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姜伯约狂飙蜀运 » 037、钢礼!劝姜氏族长

037、钢礼!劝姜氏族长

    姜维目不转睛地看着姜氏族长,不放过姜氏族长的任何细微表情。

    却见姜氏族长眼底快速地划过一丝盎然,却又很快地恢复平静。

    抚了抚须,姜氏族长不置可否。

    目不斜视地,姜维一本正经道:“我知族长一向稳重老练,一心为整个姜氏家族的安定考量,不愿卷入麻烦。这样罢,我只求族长能同意,让我带族中几个好手去蜀国那里探一探究竟,能不能学会炼钢之术,就看各人的本事了?”

    姜氏族长终于不得不开口,沉声地道:“伯约,可还记得几年前,你从族里带走的阿虎、阿豹那几个小子?为何那几个小子至今还没学会甚么炼钢之术?”

    姜维眼也不眨,叹道:“实是炼钢术需要专心练习,阿虎和阿豹、阿蛇等人都是我的亲信,不离我左右,又如何有空学到炼钢的方法呢?”

    姜氏族长嗫嚅了嘴唇,接不上话来。

    见状,姜维更是叹息,温声道:“族长顾虑甚么,伯约清楚得很,正因太过清楚,伯约才想来劝族长……其实懂不懂炼钢倒也没甚么,顶多只少一项生存技能罢了。只是族中仍有不少青壮之士,难道大家就没进取之心,皆不想学了?族长总要为那些年轻后辈着想罢?至少问一问对方?”

    姜氏族长才没上当,哂笑道:“你不是说要找蜀相的友人弄一块比生铁还硬的原料吗?自个儿弄去,何必叫上族人?”

    他立刻道:“此话差矣!姜氏一族虽是冀县,乃至天水郡的大姓家族之一,可也不能因循守旧罢?明明有机会学到钢炼技巧,为何要放弃?也不怕失了这次机遇,致使整个家族衰落!

    何况族长可知冀县将危矣?

    伯约效力蜀国,虽能回去找丞相的友人,但却改变不了冀县危急的事实!族长,你可打听到蜀国丞相诸葛亮一心想要夺回雍、凉两州,如今正派大军出征,只怕要不了多久,就会兵临城下!”

    “甚么?谁?蜀军?!”姜氏族长睁大一双浑浊的眼睛。

    “是的。”他斩钉截铁地说,“到时,族长你就算不想理会,你和姜氏一族也会因为我效力蜀国,而被迫倾向于蜀国……横竖都要作出选择,你不如干脆一点,向蜀国多学一门本事炼钢,也好过甚么也没得不到罢?”

    姜氏族长想也不想地反驳道:“胡说!真当魏军是吃干饭的么?六年前蜀军来了,冀县还不照样又归魏国了?”

    “可是,六前年冀县沦为战场了,而六年后冀县还没,不是吗?”他冷静地指出,“族长,莫要激动!且听我言!伯约并不想说服你带着家族投奔蜀国,而只希望你能带领族人暂离冀县……冀县近日恐有战事,不能久居啊!”

    让姜氏一族效力还未抵达冀县的蜀军是很困难,但让姜氏一族暂离冀县,那应该很容易罢?

    接下来,他和姜氏族长全程不提甚么支不支持蜀军来到,协不协助蜀军夺回冀县,而是旁敲侧击,隐晦地约定:一旦冀县燃起战火,姜氏一族借口学习炼钢之法,而使整个家族暂躲起来……躲入深山老林,谁也不支持。

    谁也不支持那就足够了。

    姜维他也不敢奢求过多。

    毕竟姜氏家族人口众多,必须要懂得平衡求稳之道。

    倘若一味地倒向一方,岂不是与另一方为敌?

    即便另一方大度,一时不会计较,也难保以后……总之,大姓家族一向不会站队,真要站队,也会多头下注,以保后路,总能保全出一、两支后裔。

    姜维所求者,无非是姜氏家族不要一心向着魏国,不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即可。

    至于拿下冀县之后……那就等之后再说!

    思及此处,姜维他寻思也聊得差不多了,基本目的已经达到,遂抱拳道:“多谢族长深明大义,伯约只求族长能拽住族人们的心思,免得惹祸矣。”

    姜氏族长呼了呼气,总算颔首答应。

    之后,他和姜氏族长又聊了好一会儿,直至姜氏族长略显疲乏。

    他起身,向姜氏族长告辞。

    而姜氏族长则摆了摆手,苦笑了一声,闭目假寐。

    还别说,姜氏族长一脸疲惫的状态,当真人畜无害……

    走出姜氏族长家后,姜维他抬起头来,意外地发现天色渐晚。

    原来已是过了这么久吗?

    轻拍脑袋,他摇了摇头,低问一句,问道:

    “阿虎?阿豹,你们可在?”

    姜虎和姜豹冷不丁地从某个拐角里钻出,出现在他的眼前,并对他行了行礼。

    他问:“如何?”

