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倚剑长天外 » 第一章 本是蓬莱仙种

第一章 本是蓬莱仙种

    东海

    漫天星光洒落在平静的海面,一艘孤零零的六桅大船顺着洋流的方向缓缓漂流。

    因为海面无风的关系,原本吃水就很深的海船走的很慢,竟有了一丝内河行船的慵懒。

    衬着此时平静的夜色,倒显得相得益彰。

    萧逸扶着船首栏杆,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今天是他离开东海群岛的第三天,离开蓬莱洞天的第五年,离开中土的第十一年。

    三天前他和一位老者结伴,在泗州岛登上了这艘自东海返回中土的六桅大船。

    老者是萧逸在泗州岛闲居时认识的邻居,没想到前几日萧逸向他告别时,对方告诉萧逸自己也要返回中土,并邀请他结伴同行。

    原本萧逸一连询问了三四艘大船,都是只拉货,不载客。不知道老者是怎么找到的这艘六桅大船,只是和那位胖胖的船主搭了几句什么话,胖船主就态度恭敬的将老者迎了上去,连带着萧逸也沾光上了船。

    这年头海运不便,一艘船往返东海和中土之间往往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普通人家负担不起不菲的船资,自然也鲜少有专门载客的客船。

    更何况东海广大,岛屿过千。大的岛屿如二人登船的泗州岛甚至有数千里方圆,不亚于中土一个上州大小。

    有些游商游学的人,也往往是在不同岛屿之间经商求学。所以整艘船上除了满载销往中土的货物外,只有萧逸和那位姓邹名真的老者两名船客。

    “小逸”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走到萧逸身旁,看着面前平静无波的海面问道:“在想什么呢?”

    老者穿着黑色长衫,看面相只有六十出头的样子,却须发如雪。眉宇间带着一股英气,眼神里饱含老年人特有的睿智冲和。

    脑后随意的挽着一个发髻,一根看不出材质的发簪插在其中,非金非玉,在夜色中反射出一种如水的光泽。

    正是与萧逸一同登船的邹老。

    “在想中土呢,想着一别故土十一年,不知道中土还是不是自己记忆中的样子。”萧逸笑了笑,回头说道。

    邹老看着眼前的少年,眸光清凉,鼻高且直。长了一张讨喜的娃娃脸,偏偏眼神中偶尔流露出一丝狡黠。

    身上穿着一件时兴的白色圆领袍,原本宽袍大袖,衣袂飘飘的长袍明显改动过。连袖口都改成了武服常见的箭袖,洒脱中又多了几分干净利落。

    眼前的少年实在不像十六岁的样子,总是一副万事不惊的散淡模样。

    “听你的口气可不像什么十几岁的少年人,倒是像我这个一把年纪的老头子。”邹老抚了抚过胸的长须,笑呵呵的说道: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天朝的济州,天朝三十六州中,济州拥有最多的海港船只,你之前是从济州出发前往的东海吗?”

    “是从洛州”

    萧逸却给出了一个离海岸线足有万里之遥的答案。

    中土广大,自人皇绝地天通定下三界六道。使天下山河湖海,人神妖鬼各有所属,而人居中土后,中土大地历经了无数王朝。

    可除了中古之时,始皇创立的天朝真正统一过中土外,此后的数千年里,中土再没有出现过真正一统中土的地上天朝。

    只是今日的天朝秉承的是人皇正统,视周围的国家为边蛮远夷,所以一向自称天朝。

    周围的国家,愿意朝贡称臣的自然是乖乖的奉为天朝。而那些实力强大的往往按照天朝的国号“夏”称呼天朝为夏朝或者夏国。

    上古人神混居,有仙神开辟三千小世界,留下无数洞天福地和传承。

    中古有道祖传下修道还真的法门,现在的道门各教各派皆源流于此。

    当世百家,以佛道神巫四教,儒法墨三家为当世显学。

    如夏朝便是尊道崇儒,以道儒为国教显学。

    而在夏朝周围,还有数个强大王朝。甚至有以教立国的国家,神权更在王权之上。

    这是一个百族大昌,诸教盛行的时代。

    萧逸祖籍本是中土夏朝洛州人士,五岁那年因为家中遭逢变故,萧逸被师父带离中土,前往东海海外的蓬莱洞天。

    世人大多知道东海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却不知道,真正的蓬莱山并非位于东海某地,而是一座处在虚实之间的洞天福地。

    如蓬莱这般的洞天福地在海外共有十三座,而蓬莱正是这十三座洞天福地之首,也是这十三座洞天中最特殊的一座。

    因为蓬莱洞天的外围,就是传说中的冥海黑水。而黑水的起点,就是传说中阴司所在,世间轮回之所的九幽。

    萧逸五岁时随师父由中土回归蓬莱,在祖师堂祭拜祖师之时,曾经引动了天象变化。不但蓬莱洞天震动,外围的冥海黑水也是沸腾激荡不休。有一枚古朴小印自黑水之中飞出,投入了萧逸的怀中。

