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离剑空山 » 第四十五章 虬髯大汉

第四十五章 虬髯大汉

    孟起留意了片刻,除了分发碎银两的六人之外,其他分发米粮的人也均是动作娴熟,不知是因为派发的太多,致使他们都练的熟了,还是怎么地!

    片刻的功夫,便分发出去了数十麻袋米面以及数千两白银,而逃难的百姓依旧络绎不绝。赵兮儿疑惑,对孟起轻声道:“如此派发,即便是朝廷的府库也不够他们发上几日,是谁这般财大气粗?”

    孟起道:“不管是谁,必定是爱国爱民的好人,如今朝廷都难保,这人或许是想若是朝廷倾覆,百姓罹难,他留着这许多钱粮又有何用,还不如此时送给百姓,也算是物尽其用,不然若是此城守不住,蒙古人来,还不是便宜了这帮鞑子。”

    赵兮儿听言点头,却反问孟起道:“建宁城真的守不住吗?”

    孟起被她问的不知如何回答,便在此时,那中年男子抱着两小袋米粮来到二人面前,他把米粮交到孟起手中说道:“能看出来公子与夫人昔日在临安定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但是如今临安城被鞑子大军攻破,人人自危。公子也别嫌弃,这不是施舍。”说着边递来二十两碎银。

    孟起与赵兮儿身上不缺使唤的银子,他拒绝道:“留给更需要之人吧,我们暂时还能对付。”

    那中年男子道:“小兄弟不必客气,这兵荒马乱的,到处闹粮荒,你便拿着,我家老爷并非地主,乃是商人,这些米粮都是他托人从北方购得。”

    孟起听言欣然接受,问道:“你家老爷是何人,果真是财大气粗。”

    中年男子笑了笑,却不说话,孟起又道:“天下兴亡,关乎汉人千年的社稷,你家老爷不愧是成功的商人,天下之势他看的清楚。”

    中年男子继续笑道:“看的清楚不清清我不知道,或许我家老爷只是认为他钱太多,花不完也说不一定。”

    孟起听言脸色一沉,冷哼一声道:“别人花不完的,我孟起却也不稀罕。”说着以极巧妙的手法将手中两袋米粮轻轻的便抛到场中粮山上。而手中的二十两碎银被他一掌拍成齑粉,那银两本是软的,竟然被他拍成了粉末。

    中年男子本是句玩笑话,不曾想孟起反应如此之大,一时间不知所措。

    “何人捣乱,吃了熊心豹子胆了么?”一直在控制场面,避免发生踩踏哄抢的远处一名大汉发现了这边的情况,立马喝道。

    那中年男子更加慌张,朝那走来的虬髯大汉连忙示意这边无事,但是虬髯大汉三步并做两步已经到了近前。

    虬髯大汉走近便朝孟起喝道:“小子,你敢捣乱?”

    孟起冷笑道:“何为捣乱?”

    虬髯大汉双眼瞪的如铜铃一般,不由分说,一只大手便朝孟起挥了过来。

    孟起原地不动,只是微微抬手,挡下了虬髯大汉的大手掌。

    那大手就像打在了铁板上一般,嘎然停止,而孟起却半点没有移动。

    虬髯大汉微惊,大手化做擒拿朝孟起肩膀抓来。

    这回孟起任他拿住,虬髯大汉见拿住了他肩膀,暗自心喜:“看俺不让你叫娘。”想着手中力道使出。

    但是任凭他如何用力,这少年便如铜铸的一般,钉在地上,是提也提不起来,按也按不下去,岿然不动。

    虬髯大汉本就是练家子,又兼一身力大无穷,从来没有人能在他手下讨到好处。

    但他今天遇到了孟起,也是他倒霉,注定了有这一劫。

    孟起真气调动,虬髯大汉突然感觉被雷电击中一般,一阵酥麻便浑身无力,倒了下去。

    中年男子大惊,连忙去扶。

    这虬髯大汉的能耐中年男子是知道的,没想到孟起不动声色便让他吃了亏,男子瞬间对孟起心惊不已。

    那虬髯大汉边被中年男子扶起,口中一边道:“娘的,娘的,敢阴俺,臭小子,让你好看。”

    起身站稳之后他并未受伤,只见他抖了抖袖子上的灰尘,猛然出手便抓住了孟起衣襟,眼睛依旧如铜铃那般大,他满脸横肉怒视着孟起道:

    “小子,你敢阴俺。”

    孟起任由他抓着自己衣襟,冷笑道:“阴你?你未免太看得起自己了。”

    虬髯大汉怒道:“敢跟俺光明正大的比试一场吗?”

    孟起凛然道:“有何不敢,不过与你这种人比试,我让你双手双脚。”

    虬髯大汉听他此言那还了得,狂怒道:“狂徒,报上名来,俺不杀无名之辈。”

    不待孟起自报家门,那虬髯大汉又突然疑惑道:“你说什么,让俺双手双脚,那你不是要站着让我打吗?”

    赵兮儿一旁见他突然又有些憨厚,不禁掩面而笑。

    却听孟起道:“我便站着让你打。”

    虬髯大汉重重的哼了一声,转眼见场中分发钱粮的手下均停手观望,不禁又喝道:“都站着看什么,不要耽误了老爷的大事,赶快分发钱粮。”

    随后又对围观的百姓道:“都不许看,拿上钱粮的赶快走,在建宁府最多待两日便最好出城,不然让鞑子砍了脑袋可别叫冤。”

    他声音极大,又加满脸的横肉,众多难民单看到他那发怒的样子便吓得跑开不敢围观。

    场中分发钱粮的手下极听他话,不敢再观望,均开始忙碌起来,难民百姓最关心的还是糊口,也不在管这边的“好戏”,均排队领取钱粮去了。

    见场中恢复如常,虬髯大汉转身对孟起说道:“小子,现在磕头赔罪还来得及。”

    孟起道:“赔罪?你倒是说说我哪里需要赔罪?”

    虬髯大汉呆了呆,朝一旁中年男子道:“你说,他是如何捣乱的?”

    中年男子耸肩道:“李教头,这对小夫妻是从临安来的….。”

    “临安来的怎么了,就可以在我李飞的场中捣乱了吗,要是让三小姐那妮子知道了还了得。”虬髯大汉只听中年男子说二人从临安来,便插话道。

    中年男子无奈,连忙解释道:“李教头听小的说完,小的并不是那个意思。”

    接着又道:“小的以前便是在老爷临安的绸缎庄做事,也算是土生土长的临安人,今日听这位公子二人也是从临安来,便产生了许多亲近,想着如今国难当头,大家都不容易,便想帮上一帮,但是这公子身上不缺银两,才闹了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