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崛起东晋乱世 » 4.捕鸟雀

4.捕鸟雀

    母亲搜集回来的残羹剩饭,杜立拿来当窝料,早晨天刚麻麻亮,就提着渔具来到河边,选好两个钓位,分别撒上一些剩饭,看到有鱼儿争抢食物,就抛竿入水,一条一条的鱼儿被钓上来放进竹筐。两个钓位各钓了一阵,就将竹筐装得满满的。估计时间也才过去两个多小时,收拾起家伙什,提起竹筐,便往家赶。

    路上看到野地里许多野菜,便又停下来采摘了一些。今天,除了烤四条鱼外,再做一道鱼羹。收拾了四条大鱼和所有的小鱼,剩下的大鱼,先养着,等会儿让母亲拿去换东西,除了粮食,还需要换些油盐,换一把小刀,麻线、缝衣针也必不可少。弄了些谷米淘洗干净,在陶锅里加了许多水,架在火上慢慢熬煮,等谷米煮烂时,再放进小鱼、野菜,这一锅饭,加上四条烤鱼,足够母子俩吃两顿了。

    母亲很远就闻到了饭香,加快脚步径直来到锅边。杜立递上一条烤鱼,母亲接过便往嘴里送。

    “要是有点油盐就更好吃。”杜立盛了一碗鱼羹放到母亲面前。

    “能天天吃这样的饭食,日子可真好。”母亲吃着鱼,看着碗,不禁有些感慨。

    “还有一竹筐鱼,娘拿去换些油盐、一把小刀、一卷麻线、几根缝衣针。一次换不够,明天又换。”杜立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母亲。

    “嗯,我试试。”母亲大口喝着鱼羹,“你每天都能钓这么多鱼,可比娘做浆洗赚钱。”

    “只是钓鱼靠运气,可不敢保证每天都能钓许多。如果有盐,可以将多余的鱼晾晒成鱼干,这样,钓不着鱼的时候,也有鱼可以吃了。我再想想别的办法,争取让娘不用再去做浆洗了。”

    “立儿真乖,知道心疼娘了。”

    母亲吃完饭,就用桶提着鱼,到街市上换东西去了。

    杜立吃过饭,打了个饱嗝。到溪水边洗了洗,然后到草堆里一躺,伸了一个懒腰。钓了两天鱼,小有收获,这日子眼见得奔好了去。但钓鱼收获并不稳定,天气越来越凉,到冬天钓不着鱼,这日子又要回到从前。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再吃残羹盛饭,还能吃得下么?再增加点什么生计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中有鱼,林中有鸟。对,捕鸟雀。因地取材,做些套索,说不定收获不小哩。

    想到这里,杜立翻身爬了起来,抖落掉身上的草节,走出窝棚,拿了石斧,就往树林中跑。搜集了一些金竹、木棍,拖了一大堆回家。母亲也回来了,果然换回杜立要的东西。赶快取了小刀,用手试了试锋刃,不够锋利,便去溪水边找了块石板,仔仔细细地磨起刀来。刀磨好,杜立马上就开始削制木棍、金竹,木棍用来设置触发机关,金竹大头插在地上,利用其腰力回弹收线,麻线一头拴在金竹尖上,一头结活扣与木棍相联,鸟雀一旦踩中木棍,触发机关,金竹竿便会回弹收紧麻线,将鸟雀缚住,或脚或头。麻线编了三股,十分结实,大到野鸡,小到麻雀,通通可能成擒。这样的捕捉方式,只需事先布置好陷阱,根本不用人照管,到时间直接收获即可,并可反复使用。当然,其缺点也显而易见,一是运气成份大,二是碰到大的动物,会扯断麻线,破坏装置。好在成本不高,只要资源丰富,不愁没有收获。杜立一口气制作了二十套陷阱装置。

    窝棚的位置在城边,旁边虽然也有几家人,但并不密集,稍微走远一些,就没有什么人烟了。在树林中,杜立一处处寻找合适的地方小心设置陷阱,撒上些残羹剩饭,在旁边与自己眼睛平行的树干上做上记号,以方便下次寻找。二十处陷阱花了好些时间,比起钓鱼,一点也不省事,好在林子够大,再设几十处都不嫌密集。听着林中的鸟鸣,杜立心里在想,谁会是第一批盘中餐呢?现在已是黄昏,明天吃完早饭来收获应该合适。这样的话,早上钓鱼,下午捉鸟,两件事并不冲突。

    回来的路上,杜立又想起印度人如何钓鱼:用大钩挂上饵料,抛投到河里,线头用木棍拴住,插在岸边的泥地里,等待几个小时,就可能收获大鱼。这时代河里的资源多的是,只是受制于渔具的条件,不过,还是有办法争取一下,比如找铁匠铺打制比缝衣针大一点的鱼钩,麻线可以搓成二股、三股,甚至更多股,这样就能钓更大些的鱼。好,明天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