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姜伯约狂飙蜀运 » 035、劝服姜母!搬家乎

035、劝服姜母!搬家乎

    他找上柳文莺的时机刚刚好。

    因为柳文莺正打算出门……出门买菜。

    嘴角抽了一抽,他径直地叫住柳文莺,并将柳文莺拉至一角,低声道:“夫人,为夫有一事想请你帮忙。”

    柳文莺眨了眨眼,打趣道:“夫君,你忙好了?妾身还以为要等到傍晚才能见到你呢?”

    当前姜府和普通人家一样,皆是一天吃两顿饭。

    “夫人,麻烦你帮为夫劝一劝母亲。”他清了清喉咙,略过柳文莺的调侃。抬头望了一望四周:很好,没有外人!他立即地选择开门见山,说出来意,“为夫仍旧担心自己的举动会给你们带来麻烦,仍想把你们带回蜀国都城……”

    “甚、甚么?”柳文莺惊呼,侧目。

    柳文莺尽管隐隐约约地明白自个儿或许要搬家,但却没想到如此快……咬了咬唇,柳文莺担心道:“夫君,你是不是得了甚么消息?”

    见状,他自知说得严重,吓到了柳文莺,遂赶紧地补救道:“夫人不要瞎想!只是为夫是蜀国将领,与魏国的立场不同,很担心……唉!这事说来话长。”

    皱了皱眉,他在思考要不要坦白。

    柳文莺则专注地看着他,作出洗耳恭听的模样。

    很明显:如果他今天不想把话说清楚,柳文莺大约是帮不了他。

    没法子,他想了一下措词,低声道:“先前你送来的信件是一封警示,说是有魏将要来冀县,为夫能肯定对方会对“夺回冀县”一事不利,是故为夫我想先下手为强!我欲让你和母亲搬去蜀国居住——事实上,这只是流言罢了!为夫是想引蛇出动,让对方主动地找我们麻烦……”

    嘴角抽了一抽,他莫名地感到心累:话说他为甚么要与妻子说起这些?明明妻子不必接触啊?……要不,他干脆直接向母亲说去?

    可是,他之前有提到让母亲去往蜀国,但被母亲拒绝了……这会子,他不太确定自身能不能说服母亲。

    他兀自地烦恼,下一刻就被柳文莺拉住了双手。

    柳文莺定定地看着他,沉声道:“夫君,你想说甚么,妾身明白了……妾身帮你,帮你劝说母亲。”

    嗯?

    听罢,他又惊又喜,忍不住地询问:“夫人,你……你真明白了?”

    “明白。”柳文莺重重地点头,主动地解答,“冀县即将起战事,夫君担心母亲和妾身的安危,因此希望我和母亲暂时地离开冀县,躲避一阵子。”

    他:“……”

    这话说对了一半。

    老实说,他是打算拿老母亲和妻子搬家蜀国为幌子,故意地引起魏军的注意力,好让藏于冀县的魏兵现身……当然,若是对方不上当,那也无妨,横竖他能真的借机带走家人,甚至姜氏族人们,一同迁往蜀国,也算达到目的,至少以后带兵攻打雍州或凉州,他不用担心再牵连家小。

    ——此刻,他决计不考虑攻打魏国失败了的后果!

    不成功,便成仁!

    此是很简单而粗暴的道理。

    虽说柳文莺没有完全地理解他的想法,但也说对了关键处。

    总之,让家人避灾,确保安全也行。

    至于细枝末节,交给他们扫尾即可。

    想到这里,他肃然地附和道:“不错,夫人你能办得到吗?”

    “妾身愿意一试。”柳文莺说得也很坦然,“只要不是搬去蜀国,妾身想,母亲总会通容罢?”

    闻言,他苦笑了:或许罢?

    总之,他很清楚母亲并不愿意去蜀国。

    不是反感蜀国,而只单纯地不想远离自小长大的居住之地。

    轻抚柳文莺的后背,他温声道:“那就拜托你了,为夫等着你的消息……对了,倘若你之后听到甚么不好的传言,也无需放在心上。”

    他含蓄地提醒。

    柳文莺“嗯”了一声,转了转眼珠子,忽然道:“夫君也放心,此事并不难办。不过妾身帮了夫君你,夫君可有想过如何谢我?”

    眼角含笑,柳文莺笑得十分明媚。

    他被柳文莺的笑颜晃了眼睛,登时有些心猿意马——仔细想来,他和柳文莺新婚,正是蜜里调油的时期……是以,他说:

    “夫人想要甚么,尽情开口,为夫一定会替你弄来!待到晚上,也会多多宠……”

    “爱”字尚未落音,便见柳文莺两眼一亮,自发地忽略后半段,追问:

    “夫君,妾身想要一块比生铁还硬的原料!”

    他:“……”

    啊?

    他一脸茫然:甚么情况?正常情况下,不该是丈夫许诺妻子,只专宠妻子一人吗?怎地落到柳文莺的身上,完全不起作用?

    更可怕的是,他和柳文莺的脑回路都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面不改色地,他说:“好!”

    无论如何,他要稳住,绝不能丢脸!

    听罢,柳文莺高兴道:“夫君,你真好!”