    自从上古人皇绝地天通,中土之外的世界便只存在于传说之中

    也许是因为萧逸的师门蓬莱本就是上古仙人传承,也许是与黑水冥冥之中的联系,才会有这么一枚古印自黑水而出飞入蓬莱。

    古印投入萧逸怀中之后便消失不见,但他冥冥之中却有感应。他觉得自己不但能隐隐能感应到九幽之下的存在,甚至对于九霄之上的存在也似有所感。

    只是这件事对于萧逸来说却并不是什么好事。

    这世上专有一种人,喜欢踩高捧低。当你处于高位时,他会不惜放下任何身段尊严去巴结你。当你从高位跌下时,他又会恼羞成怒,要加倍的侮辱你。

    不管是为了找补之前巴结你留下的心理包袱,还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优越。这种人会有一种宛如上当受骗般的补偿心理,要加倍的从你身上找补回来。

    蓬莱山中亦不是什么世外桃源,萧逸归山时曾经引起过黑水震荡的异象,之后却迟迟无法踏入修行之门。

    对,很不幸的是,萧逸天生没有气感。

    没有气感就没办法感悟天地元气,连修行第一境都无法踏入,更遑论后面的部分了。

    更不辛的是,萧逸也遇上了这样的人。

    虽然萧逸的师父在蓬莱门中地位甚高,但却无法时时看护在他身边。更何况萧逸也不希望永远庇护在师父的羽翼下,像个孩子一般寸步不离。

    因此他也就是远远避开,一直在东海群岛生活。

    反正自己无法修行,多交些朋友,多看些书也挺好的。

    邹老自然不可能猜的到,眼前的少年便是来自于传说中的仙山蓬莱。也只以为萧逸是从洛州出发,到了某处海港才乘船出的海。当下接着问道:

    “说起来我还从没问过你,你这样年纪的少年人,怎么会自小就迁居东海,现在又要独自返回中土呢?”

    “离家是为了避祸”,萧逸看着邹老,微笑着回答道:“回到中土却是为了治病”

    “避祸?”邹老闻听此言微微一愣,但毕竟此事是萧逸的隐私,他也不好多做追问。

    “回中土治什么病呢,我也通一些岐黄之术,看小逸你神满气足,不像是有病的样子。”

    “是失魂症”,萧逸解释道:

    “我自小患有失魂症,会在梦境之中神游天外世界。如果仅仅是做梦也就罢了,偏偏随着年纪的增长,我这梦越做越真实,越做时间越长。

    “到我十岁那年,一天十二个时辰起码要昏睡上七八个时辰,而这昏睡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做梦。”

    看到邹老的神情间已经有了掩饰不住的担忧之色,萧逸赶忙解释道:

    “好在我师父说,三千世界变换莫测。也许真的有那么一个世界,对于此界的我有特殊涵义,我才会在梦境中不自觉地去往那个世界。

    “因此让我平日里多读读书,多和不同的人沟通来往,加深对我们这个世界的知见认识。就像停船一样扎下一个锚点,我对这个世界认知越深刻,就越不容易被另外一个世界所同化。

    “说来也怪,我每日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书。在梦中虽然有些担忧,但那个世界未满十八岁的少年人都要参加一种唤作高考的仪式,人人也都需要读书。

    “书读的越多,现实和梦中的世界反而分隔的就越清晰。到了今年我年满十六,梦也做的越发少了”

    听到这里,邹老悬着的心才算落地,抚着胡须道:

    “你这番经历倒是奇特,说起来倒像是在梦中开启了一段不同的人生一般。”

    萧逸笑着拍了拍栏杆,接着说道:

    “我此番乘船去往中土,一是因为当年迁居东海前还有些家事,等着我回去料理。二是师父告诉我,我这梦中之症虽然消失,但难保不会反复。东海诸岛虽好,但终究孤悬海外。不如回到中土,到红尘中入世历练一番,对我更有好处。”

    “你师父说的有道理。”听到这里,邹老赞同得点了点头:

    “梦魇之症大多不是源自于自身,就是神魂为精灵所惑。你这梦中神游天外的经历虽然神奇,但是到红尘人气重的地方总是更好,年轻人太过出尘也不是什么好事。说起来你还没答我,你提到的这个师父,还有你自己,到底是何来历?”

    邹老打量了一下四周,故作神秘地小声问道:

    “我听闻海上有三座仙山,唤作蓬莱,方丈,瀛洲。你不会就是那仙山上住的小神仙吧?”

    萧逸心中诧异,脸上却并不显露什么,看了一眼邹老笑嘻嘻的说道:

    “如果小子我真是神仙,必定要送些仙丹仙酒给邹老您,省的您日日抱怨这船上没有好酒喝。”

    邹老闻听此言哈哈大笑,轻轻摇头不再说话。

    这一老一少就这么看着海上月影,顺着大船行驶的方向荡起一阵阵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