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法道成仙 » 第三十六章 公子无恙

第三十六章 公子无恙

    醴,香甜之酒。

    醴陵,一个美酒飘香的好地方。

    山岭葱郁、丘冈连绵,石健坐在草庐中向外看去,这春日的山色确是好观景。

    草庐之中还有几桌客人在,石健刚刚坐下便听得几人边饮酒边谈话。

    “嗨,你们可听说出了大事了?”

    “大事?啥事发生了。”

    “蛊主宗门的台座前日傍晚死了!”

    “台座,是那个刚出山的由台座?刚出山就死了?”

    “可不是嘛!太惨了,听说葬身火海,尸骨全无。”

    “这么惨?尸骨全无!”

    “不对吧!真要尸骨全无,怎么知道死掉的是台座的?”

    “嗯,还真是台座,说是在一片焦土上发现了一个玉扳指,那玉扳指是台座的本命法器,所以确定了身份,而且还是有个人在旁的,好像是那衡湘古国的遗老司马离盈!”

    “嘘,我跟你们说哦,听说那台座还是杨蛊主的儿子。”

    “啊,那是什么人竟然敢杀掉台座的,不得了!三苗之内只有蛊主杀人,哪有人敢动云台蛊楼的人,更何况还是蛊主的儿子!”

    “是呀,往日那些三苗养蛊之人动不动施蛊害人,受害之人敢怒不敢言,都是怕了云台蛊楼的势力呀!这下不得了,这什么人可比捅了马蜂窝还胆大!”

    “照我看,云台蛊楼平日欺负人欺负惯了,一不小心碰上一个硬茬子了,栽了。照我看,这人了不起,是个侠士,算是为民除害了!”

    “哎,少说点,现在云台蛊楼发动全员追缉凶手呢!而且在南疆发布了悬赏令,提供凶手踪迹线索的得10金,抓住凶手的得100金。”

    “这么多,那悬赏令到底怎么说的?”

    “咳咳,刚刚你不是还说人家是侠士吗?怎么一说到赏金倒来了兴趣!”

    “这不赏金太多了,赞叹归赞叹,在真金实银之前,还谈什么侠义之举呢!”

    “咦,你这人!”

    “你说我,你还不一样,要不你怎么知道这么清楚!”

    “你们别嚷嚷了,我也听说了,目前掌握的信息是,那杀人者是在渌水口杀了由台座,但没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不过据说,那人大约三十岁,有这么高吧。“

    说话的人用手在酒桌上比划了一下身高,石健转头望去,心中暗暗一笑:我哪是那么矮,明明还高出一尺!

    石健沿渌水来醴陵,云台蛊楼的寻赏令倒也跟着来了,可惜悬赏令只是一个口头令,没有人物画像,倒也不必过于担心,毕竟口口相传,这杀人者到底什么样谁也说不清楚了!

    石健心想,这要是在现代,照片一发,摄像头一检查,那可真是插翅难逃。

    正想着,鼻子里闻到一阵酒香,酒家正端来一罐米酒。

    “客人,这是你的酒,小店地方虽小,但这酒味道味道却极好,你尝尝。”说完,年近半百的酒家就给石健倒上一碗。

    色如琥珀,酒香入鼻,石健正取来喝,听得旁边的人在起哄。

    “乌掌柜,你这酒真藏了十五年?我看不是吧,听说你生了女儿后就开始酿酒,把酒埋在前面的池塘边,说是到女儿出嫁之时,再把酒取出来待客。你今儿个就取出来了?这是心急讨女婿了吗?”

    “这女儿酒好呀,香呀!”

    众人一阵哄笑!

    店中正在帮忙的一个妙龄少女双颊立刻飞红,急匆匆迈着碎步入了后堂。

    “哎呀,萍龄害羞了,不说了,不说了哦!”

    “客人,你别听他们胡扯,他们每日都来小店喝上一会,说笑惯了!咱们醴陵这里可是好水好山出好酒呀!”

    “这倒是,我沿渌水而来,见这水却是清澈无比,来此间,又见群山环绕,风光旖旎!当得起好山好水,店家的酒也是好酒!”

    “客人好见识。”店家又给倒上一碗,“这醴陵呀,是一个产美酒的地方!看客人样子,是路过醴陵,要去往哪里?”

    石健来此,原本只是想避开云台蛊楼,往东多走一些,正巧来了醴陵,又听店家自夸醴陵,随口说道。

    “我要去往一个叫春的地方!”

    “一个叫春的地方?是宜春吗!”

    “正是,那里山多,想去修行!”

    “哦,修行!原来如此,这几日却是有不少修士路过此地!不过客人真要是打算修行,不妨听听老丈我的话,客人既是沿渌水而来,便是知那渌水西流!人常云:大江东去,水西流者多有仙。真要修仙悟道,此处便是绝佳之地!”

