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姜伯约狂飙蜀运 » 001、穿越!姜维姜伯约

001、穿越!姜维姜伯约

    “方才寨外是不是有敌来袭,可曾结束了?”

    他的耳边,传来一个低沉而冷静的询问声。

    回过神来,他竖耳一听,听见外面持续地喊打喊杀。

    张了张嘴,他正要回答,却被身边的某人给抢答了:“没有!不过丞相请放心,只要你下令让我魏某领兵五百,我即刻便能击退魏兵!”

    听罢,他脱口而出,说道:“——不妥!”

    登时,两道视线落到他的身上。

    他:“……”

    不、不妙!才来不久,他真没想刷存在感啊!

    都怪他的嘴巴太不听话,非要和他作对。

    心中冷汗渗渗,他竭力地镇定,飞快地思索,谨慎地措词,拱了拱手,才道:“丞相,请让伯约领兵!魏文长将军乃是蜀军名将,倘若出战,只怕宵小认得,反会惧战,见之就逃!”

    说罢,他思忖:这段话没毛病罢?应该不会激怒到某人?

    ……是的!没错!他,姜维维,一名当了三年兵的孤儿,在一次跳伞实战的事故中,不幸地落地成盒——咳~不对!是穿越了!穿成了姜维,字伯约,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弟子,蜀汉中监军征西将军,兼当阳亭侯。

    刚才抢答之人……对!就是这个身长八尺、目若朗星、面如重枣,据说脑后有反骨的家伙,是魏延,字文长,乃蜀汉前军师、征西大将军,且授予假节,为南郑侯。

    而询问之人——这位坐在他的身前,头发花白,面容消瘦,明明是一副早早衰老之相,却仍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眸,依稀能够辨出昔日何等面如冠玉的老者,正是诸葛亮,字孔明,蜀汉丞相、武乡侯,领益州牧!

    “你……”

    魏延闻言,瞪大一双眼睛,瞠目结舌地瞪着他,有心想反驳甚么,却是甚么也没说。

    可惜,诸葛亮却不置可否。

    诸葛亮冷不丁道:“我意亲身赴往,不知两位将军如何想法?”

    甚么?

    他和魏延皆都吃了一惊。

    他的担心目光更是不加掩饰,迟疑道:“丞相,你是整个蜀军的统帅,对付魏军区区小兵小卒……”

    未免小题大做了!

    “我亲身赴往也是有原因的。”

    诸葛亮注视他,耐心地解释道:“先前我病得严重,你们再替我瞒着,也瞒不住众军,这使军心有涣散之危……如今,我若亲自地上阵,大家瞧我病愈,那些不好的想法自会烟消云散,军队士气也会大振。”

    眸光微闪,他只得道:“丞相英明!”

    诸葛亮轻扣案几,问道:“可知魏兵人数有多少?”

    魏延一脸惭愧,拱手道:“回禀丞相,天黑看不清楚,约莫数千之数!”

    他侧目,追问:“到底是几千?!”

    魏延立马粗粗地估算,肯定道:“千余!顶多千余!夜黑风高,正值袭营的最佳时机,敌军人数不宜过多!况且领兵之人我倒瞧准了,赫然是夏侯霸!”

    “夏侯霸?”诸葛亮挑了挑眉,再问,“我军可抵御否?”

    “那是自然!”魏延坚定地回答。

    诸葛亮心灵福至,抚掌道:“我明白了!这定是司马懿的主意!两军对峙,而我军近日戒备森严,细作无法窥伺,以致魏兵冒然袭来,无非是想试探我们罢了。这可正好,如若我军接战,而他们又见我安好,自会辙军,告之司马懿!如此一来,魏兵亦会按兵不动,两军又会陷入僵持。”

    “僵持么?”他低喃了一声,“也不晓得两军僵持是好是坏。”

    魏延道:“有丞相在,何需僵持?到时丞相施计,大败魏兵也并非难事!”

    诸葛亮摇了摇头,提醒道:“时不可失,失不再来!事不宜迟,我们赶紧出发。”

    言罢,诸葛亮起身,迈起步伐,朝军帐门口走去。

    二话不说地,他赶紧地上前,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搀扶诸葛亮。

    诸葛亮没有拒绝。

    就这样,诸葛亮和他在前,而魏延随后,三人默默地走出帐外。

    期间,他和魏延目视他们家丞相……缓缓走路,其速度之慢,直令二人皱眉,也令他心疼不已:丞相诸葛亮虽没病入膏肓,却也病得不轻!

    瞧这走姿,实难说服众人啊!

    尔后,当诸葛亮迈出帐外,迎风而立时,帐外有四名亲兵立即地推来四轮车,娴熟地扶人坐上车去。

    坐在车上,诸葛亮缓过劲来,接过另一亲兵递来的羽扇,命令道:“姜维!魏延!上前听令!”

    他和魏延便恭恭敬敬地站到诸葛亮的面前,作出一副听令状儿。

    “姜维,你领兵弓箭手一千,正面远攻!魏延,你领轻骑兵五百,趁着夜色,绕至敌军后方,务必堵住对方的后路,不准对方逃离!你们二人速去准备,即刻出发,迎战魏兵!”这一时刻,诸葛亮一扫之前的病态,说得铿锵有力。

    “喏!”

