李岩,尽管李岩对他有恩情。所以,他找到了宋献策,并推荐宋献策加入农民起义军,两人都是光杆司令,很快达成了同盟军。

    这次,两人试探出了李自成的想法,尽管从策略上讲,这中原称王并不是好事情,因为树大招风,而目前起义军的实力还不够,但重要的是两人在李自成起义军中有了话语权,同时也适当打击了李岩。

    与此同时,李岩则在旁边默默不语,他内心苦涩,充满矛盾。

    他本是天启年间的秀才,其父亲李精白更是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崇祯初年在魏忠贤逆案中父亲被定以“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的处罚。在明末官场中,这其实算不了什么,官场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因此,李精白在家乡的名声并不坏,虽被削职为民,但李家仍是杞县的数一数二的乡绅财主。

    李岩生性慷慨豪爽,常常周济穷人;又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他的性格不像官绅家族的读书人,反倒像一个江湖侠士,很喜欢结交朋友,他在杞县名声很好,百姓都称他为“李公子”。

    成家后,娶了汤氏,汤氏出身于杞县豪门之家,知书达礼,贤良淑德,是一位美丽的大家闺秀。于是,整个杞县传言他是一位“有文武才”、“好施尚义”的知识分子。

    可是,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一个玩笑,让他一辈子的命运来了个大转折。

    由于天下大旱,再加上朝廷加税,百姓无以为活,纷纷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在连续不断的天灾人祸打击下,河南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杞县县令仍然在不停地催征钱粮,百姓苦不堪言。

    李岩无奈,取出家中存粮三百余石去赈济灾民,可在天灾面前这也是杯水车薪啊。他去劝周围的官绅地主捐粮救老百姓,可是被拒绝了。但是,他的名声传遍了杞县四周的县城。

    接下来,他被红娘子劫持到了农民起义军军中,在同情农民的情况下,他竟然糊里糊涂地加入了农民起义军。

    这是一条没有回头的路,事后,他有些后悔,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在官府看来,这是在造反;在官绅地主看来,自己背叛了他们,就是在做贼,做丢人现眼的事情。为了不让祖上和家族丢脸,他原名李信,后改名李岩,并脱离了家族。

    加入农民起义军后,刚开始,他提出了很多好建议,屡次劝李自成“尊贤礼士,除暴恤民”、“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

    同时,在宣传方面,李岩也提出了如今民间广泛流行的传言:“闯王仁义之师,不杀不掠”;还编出童谣:“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等。

    这些很多建言都为李自成所接纳,但是农民起义军内部,很多的将领都不喜欢李岩。一方面,每次开会,李岩都要提一些限制大家行为的规则,比如说不要杀俘虏,善待官绅、地主、不要杀人放火;另外一方面,他们也看不惯李岩待人接物方式,总觉得李岩看不起他们这些泥腿子。

    起义军内部的核心力量都是没有文化的人,这“老营”中的“老营”,“十八骑”,包括刘宗敏、郝摇旗、李过、田见秀、高一功、刘芳亮、高桂英、张世杰、刘希尧、党守素、张鼐、李来亨等,都读书识字很少。

    他们带领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目的有三个:首先,要让自己过好日子;其次,看不惯这些官绅地主老爷,要让他们下地求饶、人头落地;最后,自己威风一世,光宗耀祖。

    不好吃好喝好玩,那起义还有什么意义;不杀官绅地主富人,那起义还有什么乐趣;不及时行乐,对不起自己。所以,这李岩在大多数农民起义军心中就是个异类。

    李岩自己也很苦恼,他清楚知道,如果没有有约束性的军规和远大点的目标,那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所以,历史上很多农民起义最后都是失败的。

    如今,听到崇祯皇帝的驾崩,他更是伤心和仿徨,原本他也只是同情农民,但是并不想真正和大明作对,一时意气之下加入了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后,才发现这农民起义军内部也并不是他想的那样。

    农民起义也分为三六九等。最好的是老营:好吃的、好的装备、马匹、财物等都先供应老营;其次是精锐部队;再是临时加入和组成,有点战斗力的部队;最后才是跟随起义军一起的老弱病残和妇女,这些人大多时候处于被忽视的境地。

    如果打赢仗、打顺风仗,当然大家都有得吃的喝的,只是老弱病残和妇女要差很多;但是,如果打逆风仗,那就糟糕了,这些老弱病残和妇女都被当作了炮灰。他们被要求在前面当作诱饵,用来消耗官军的体力、精力和箭,这样死伤就很惨重;

    最惨的是打了败仗,这些老弱病残和妇女被要求断后,从而阻止官兵的追击,以实现老营和精锐主力逃跑,当然老弱病残和妇女死伤就更惨重。

    李岩很多次都同情农民,提出改变这种做法,可是绝大多数都用嘲笑的眼光看着李岩。这些都完全超出了李岩的承受能力。

    后来,其弟弟李年、红娘子也是劝慰他说:“再苦一段时间老百姓吧,待农民起义成功就好了。”李岩无奈只能接受这个说法。

    作为读书人,李岩也看得出,这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内部也是分成派别的。李自成、高桂英、高一功、李过、李来亨、刘芳亮这六人完全是一起的;田见秀、刘宗敏、郝摇旗则是各自成军;至于罗汝才等,完全是被逼合伙。

    这样的起义军很容易出问题,刘宗敏、郝摇旗等权力过大,如果强行压制,内部会生变;如果不压制,日后也会出现分裂、政令不统一。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现在只能适时劝慰一下闯王,一阵阵苦涌上李岩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