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七年与七年 » 第一章 毕业

第一章 毕业

    2012年,27岁的溪是一名公司小职员,在一家外资公司担任办公文员,因为工作量不大,溪经常会上班时间写小说,算是打发时间,也算是一种爱好。

    溪从小学起就有写小说的爱好,但苦于她生于80后的农村,当时的农村没有网络,没有电脑,连电话也只有村的小卖部才有,当时所有的沟通还是依靠信件。

    溪从小爱好画画,希望长大能成为一名画家,每次学校或者市区美术比赛都拿前三名,父母还是坚决反对,他们认为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溪有一个姐姐,读书成绩非常好,在学校的尖子班,她的成绩在学校也是排前三名。

    2000那年,溪读初二,姐姐读初三。姐姐从小爱好读书,她成绩好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当时他们父母脸上也觉得光彩。女儿拿回家的奖状贴满墙,甚至都没地方再贴,还用来点火烧饭。

    但所有的一切美好,2000年发生了改变。那年他们家开始计划建楼房,他们家也是村里第一家建楼房的人。父母都觉得脸上很有光,但他们暂时的光彩是用两个女儿一生的前途换来的。

    因为建房子,爸爸告诉姐姐,读完初三就别去了,他没钱送她再读书。让姐姐到城里打工,赚钱给弟弟读书。

    溪兄弟姐妹四人,她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广东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重,觉得女儿读书太多没用,终究是要嫁人的。

    姐姐听到爸爸的话,如晴天霹雳,坚决反对。哭过,闹过,绝食过。但父母都不理会,觉得她在无理取闹。当时溪看到姐姐难过,她心里也非常不好受,想跟父母说,自己不去读书,把机会让给姐姐,但由于她的胆小怕事,最终还是没说出来。

    姐姐生气告诉爸爸:如果她读完初三就不能读书,后面的妹妹和弟弟也要跟自己一样,只能读到初三。也许上天听到姐姐的话,也许上天也为姐姐打抱不平,最后真如姐姐所说,我跟弟弟也只读了初三就出社会工作了。

    这句话,不知道父母有没听进去,溪是听进去了,她知道家里对姐姐非常不公平。

    从始之后,姐姐就放弃读书了,上课也不听,因为她觉得自己中考,考得再好也是不能去读书的。到时候的好成绩和录取通知书,只会让她更失望,更难过。

    溪忘了,最后姐姐有没考上重点高中。但无论成绩怎么样也改不了结局。

    2000年姐姐17岁,算是初中毕业。她没等高中的通知书下来,就早早踏进了社会,到广州打工去了。

    因为没文化,没学历,姐姐进了一间台商的鞋厂做生产员工,每个月工资只有200块,如果每天加班,工资可以拿300左右。姐姐虽然生气,但还是每个月一发工资,自己留下几十块钱做日用,剩余的寄回家了。

    当时村里开始传言,说姐姐在外面找男人生了一孩子不回家。

    溪的家人听到这些话心里都很难受,但他们又是哪听来的消息。农村人都喜欢造谣,一传十,十传百,传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真话。

    2002年,溪跟家里说,自己要报教美术学院。父亲当然是反对的,后来也是不了了之。中考后,溪拿到了高中的录取通知书,但她心里有丝丝难过。因为这是姐姐最希望拿到的录取通知书。

    爸爸问溪,还去不去上学。溪没回答,当时姐姐说的话,她还记忆忧新。

    后来姐姐回来了,溪看到姐姐风风光光的回家了。开始幻想外面的世界,农村的孩子对城里的了解只限于电视机里的电视剧

    姐姐给溪带回了很多漂亮的新衣服,姐弟四人姐姐和溪的关统最好,因为她们年纪相差两岁,一起长大。因为和弟弟的年纪相差较大,所以平时很少跟弟弟玩。

    经过一番思考后,溪放弃读书,选择出去打工。姐姐告诉她:”你可以选择继续读书,当时自己说的话,只是一时气话。“果然最了解溪人还是姐姐。

    溪不同意,如果她读书,她觉得对不起姐姐。虽然她心里也是盼望读书的。等到开学那天,好朋友都回学校了,溪的心里是难过的。

    对于重男轻女的父母来说,莫过于自己的两个儿子都不是读书的料。溪的两个弟弟都没考上高中,一个读了职高,一个也只读了初中就去打工,他们希望两儿子能上大学的梦也破碎了。

    也许是天意吧,日后两个儿子的造化平平,远不如两个女儿,现在他们终于觉悟生女儿比生儿子好。

    姐姐回家后,父母就开始帮姐姐介绍相亲,他们害怕姐姐在外打工被外省人骗走了,怀孕了。害怕姐姐远嫁,所以到处找媒人给姐姐介绍对象,那一年姐姐19岁。

    姐姐也听从家里的安排,后来相中一个隔离村比姐姐大两岁的人,听说他在深圳一间日资工厂上班,每个月工资有三千多块,可以把我姐姐也带进工厂。

    相对于那时候来说,每个月三千多块收入,在农村来说算是巨款了。姐姐看中更多的是那个工资不错的工厂,而不是这个男人。

    很快姐姐跟那个男人去了深圳,也如愿进了那间工厂做生产工人。

    2002年11月份溪也跟表哥到了广州,经介绍进了一个工厂后,表哥就离开了,告诉溪日后有事的话,找他的两个朋友就可以了。

    工厂在广州的郊区,一个比较偏的地方,溪觉得跟自己在电视看到不一样,这里跟农村又有什么区别,不如说这里就是农村。

    举目无亲的溪,第一次感到无助,感到失望,这里不是她幻想世界。父母本来给了两百块溪的,出门时怕溪弄丢了,就先交给表哥让他保管,等到了广州再把钱交给溪。但表哥没把200块给溪,自己私吞了。