    “喏!”

    他和魏延齐声地领命。

    暂别诸葛亮,他和魏延立刻分头,调集人马。

    趁此机会,他不由地呼了呼气,再次地理了理当前的情况——现在是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初秋,仍旧天下三分:

    长江以南被东吴割据;北方大部分地区,外加凉州一带,则属曹魏的势力范围;至于蜀汉,自从失去荆州之后,就只剩益州这块地盘!

    并且,蜀汉总不能一直蜗居益州。

    虽说益州地大物博,易守难攻,但却人口稀少,并非密集的中原地区。倘若蜀人不思进取而苟安一隅,则如瓮中捉鳖,不出五十年,蜀汉必亡。

    因此,继承了汉昭烈帝遗志“复兴汉室”的诸葛亮便在六年前出兵北伐,连出祈山,共计五次,却均是失利,未能实现目标。

    这次,诸葛亮又率兵八万,出征在外,驻扎于五丈原,却忽感风寒,近日身体愈发不济,遂在弟子姜维的陪同下,夜观天象,得知自己命在旦夕!

    乍一知晓自家恩师诸葛亮即将……命归于天,哪怕华佗再世也没法医好的姜维伤心过度,当晚就痛哭而亡!再次地醒来,壳子就换了人,换成了他姜维维——

    咳!是新的姜维!

    甫一穿越后,大量的记忆涌入他的脑海,致使他一度以为自个儿是在做梦,很不真实。好在他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闲时也曾看看小说,吐吐槽,对穿越一词不算陌生,这才勉强地淡定……个屁啊!

    然而,他再是咬牙切齿,捶胸顿足,也无济于事!是故,他就只能决定活好当下,且先适应下来,免得提前凉凉——

    可叹他用过热兵器,却不懂得如何制造,所以他还得老老实实地学习冷兵器!

    再者,对于将来要继承甚么诸葛亮的志向,为蜀汉一统魏、吴而奔波劳碌,征战四方……那就将来再说!

    话说这古代的军旅生活和他现代的当兵生涯也没啥两样嘛?——除了生活水平大大地降低了一点,接触不到热兵器之外,甚么跑步、器械、战术、擒敌等,在这里也能行得通呢?

    有道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本来只才平凡列兵的他摇身一变,变成古代将军,那自当更加勤勉不是?

    是以,他第一天习惯了古代的军旅生活,第二天熟悉了姜维的亲兵们,第三天起就开始找蜀营将军们,与对方进行单挑——错了~是切磋!顺便再掌握和运用各种兵器,逐步地赢得胜利,只和魏延打成平手后,那也……顺理成章,对罢?

    可他终究太活跃,也太反常了。

    他犹然记得那天,诸葛亮召他前来,对他说:“近日我听说你叠被子,像豆腐块一样,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有趣得很!旁人也就罢了,我却发现你仍然变了许多,都不像原来的你,这是何故?莫非是那晚夜观天象……”

    看着诸葛亮,他默默地吐槽“小说果然是忽悠人来着,谁说穿越就能保密”,佩服诸葛亮智商过百、细致入微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他改变不了“他不是姜维本人”的事实。

    内心深处他怀着愧疚,一语双关地回答:“对不起,让丞相你担心了……姜伯约虽不像是原来的姜伯约,但对复兴汉室的信念却永远不变!”

    诸葛亮深深地望着他,并没多说甚么,只是微不可闻地叹了一口气。

    然后,诸葛亮说要布局,嘱咐他要严阵以待,密切地留意魏军的动向。

    他一头雾水,问过诸葛亮,诸葛亮却不答,只命他仔细地观察。

    于是乎,没有战事的日子里,他一边坚持每天练习,一边惊觉诸葛亮非但没有点甚么“七星灯”用以续命,反而像往常那般,日则计议军机,夜则奋笔疾书,直到某天累得吐血不止,才听诸人的劝说,稍作休养。

    可也整日躲避于帐中,甚少露面,不想被大众获知。

    此等行径,分明会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力啊!尤其是敌方魏军的刺探。

    果不其然,就在方才,他侯在帐外,而诸葛亮在帐内著书平生之所学,二人终于忽听营外一片嘈杂!

    此真乃阳谋也。

    惜叹不等诸葛亮出声,蜀将魏延就急忙地闯来禀报,说是有魏军来袭……

    “——伯约将军!”

    忽然,他听到有人大喊。

    平复思绪,他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从容地望向来人。

    来人有两个,姜虎和姜豹,皆是姜维的亲兵们。

    定了定神,他只吩咐道:“奉丞相军令,要调令一千名弓箭手随我来。”

    姜虎和姜豹领命,自发地辅佐他调兵去了。

    且蜀兵们经验丰富,行动之流畅,根本不用他费心地指挥。

    不到片刻,他集结了一千名兵马,和魏延军汇合。

    接着,由魏延领头,而他随后,两支蜀兵浩浩荡荡地出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