    他温和一笑,笑道:“只请夫人勿要着急,为夫这便去找比生铁还硬的原料。”

    比生铁还硬的原料……那是钢罢?

    他只身走开,满脑子“钢在哪里”。

    目送自家夫君走远之后,柳文莺深呼一口气,亦是转身,去找母亲……严格来说,是婆婆,是姜老夫人去了。

    “母亲,你在吗?”却见柳文莺推开一扇门,轻声地唤着。

    姜老夫人的声音随即响起,响道:“——阿莺?”

    柳文莺轻步地走了过去,正好望见姜老夫人在纺织。

    就见一台相当庞大的织布机映入柳文莺的眼帘,那是魏国发明的“新式织绫机”,足足有一百二十个蹑,需要用脚踏蹑管理。虽说织一匹花绫需用两个月左右的时日,但比以前五十根经难的织绫机五十蹑,六十根经难的织统机六十蹑,要轻便多了,其生产效率也比原先提高四、五倍,织出的提花绫绵,花纹图案奇特,花型变化多端,极受欢迎,反正柳文莺见姜老夫人是爱不释手。

    自从购得此款新式织绫机,姜老夫人一得空儿,就忙不迭地织布。

    也因此,在夫君姜维效力蜀国,而不给甚么生活费用的日子里,姜老夫人就靠着织布,赚得不少家用补贴。

    也令柳文莺得以继续地研究弓弩制作,改良弓弩。

    “母亲,你又在忙了,累不累?”柳文莺首先说。

    姜老夫人一边脚踏织绫机,忙不迭地工作,一边说:“不累!老身想早点织出一匹布来,好给将来的孙子做几套衣裳。”

    柳文莺耳根子红起,都不知该怎么接话了。

    哪有这么快啊?

    不不不——

    定了定神,柳文莺仗着此屋只有自己和姜老夫人俩人,遂直言道:“母亲,阿莺有事想要与你说。”

    “你说罢。”姜老夫人仍没停下活计,一心二用。

    柳文莺便道:“近日咱们冀县多有不太平,阿莺请想母亲你暂时地离开冀县……”

    “甚么?”姜老夫人终于停下纺织工作,站起身来,可却一副耳袭了的样子,“你刚才说甚么?”

    柳文莺心下一紧,重复道:“阿莺请想母亲你暂时地离开冀县!冀县最近不安全……”

    姜老夫人不以为然道:“能有多不安全?——咱们姜氏一族在冀县生活多少年,天底下再也没有比冀县更安全的地方了!”

    柳文莺低声道:“母亲,冀县再安全,也不是蜀国的地方啊……”

    姜老夫人愣了一愣,终于回过味来,警觉道:“阿莺,你这话是甚么意思?”

    柳文莺道:“夫君……夫君想夺回冀县,让冀县乃至整个天水郡,都归附蜀国。”

    “甚么?”姜老夫人吃了一惊,“维儿……维儿要夺回冀县,现在?”

    “是的。”柳文莺咬了咬唇,并不评价自家夫君的做法是否正确,只是说,“因此,夫君想让母亲暂避一段时日,等冀县安定下来,再回去也不迟。”

    闻言,姜老夫人沉吟片刻。

    假设姜维的要求是让姜老夫人和柳文莺一同搬去蜀国,那么姜老夫人是万万不会答应——为甚么要答应?昔日儿子效力蜀国,而姜老夫人则在魏国,却并没遭到魏国的报复,可见魏国对姜老夫人、对姜氏一族并不迁怒。

    况且姜老夫人在冀县也过得舒适,即便知晓自家儿子是蜀国将领,真要搬去蜀国居住,想来生活条件也不会太差。

    只是,在陌生而富足的都城生活,又怎能比得上故乡?——蜀国千万好,但与姜老夫人有何干系?姜老夫人在冀县活了大半辈子,熟悉冀县的一切,为甚么要前往陌生的环境,重新地适应?

    再不必多说甚么冀县相距蜀国都城,那是多么遥远!

    姜老夫人真心不想跋山涉水,跑去蜀国住着。

    除非魏国针对姜老夫人。

    但观如今,魏国针对姜老夫人吗?

    ——没有!

    所以,姜老夫人真没必要自找麻烦。

    惜叹经柳文莺之口,直把搬家去蜀国改成避祸暂离冀县,这多多少少留有一些余地,使姜老夫人不由地思考该不该同意。

    半晌,姜老夫人问:“这是你的意思,还是维儿的意思?”

    柳文莺道:“是我的想法。”

    “哦?”姜老夫人挑了挑眉,立即明白了一直没露面的儿子想法:看来儿子仍是主张让自己去蜀国,而儿媳妇则是退而求其次么?……

    姜老夫人叹了叹气,终是摆手道:“暂离冀县也不是不行,可知我们要去哪儿?”

    柳文莺怔了一怔,却淡定道:“母亲,咱们去城外的一座山里可好?那里虽是山地,多有崎岖,却也有一座偏僻小城,暂住那里,最是方便。”

    姜老夫人道:“好罢,就去那里。”

    说着,姜老夫人又道:“咱们即刻收拾行箱,早些准备才好。

    唉!你说这叫甚么事呀?”姜老夫人放开了心爱的织绫机,摇头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