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回忆是最美好的重逢 » 关于教育的主观看法

关于教育的主观看法

    时间:2022.6.20日

    “家长如同笔墨,孩子如同洁白的画纸,不同的描绘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图画。”

    ……

    因为学识尚浅,思考能力不强,所以此篇文章偏向主观。如有错误用词、语句、思想等,请大家指出,并多多包含。

    ……

    如何教育孩子能使其走向正确的道路本就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甚至连“最好的方法”都不存在。因为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学习到的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稳定性。

    虽然学校、家长在想尽办法的让孩子形成一个正确的三观,但永远只能起到微微的辅助作用,真正去思考并接受的还是孩子本身,完全取决于孩子。

    正常情况下,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够有所成就,所以会把孩子送到一个家长所认为“优秀”的学校,并且管教严厉,不顾及孩子自己的想法。

    实际上,家长应该更多的聆听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工作或者认为孩子的有些想法就是在反对自己,就是“叛逆”。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个孩子在十岁左右就会形成对这个世界的一个基本的认识,并且三观已经开始有了雏形。即便依旧有些稚嫩,但已经有了独立思考并产生自己独特想法的能力。

    家长要做的不仅仅是改正孩子错误的想法,更要教会孩子为什么某个想法是错误的,并告诉孩子什么才是相对正确的。

    家长也尽量不要固执,或执着的认为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目前,在14岁至16岁左右的大部分孩子都是早熟的,这类现象多出于贫困家庭。

    因为大部分贫困家庭的父母都很热衷于去教孩子在为人处世上的方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是必须的。

    并且贫困家庭的大多数孩子都习惯于思考。他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事物,会更早的懂得父母的辛苦,与同龄人相比就更加内向,因此很少会主动惹事。但这也会导致孩子丧失童年时该有的东西。

    他们在做什么之前都会先考虑自己的家庭,害怕一旦出了事会牵扯到家庭。面对其他人的冷嘲热讽,他们一般都只能埋在心里不敢说话。

    可当愤怒达到了一个极点,他们又会做出极端的举动。

    ……

    关于如何关心孩子,一定不要只注重衣食住行,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些孩子,即便被欺凌了也不会说什么,不开心时父母也可能因为多重因素注意不到。因此,家长尽量多关注孩子,不要只一味的询问。

    询问很难得出真正的结果,唯有细心的观察。

    ……

    “早恋”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大部分孩子早恋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对爱情的向往,更是因为父母给予的爱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因此他们想拥有更多的爱从而得到满足。

    家长不要一味的反对早恋,而是要合理的分析、对待。因为这段回忆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将会成为孩子一生中宝贵的回忆。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应适当的对孩子普及关于“性”的知识,不必感到尴尬。如果孩子在某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下了解到了大量的不良信息时,会导致不可预知的后果。

    ……

    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成绩,成绩并不是决定孩子未来的唯一的途径,也决定不了孩子的未来。但也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学习,因为学习成绩可以保证孩子的未来至少有一条出路。

    一个孩子贪玩并不是好事,但也不是太过严重的坏事。

    太过于严苛的家长不仅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孩子自小便有的逆反心理会导致孩子更加贪玩。

    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只让孩子沉迷于网络或学习,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天赋,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礼物。

    ……

    很多家长脾气不好,但请尽量的不要打、骂孩子,适当的训斥是有必要的,但过度的打骂只会给孩子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甚至改变孩子的三观和性格。

    在孩子面前要尽量温柔、耐心。我认识的绝大多数暴躁的同学,他们的家长绝对有一方或双方的脾气都很暴躁。

    这是因为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模仿能力是极强的,他们会模仿身边任何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对父母的模仿是最多的。

    ……

    很多孩子注重外观,渴望用各种品牌来满足自己虚荣心,家长要理解,但不必太过于支持。

    一个孩子在少年时的心理是模糊的、复杂的,一定要告诉孩子虚荣心的利弊,过度虚荣心只会是孩子越来越在乎外观、权利、金钱。

    不断地攀比,只会导致未来的腐化。

    ……

    如今,寄宿制学校兴起,并且逐渐朝中小学生发展,太早的脱离父母确实能早日独立生活,但会缺少亲情的爱。

    他们的学习或许会很优异,但并不太爱自己的父母,甚至一小部分会对父母产生恨意。

    他们并不感谢父母给予的优质的学习环境与生活,他们缺少的是来自亲情间的爱。

    ……

    家长如同笔墨,孩子如同洁白的画纸,不同的描绘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图画。

    教育孩子确实很困难,但请尽量的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优不优秀其实并不重要,人生的意义在乎感受世界的美,一味地严厉只会使孩子越来越叛逆,一味的溺爱又会使孩子失去资助、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会让孩子产生过度的优越感。

    也许父母并不能将自己对孩子的爱合理的表达出来,但一定不要让孩子强求的遵循自己的想法。也许是为了孩子好,但强势的要求只会使孩子越来越叛逆、讨厌。

    关于教育的分析并不能只在这一千多字中说明,在世界发展的几十年来看,教育事业虽一直在向前发展,但弊端日复一日的明显,愿教育事业日益完善,愿每个孩子心理健康,未来平安。

    各位家长,你们很伟大。

    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