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奇异之旅之魂游三国 » 第五十章 袁绍

第五十章 袁绍

    张山先是拜访了四大家族,这四大家族表面上对他都是客客气气的,毕竟家族中都有人在郡中为官,直接开罪太守总不是什么好事。而且这个太守不同于上个太守,一来就在乐成县驻扎了八百精锐,这些久战精兵恐怕就是抵挡十倍的人马也不在话下。真的撕破脸皮,收拾他们这些人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

    大家族久存于世自然有他的独特的存活之道,轻易不会随意得罪他人。所以表面上都是客客气气的。四大家族都如此客气,其他的小家族自然就更加的客客气气了。

    打过招呼之后,张山也大约知道了一些世家之间的关系,不过暂时他还没有打算有所行动,一边与高顺讨论着练兵之道,一般让张辽抓紧训练兵士,原本乐成县不过是一千的县兵,如今直接被张山扩充了一倍到了两千之数。要知道邢荣的郡兵也不过四千之数。

    而是否招兵这样的事情自然是太守说了算,众人也不好说什么,最多诉诉苦,圈养这么多的兵士劳财伤民。不过都被张山以郡内不平,需要加强防御给搪塞了。至于其他人想要扩军,一律自行筹备钱财,你养的起你就去招,我太守不出钱。

    这招兵之大事还真的只有太守才有权力,其他人都得请示,否则视同谋反。当然大家族许多都劵养有家丁,甚至有的有着数百数千的家丁,本身就实力强悍,能够对抗一般的山贼。俨然已经与公然招兵没有太大的区别了,这也是各个统治者的无奈,毕竟世家的形成并非是一朝一夕,可谓是常年累月,不是短时间内能够破除这种弊端的。

    张山自然也没有想过要彻底推翻世家,这样的话自己就会成为第二个张角,人人喊打了。如今只能是顺从,融入,然后取代,这样比较容易成功。等自己彻底掌控大权了,再想怎么揉捏就怎么揉捏。

    当然那些寒门之士更加是自己争取的助力,当下张山在河间郡发出了招贤榜,招纳各地义士,当然主要是河间甚至是冀州的,再大点自己可没有这么大的号召力。招贤榜的范围自然不会是限于寒门,不过能投靠自己这么个名声不够显赫的太守的估计大部分都是寒门。

    ……

    张山与河间的世家交道打的火热之际,袁绍已经高调的到了渤海,以他那四世三公的袁家金字招牌,十分轻松的就在渤海站稳了脚跟,随后也发出了招贤榜。看起来仿佛就是张山的山寨版,但是人家的效果比张山可好的多,名人义士纷纷前往投奔效力。而张山这里可谓是寥寥无几,无人问津。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啊。

    “大人,你就一点也不担心吗?”高顺看着张山依旧气定神闲的与自己交流练兵之法,不由得问道。如今两人已经颇为熟悉,高顺虽然依旧没有看出自己这位大人的深浅,不过这生活作风却是十分符合他的口味,几乎没有任何不良嗜好。

    “担心什么,袁本初超过我?”张山淡淡的一笑道。

    “难道这不值得担心?”

    “那倒不是,而是我早有预料而已,否则也无需拉你们两位前来帮忙了,论名气我与袁绍差了十万八千里,无论我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超越他,这是他的优势。”张山不急不躁的道。

    “不过他的劣势也十分明显,如今乃是太师掌权,既然冀州与我河间同气呵成,这袁本初想要在渤海好好发展恐怕并非什么易事了。人才再多又如何,到时候还不是给人做嫁衣赏。”张山呵呵笑道。

    高顺不由得无语,这家伙也太乐观了一些吧,是不是为他人做嫁衣犹未可知,他得瑟什么啊。

    “好了,老高你就好好的为我练兵吧,把陷阵营先扩充到一千之数”张山一拍高顺的肩膀道。

    “我陷阵营的要求高,兵士不好找!”高顺苦着一张脸回道。

    “能找几个找几个吧,问文远要人去。”张山挥挥手道,这点事不会还要我替你去办吧。如今他与两人打的滚熟,说话间自然也随意了许多,就差义结金兰了。不过古时实际上并不流行这义结金兰之事,尤其是官府中人,也只有江湖中人,草莽英雄才流行这个。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那是传闻,就算是真的那也是三人没有为官前的事情,官场之中极少有义结金兰之事。张山想想也就罢了,反正情如兄弟,结不结义又有什么区别。

