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离剑空山 » 第十六章 大元国师

第十六章 大元国师

    赵兮儿暗想:“毕竟是元人,军事上虽然强劲,却有许多事物未受教化。他们哪里知道,如今朝廷的忠义将军,哪里是自己一个区区公主就能让之屈服的。”

    莫归藏一旁道:“我说和尚,你说让谁死谁就得死,我们这些人且不是很没面子?”

    那喇嘛面无表情,看了一眼身后的桑格与杨琏真珈,说道:“这位老施主手段确实高明,不过我于女施主的事,老施主你管不着,也管不了。”

    莫归藏一脸严肃,对喇嘛说道:“老儿今天管定了。”后又一指叶长宁道:“你,带着小丫头退后些。”

    莫归藏言罢将叶长宁的配剑掷还,叶长宁连忙带着赵兮儿后退。

    “既然如此,小僧望老施主不吝赐教。”

    喇嘛脚踏虚无,升于空中,轻功修为极好。

    莫归藏见他升空,轻身窜起,空气如水面一般被他极快的身影带出气浪,升至于喇嘛一般的高度停下。

    “小僧萨迦寺主持八思巴,且让老施主三招。”

    “我当是谁,原来你就是八思巴?不必让,今天老儿将堂堂正正灭了你这和尚,以免祸害无辜。”

    此喇嘛,开始是一直沉默寡言,莫归藏也没有想到,他竟然是大元国师,有大宝法王之称的萨迦寺第五世祖。

    刚听他自报家门莫归藏也是微微一惊。

    “我乃中原莫归藏,你也不必老施主老施主的叫我,听着变扭。”

    “好,莫施主,小僧若赢了,当如何?”

    “你赢不了。”

    莫归藏说着,白光闪烁,不知从何处取出一柄剑来,你说是从他肩上木匣之中,木匣却又严实合缝。

    再来看他手中那柄剑,长约三尺,非铜非铁,倒像是白玉雕成,自发透着光芒,隐隐有黑色纹理显现。

    此剑无名,传说是上古神树,集万年精华于自身,后神树凋零,枯荣千年不腐,最后孕育出三尺见方,非铜非铁的木纹材料,后又被高人铸成此剑。

    不过此剑并未传世,知道之人少之又少,为何会在莫归藏手中,此也是后话。

    莫归藏二话不说,御剑出招,也不试探,出手便是凌厉杀招。

    “秋零悲鸣”。

    乃是此招之名,与前面使出的“冬凛寒风”加上另外还有两式为莫归藏剑法《离剑九章》之第一章“贰百年春秋”。

    传说《离剑九章》乃是一位大能历经两百年风雨从大唐高宗皇帝咸亨元年到大宋太祖赵匡胤时才感悟所创。

    这第一章剑法分“春意生机”、“夏炎听雨”、“秋零悲鸣”、“冬凛寒风”四式。

    说是四式剑法,却是四种截然不同的剑意,有千万般变化。

    带起一股气浪,莫归藏欺身而上,剑意如秋之落叶,飘飘洒洒,雄浑天然,目标只有一个,正是番僧八思巴。

    八思巴也是斜披袈裟,单手立掌,不见他出招,口中却念念有词,听他所念,非藏语非梵语,旁人无法听懂。

    莫归藏剑意到时,空中隐约有无数奇怪的符文组成一道无形的符墙,挡住了莫归藏这一式。

    那道无形的符墙,不光是挡住了莫归藏的剑意,也隔绝了天地,仿佛无限的长无限的高,番僧八思巴就飘动在符墙之后。

    莫归藏崔动剑意,符墙闪烁,将剑意中的劲道全部卸去。

    那符墙上的文字不是梵文也不是藏文。正是番僧八思巴自己创立出的一种新文字,被忽必烈定为蒙古文,也不过几年前的事,如今能懂这种文字的人不多,更何况如今是在宋境,就更没有人见过了。

    这八思巴堪称天才,十二岁便主持萨迦寺,成为西域第一人,二十岁出西域,以堂堂萨迦寺主持,萨迦派世祖的身份,投身蒙古人帐下。

    多年来为蒙古人征灭各国立下许多功劳,多年前,蒙古上一位大汗蒙哥在位时,发现凡是长久的民族,必须有文字,可蒙古人没有,便下令当时已经是蒙古国师的八思巴创立一套属于蒙古人的文字。

    八思巴从那时候起,开始阅尽天下经典,专研各族文学,从众多文学著作当中得到启发,最终创立一套系统的蒙古文。

    而八思巴在十数年的专研中,也在蒙古文字现世之时领悟了天地大道,创出一套旷古烁今的功法,八思巴将其归入藏传佛教经典《大藏经》中,取名《大藏真经》。

    数年前蒙古北方统治地位已定。蒙古究竟是遵从何种方式教化朝野,发生了一场震惊天下的大事。

    终南山全真道教以掌教丘处机为首,萨迦寺以及众多西域大小寺院、以前西夏的、金国的包括大理的众多佛法无边的高僧,以国师八思巴为首。

    展开了一场斗法,引经据典也罢,道释之争也罢,武学较量也罢,那场斗法,整整三月未见分晓。

    传说丘处机掌教与国师八思巴也动了手。

    如今江湖只是传两位神仙如何的惊天地泣鬼神,如何的山崩地裂,胜负究竟如何,却是众说纷纭,有说全真教丘处机掌教赢的,也有传国师八思巴赢的,总之,说的玄乎。

    那一次,国师八思巴《大藏真经》大显神威,天下武林,为之称奇。

    后来,元庭还是更加偏向释法,藏传佛教于萨迦寺为首在元庭如鱼得水。依附的大小帮派越来越多。

    国师八思巴的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莫归藏不过是普通的老头,不是浩浩全真道教的掌教,也不是巍巍四方城的城主。

    莫归藏视乎没有与堂堂大元国师动手的资格,但是此时二人就是斗的难解难分,比当初那场关系天下的争斗更加精彩。

    八思巴也暗暗惊奇,天下还有如此人物,中原武林,真的是卧虎藏龙。

    二人不相上下,难逢敌手,斗的百余招过,当空的太阳也被这二个的气势压的黯然。

    空中又一次剑气与佛光撞击,爆炸开来的磅礴气势,席卷出数里之外。

    他们脚下的城镇,还是在莫归藏留意之下才得于保存,不过二人每一招走过,对脚下的城中百姓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大元国师八思巴手中的兵器是一柄不长不短的金刚杖,也不知是何材料,黑黝黝的,杖上刻的是藏文。

    与莫归藏手中非铜非铁的长剑每一次撞击,都是金光大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