    溪当时进的工厂工资只有500块一个月,每天都是加不完的班。

    眼看冬天就到,天气也变冷了,溪还是盖着被单,因为她没钱买被子。刚到这里又人生地不熟的,她也只能晚上穿多点衣服睡觉。

    当时他表哥介绍的两个朋友,溪也记不得长什么样子了。

    一个周末溪独自一人坐在宿舍。小小一间房里,里共住了六个人。进来两个男人,溪望着这两个陌生人。一个1.8米左右,一个1.65左右,两个都是穿得普普通通。长相也一般,总的来说,个子高的长得更好看点吧。

    “吃饭没,走一起出去吃饭.“个子矮的男人说。

    溪看了看宿舍也没其它人在,唯唯诺诺问:“我么?”

    两个男人相视一笑,个子高的说:“还有别人吗。“

    “你们是谁?”

    ”你表哥朋友哇,不记得了?“个子矮的男人说。

    溪摇摇头,心里发慌,确实自己不记得他们长什么样子。

    他们一个比溪大5岁,一个比溪大6岁,高个子的男人叫勇,矮个子的男从叫宏。

    自始后每个周末休息,他们都会带溪出吃饭,带着溪一起去玩。还好发工资前有他们的救济,不然溪每个休息日都得饿肚子。

    但他们也没这么简单,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好,其实是有所图的。

    他们两个人都喜欢上了溪,这些是溪成了宏女朋友后才知道的事,那一年溪18岁成了别人的女朋友。

    后来溪被调到勇的车间去当勇的手下。

    勇当时是车间组长,他对溪照顾有加,还给溪起了一外号:傻妹

    因为每次他们三个人都一起出门玩,与其说三个人一起玩,还不如说勇喜欢做他们的跟屁虫,溪也觉得三个人一起挺好。

    有一次出门宏差点对勇动手,觉得他不应总是跟着他们,不应緾着溪。

    这一次后,勇和他们就分道扬镳,溪虽然失落,但也改不了什么。溪因为这事跟宏提出分手。宏不同意,最后没分成功。

    大概半年左右,听说勇结婚了,他请了很多人吃饭,但告诉溪。

    不过在工作上,他依然对溪照顾有加,仅只限于工作。

    2003年溪春节回家,听说姐姐要结婚了,对象正是上次相亲那个。姐姐带溪到对象家中,距离确实近,走路也就半小时。来到男方家,溪望着这个有点矮胖的男人说:“他就是我未来姐夫么?“

    准姐夫招呼溪赶紧下,溪望着这三层小洋房,再望望这个男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她知道姐姐注重的是物质多于这个男人。

    爸妈不同意姐姐结婚,但姐姐怀孕了,生米已煮成了熟饭。姐姐结婚也没摆酒,两个人就登记拿了证算是结婚。领证后,姐姐就搬对男方家里去了。

    溪觉得父母很可笑,如果不同意姐姐结婚为什么要找人给她介绍对象。

    爸妈给出的说辞是:”介绍对象只是不想你们远嫁,又没让你们结婚这么早。“

    现在溪觉得他们真是一对不付责任的父母。

    溪出来工作后,老家关于溪在外面结婚生子的传言,传得比真的还真,说得有声有色。这一次溪回家过年,传言不攻自破,但家里那些妇女又怎么会轻易放过溪。

    这些传言让父母非常忧虑,又开始到处找人媒人给溪介绍对象。上门的媒人快他们家门槛踏破,溪是村里出了名的美女,身材好,长相好、性格好,谁都想派媒人到都们家说亲。

    溪的姐姐长相也非常优秀,但身材、长相没溪完美。

    当时有家人条件比较好,听说父母是城里开药店做民间医生的,他儿子在读医学。如果溪同意,可以把溪也送去学医,跟他们家儿子一个学校。以后读书出来可接手打理他们家的药店,或者做医生护士都行。

    溪不同意,她觉得如果接受别人的资助,等于把自己绑死在他们手上。万一毕业后,自己看不上他儿子,这个人情怎么还?一向软弱的溪因为这事差点跟父母断绝关系。溪明确说,她不接受相亲认识的对象,她日后的老公要自己找。这个也是因为她已经有男朋友,所以才这么硬气。但她不敢告诉父母,自己在外谈了男朋友的事,不然更印证了传言。

    父母让溪过年跟姐姐和姐夫一起去深圳,不能再去广州。

    溪同意,春节过后就跟姐姐他们一起到深圳,进了那个所谓高工资、待遇好的日资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