    张山除了大肆扩军使得众世家有些担忧之外,就是在河间各地走走,偶尔提拔几个看得过眼的底层官员外,淘汰一些贪官污吏,似乎也没干什么特别的事情。

    不过由于他喜欢微服私访,这倒是使得河间各地的官员收敛了许多,而张山的出手往往也极有分寸,对于世家子弟往往都是革职让他们赎回去,而那些没有后台的犯官自然只能按律处罚了。虽然干的都是小事,不过在河间的名望却是慢慢的建立了起来。也有一些名气不大的书生投奔而来,张山也一一量才为用。

    既然强行改革阻力太大,张山就选择了曲线救国,温水煮青蛙,慢慢的以身体力行来逐渐规范河间各地的风气,同时提拔一些有能力的官员。虽然这些对于士族的利益有些影响,不过由于张山一人所为也十分有限,外加提拔的位置并不重要,油水不大,一时间倒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反弹。

    ……

    袁绍这边除了招兵买马倒也没有发生其他的大事,如今他势弱,韩馥与张山两人虎视眈眈的盯着他,他也耍不出太大的花招来。

    洛阳城内,董卓越发的飞扬跋扈,西凉兵马在洛阳城内肆意妄为,已经是引得天怒人怨,张山如今也是头疼不已,自己怎么说也是董卓的人,如今董卓这么倒行逆施,自己是不是应该与他划清界线呢。不过两面三刀有时候更加惹人厌,当下也唯有再写些劝谏信敷衍了事了,有时候表面文章还是需要做的。反正离得远,被骂也听不到,他总不至于因为几句劝谏的话革了自己的职吧。当下张山隔一段时间就写一份无关痛痒的劝谏信入朝,聊表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表示了太师被小人蒙蔽的痛心疾首,将自己包装成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逐渐的转变自己在世人中奸险小人,为虎作伥的形象。

    任何时代都有一些真的猛士,张山等人虽然顾虑重重,说话旁敲侧击,但也有人敢于直接亮剑出手。首先出手的乃是曹操,曹操亲自借献宝刀之际想要刺杀董卓,可惜被识破,狼狈逃出京师。不过他在刺杀董卓失败之后反而是名气大振。此后返回老家许昌募集了兵马又发布了讨董檄文。洋洋洒洒千余字,直指董卓,响应者众。

    一时间天下群雄纷纷举起反董大旗,其中最为出名的包括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而小股的勤王者更是不计其数,比如孙坚,又比如刘备等人。

    扬州由于距离洛阳颇远,众人没啥反应,而唯一响应的正是楼船将军赵越。赵越高调的带领了五百水师北上勤王,当然并没有携带水师的船只,毕竟如今许多河道堵塞,水师舰队北上多有不便。

    赵越在水师中选取了五百精兵,协同甘宁、潘璋两人北上会师,盛宪没想到国难当头之际居然反而是这反贼最先出来勤王救驾,不由得大感惭愧,当下亲自出城相送,并赠送了一批粮草和一百匹战马。

    对于战马,赵越早就眼馋已久,不过战马国家管控严格,不容易弄到,同时无论是山上还是湖畔,其实都不太适宜于战马驰骋,所以目前为止他都还没有一支骑兵,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不过如今的骑兵战力大为受限,既没有马蹬,也没有马掌,在马匹上面不能够使出全部的力量,可谓是威力大减,许多时候的骑兵只是多了马匹可以快速移动的步兵而已。当然即使如此,也比步兵厉害多了。在没有一支强大的骑兵之前,赵越是不会推出马蹬这玩意的,毕竟这玩意没有技术含量,根本做不到独家,分分钟被人学了去灭自己,骑兵强大了对于自己这个没有骑兵的势力可不是什么好事。不过马掌倒是可以先捣鼓出来,毕竟南方搞匹马不容易,磨坏了可是不小的损失。被人学了去也没啥,人家马比自己容易搞啊。虽然材料与人员都是现成的,不过一百匹马的马掌制作及装上还是花了数日时间,加上马的适应时间,足足十天他的骑兵都还没有走出吴郡。让盛宪都以为他要反悔了。好在他的先头部队早已经出发,骑兵赶上也花不了太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