    见石健好奇,店家又继续说道。

    “此处往东南去五里,便是渌潇山,修行之人多入此山中,客人何必舍近求远呢!”

    石健放眼望去,山峦峰起,似有灵气笼罩,“多谢店家指点。”

    付了酒钱,石健便重新上路,石健记得店家说过,此地曾经称为吴头楚尾,如今是楚越交界之处,也是三苗杨越的交界之处,各派势力都有,当然也是三不管地带。

    在此修行,相对而言比较安全,于是便往那渌潇山而行。石健远观其山,灵气四溢,心道,说不定还能格物悟道,提升修为。

    入得山中,已是傍晚时分,山中却是没有一个安稳的住处,石健想着搭个简便的住处,又见附近有竹林,便想着不如明日时间多了,好好搭建一个竹屋来住,今晚就找了个山洞将就一下。

    天色已黑,好在没多久,在附近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山洞,洞中并无野兽猛禽,石健看完山洞,又出来找了些枯草,准备带回山洞内铺上取暖。

    恰在此时,但见东边天空中,星陨如雨!遇上流星雨了,石健盯着空中看去。

    同样在看这场流星雨还有两人,楚国太子中和少傅斗玄。

    “世子,天意呀,东方星陨如雨,越地不昌!”

    “少傅,可还知道上一次出现这样的天相是何时?”

    “世子是说杞国那次?“

    “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正是当年的杞国遭遇此番场景。”

    “杞人忧天,也并非毫无道理!”

    “世人都认为父王兵发杞国,是为了占领其地,其实不然。杞之境地,背有霸晋,东有强齐,群狼环视,不得安宁!”

    “当年晋平公借晋国的霸主之势常想吞并杞国,甚至号召诸侯为杞国修筑城墙,诸侯莫敢为违逆,只有先王未从。”

    “确有其事。少傅可还记得周宫子朝奔楚,及至楚地,不料我国内乱,国之叛贼竟与那晋人勾结,杀害了子朝。”

    “世子所言之事,乃是周王子朝奔楚,老臣的确在楚宫见过周室典籍,可惜晋人扶持姬匄为东王,必欲至子朝于死地!”

    “正是,而杞国之事也似如此,晋人扶持杞湣公之弟,欲杀湣公,湣公之子无疾奔楚,父王派兵救援。

    时值韩赵魏三卿分晋,晋人之心不齐,不敌我楚。

    可惜晋人退离之前杀害了湣公,杞世子无疾奋勇救父,寡不敌众,死于军前。

    世子无疾的裨将石河救得无疾之弟公子无恙,无恙当时年幼,尚在襁褓之中,石河将其托付给同宗的楚国石氏抚养,而后石河又返杞国,追随世子无疾力战而亡。”

    “世子,那公子无恙原来是石氏所抚养!”

    “正是。少傅可知杞国为何人之后?”

    “乃是夏禹之后!”

    “大禹治水得天下,禹之后人今在杞。故而那石氏所抚养之人乃是大禹之后!”

    “啊,原来竟有此事,不知石氏抚养长大之后此人何在?”

    “可谓命运多舛,少傅可还记得,当初司败石奢纵父而死一事,其中隐匿之事便与这杞国公子无恙有关,可惜最后他流落楚国,今已不知所踪。”

    “世子也不知他踪迹?”

    “石氏抚养他,也许他姓石吧,不知是否叫石无恙,也不知其人还在世间否?”

    “世子今日谈起这事莫非与圣物也有关?”

    “还是少傅知我心意,当年大禹制九鼎,作为王权象征传于后人,先祖问鼎中原之际,将鼎带回楚地。

    后来九鼎中荆扬之鼎又去往南疆,成为封印南疆的圣物,如今圣物已出,南疆暗流潜动。

    世人大多不知,九鼎之灵力也只有禹之后人能用。九鼎对他人而言,也只是一件礼器罢了!”

    “世传,九鼎在,便是王权在!”

    “非也,今之天下,称王之道唯在开疆辟土,疆土之在,便是王权之在。

    若得天下便置九鼎于庙堂之上!不过,据说当年夏禹还有一件圣物,如今却在越国。”

    “世子说的可是指稽山禹剑?”

    “正是!若得此剑,则为天下苍生斩尽邪魔!”

    “世子必能实现宏图大志。天命所归,听闻禹剑已出现在楚地。”

    “禹剑来楚了?”

    “传闻南疆圣物封印不再,妖兽并封现身,有一人持禹剑而断。”

    “何人?”

    “并不知晓姓名。”

    “难道会是公子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