    姜虎道:“回禀将军,一切很顺利。”

    “那就好。”他挥了挥手,不忘叮嘱说,“记得明早在我家门前备一辆马车。”

    就见姜虎和姜豹领命,又退下了。

    只才眨眼的工夫,姜虎和姜豹完美地隐匿藏起。

    姜维他揉了揉额,往自己的府邸走去。

    且在途中,他遇到族人一二三,大家皆都问他是不是要搬家了。

    很好,很快,很强大!

    没想到流言散播如此之快啊?

    他一边感慨,一边点头,坐实那些流言竟是正确的。

    且不提姜氏族人们是何反应,单说他一回到了家,不但发现太阳下山,更发现家里都变天了!

    只见老母亲走来走去,不停地收拾东西,诸如几套衣服、生活用品等,还在东窜西摸,到处找钱——“咦?我的钱呢?我的钱哪去了?这里明明放了五百钱啊?”姜老夫人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所以,他一脸茫然地望向妻子柳文莺,瞠目道:“甚么情况?”

    柳文莺尚未回答,就听姜老夫人说:“阿莺,可还记得为娘藏在垫子下面的五百钱放在了哪儿?”

    柳文莺干笑,干巴巴地道:“母亲,你都说藏了,我又怎能得知?”

    “哎呀~真是奇了怪了。”姜老夫人挠了挠头,非常自然地把手一指,指说,“我去那边瞧一瞧。”

    说罢,姜老夫人兀自地走开。

    徒留自家儿子和儿媳妇大眼瞪小眼!

    他瞅着柳文莺,深深地感觉到方才母亲是胡诌罢?——表面借口找钱,实则腾出空位给他和柳文莺聊天,增进感情?

    不不不——

    是方便叙话!

    抿了抿嘴,他明知故问说:“怎么回事?”

    柳文莺轻拍胸口,回道:“可算见到你了!母亲答应了!答应离开冀县,就在今晚!”

    “今晚?”闻言,他皱了皱眉,“为何要乘夜?”

    这题柳文莺她会!

    柳文莺道:“还不是想避开魏军的追捕。”

    “你们被魏军通缉了?”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然后他喜提柳文莺的小蛮力掐。

    柳文莺掐了一掐他的胳膊,啐道:“咒我们作甚?要追捕,也只追捕你!”

    他连忙地讨饶。

    柳文莺消了气,便松手了。

    享受着柳文莺的轻揉,轻揉他的胳膊,他说:“夜晚赶路太危险,明早罢?”

    柳文莺不语。

    他也不想解释:他能说白天启程,更容易吸引住魏军的注意力吗?——他要是敢把“想让母亲和妻子你当诱饵”之类的话说出口来,他八成见不着明天的太阳了!

    事实上,他认为白天走和晚上走区别不大:反正他们一家应被魏军,尤其是薛府的魏兵给盯上了,再怎么悄悄地溜走也瞒不住对方,那就正大光明地走人得了!正好白天走路远比晚上安全——

    晚上黑漆漆,还得点甚么灯啊火啊,实在麻烦得很!

    听罢,柳文莺也没反对,便同意了。

    这时,他和柳文莺又听到姜老夫人的喊声,喊道:“维儿!阿莺!我找着了!”

    话音刚落,姜老夫人捧着钱袋走了过来,又上上下下地打量他和柳文莺,后知后觉道:“忙了一天,饿不饿?——走走走!快去吃饭!再不吃饭,饭就要凉了!”

    于是,他、柳文莺和姜老夫人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饭。

    饭后,他在姜老夫人正要宣布甚么搬家的事前,立即地抢先道:“母亲,我听阿莺说你晚上就打算搬走?——这样不好,太晚了,明天再动身也不迟!”

    姜老夫人瞅了一瞅他,瞄了一瞄柳文莺,意识到了甚么,掩嘴道:“好罢,就依我儿,就依我儿。”

    遂又幽幽地丢下一句“唉!才重逢不久,又要分离,何时为娘才能抱上孙子”的话后,施施然地梳洗,睡觉去了。

    直把他和柳文莺闹个大红脸。

    姜老夫人是何意思他和柳文莺再清楚不过了,因此……

    因此,尽管天亮之后,柳文莺便和姜老夫人提前避难了,但这不妨碍姜维他和柳文莺再度一晚良宵。

    令人欣慰的是:这次动静虽大,榻挺结实,没塌了。

    他和柳文莺睡了一夜好觉。

    次日清晨,天还未亮,他早早醒来,叫醒柳文莺,后又各自梳洗。

    接着,他帮柳文莺和姜老夫人检查行李、包袱齐不齐全,待到确认好了,才送柳文莺和姜老夫人出门。

    彼时,就只有他、柳文莺和姜老夫人,外加一辆马车——

    他自觉地充当车夫,载柳文莺和姜老人出发,一副真要远行、远离冀县的样子!

    待到他驾着马车驶了好一会儿,直至快要出城时,他听到后面传来一阵喝声。有人喝道:

    “停下!停下!!”

    嗯?

    他还真的停下马车。

    转头一看,便见后方,不知何时涌来一群魏兵。

    对方……上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