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水浒之白衣书生 » 第十九 非黑即白(1)

第十九 非黑即白(1)

    宋万他们回梁山已经三天了,梁山每天依旧照常训练,王伦每天好菜好酒供应着客人们吃喝。

    林娘子自从见到林冲后,气色明显好转了起来,再也没有在汴京那种忧郁之色,张教头见此,很是开心,很是感谢宋万,王伦对他们一家人的恩德。他也是闲不住的人,见林冲每天都在教梁山人练武,也闲不住,找到王伦开口要点事做。

    王伦想了想,就把附近村投靠过来的一百来号人分给张教头,让他来训练。后来想到张荣,觉得这个好苗子不能跟在自己身边荒废了,就让他也跟着张教头练习武功去了。张教头见到张荣高兴坏了,觉得此人是习武的好材料,准备收为弟子。这些王伦都没干预。只是嘱咐张教头要加紧训练,前一个月适应下,后面要加强难度,要比禁军要求还要高,梁山人太少了,要走精兵路线。张教头点头答应着就去训练人去了。

    杨志看着梁山军每天在林冲的带领下井然有序的操练着,时常陷入了沉思,脑海里总是想起那天王伦说的话,落草为寇不一定是坏事,这王伦还真不是一般人啊!不但只是嘴上在说说而已,他到底要干嘛?杨志身为杨家将后人,一直把忠君爱国看的比命重要。

    王伦留意到杨志这几天不对劲,找了一个空闲时间,单独跟杨志谈了下,这次王伦说了很多,是从杨志的祖上杨继业说起,“其实你你祖上杨继业与朝廷是有矛盾的,杨继业曾经效力于北汉,在北宋灭亡后才投降宋朝的,这宋朝赵家其实从没真正信任过你们杨家,当年赵光义让你祖上杨继业去跟辽国作战的时候,杨继业也只是副元帅,却让什么都不懂的潘美当主帅,这就说明赵光义一直对你祖上杨继业有戒心。这点你同意吧!”

    杨志听王伦说这些,有些惊讶,这些事他也是知道的不过这些都是从他叔辈私下里说过。

    王伦没管他继续说道:“后来杨继业因为潘美种种瞎指挥而战死,好像朝廷是赏赐了你们家一千匹布帛,一千石粮食吧!这个待遇可不是太好啊!但是这个都是小问题,可是那潘美对那场战争是有主要责任的,赵光义是怎么惩罚的,只是降职了事,没过多久就又升了回去。这算什么?”

    “你们杨家杨延昭,杨文广等在对阵西夏,辽国的作战中是英勇作战,整场战役中是有大贡献的。可是由于赵家害怕武将,文人地位越来越高,使得武将地位越发低下,你们家现在习武的不多了吧!”

    “也是这样的风气之下谁又愿意去习武呢!杨志啊!其实我很担心这个国家的未来,现在武备荒废到这种程度,等那天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在次窥视我们汉家河山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去挡啊!指望那些文人吗?那些人要是靠的住,母猪也能上树啊!”

    杨志听着王伦的话,一时真不知道该说什么,想着王伦的说的话,这些不正是自己看不到的东西。

    王伦看着杨志突然说道:“你是杨四郎的后人吧!”

    杨志被这话惊到了,猛地站了起来,死死的盯着王伦,他实在不知道王伦怎么会知道这点的,要知道杨志虽然是杨四郎的后人,但是他本人更希望是杨六郎的后人,骨子里的耿直和忠义让他接受不了杨四郎投降的行为。所以平日里行走江湖和与人相交的时候,杨志都是只说自己是杨家将的后代,却从没有主动说过自己是哪一支的后人,不知这王伦是从何而知。

    王伦抬手示意杨志坐下,缓缓说道:“不要激动,不要激动,我听说当年幽州战役,杨家诸子在杨继业的率领下赴金沙滩跟辽国谈判,结果辽国耍诈,杨家人被辽兵包围。杨家军这次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打击,几乎全军覆没,大郎延平被乱枪挑死、二郎延定血战殉国、三郎延光乱马踏死。四郎延辉与部下冲出重围,却又遭遇辽将韩延寿、耶律奇率精兵四下围绕,部下全部阵亡,四郎只身被捕”。

    说完这些王伦缓缓的闭上了眼睛,那段铁血的画面在脑海里一一浮现。

    杨志更是泪流不止,这可都是他的祖辈至亲啊!

    “杨四郎后来被辽将献于萧太后请功,四郎宁死不屈,慷慨陈词,大骂那萧太后,但是其并未表明身份。萧太后很喜爱杨四郎的一身好武功,又见得杨四郎生得一表人材,于是招降杨四郎。杨四郎本想一死了之,可是金沙滩仇不能被掩盖,他是唯一活下来的人,他还要把消息传回去,要他大白于天下,更要为金沙滩血债报仇。”

    所以他选择了忍辱负重,为了隐瞒身份,将“杨”字一分为二,化名“木昜”,同意了这场婚事。萧太后大喜,招为驸马,将琼娥公主许配给杨四郎。然后私下里把木易是杨家四郎消息散了出去,至此杨四郎被百姓认为是贪生怕死之徒,杨四郎成为了辽国的驸马,宋朝的百姓认为杨四郎的存在侮辱了杨家将忠烈满门的名声,不仅背叛了祖宗,更是背叛了朝廷,而辽国的百姓们大多也看不起杨四郎,认为他是一个没有骨气的男人”。

    “可是你杨志作为杨四郎后人,要知道杨四郎他并非背叛了宋朝,他只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就是卧薪尝胆的方式为宋朝的军队做内应,整整一十八年里,里应外合地传递消息,在辽国人的手中救下了多少宋军将士,正是因为有他的存在,让宋朝和辽国之间少留了多少血。百姓们不能理解他的付出,哪怕杨四郎后期回到天波府生活,他也依旧要带着自己在辽国的妻子。一部分不明就里的百姓唾弃杨四郎的所作所为,杨四郎回宋后每天的生活依旧是顶着无数的压力,受尽了白眼。可是你作为杨四郎的后人,却羞于承认,你可知杨四朗的痛苦。”

    杨志此时已然崩溃,他强忍着没哭声响来,木然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往外走去……

    王伦在后面喊道:“杨志,你要记住这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