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闹呢,短视频被直播到古代爆火了 » 第11章:若将此物带回,岂不是屹立不倒。

第11章:若将此物带回,岂不是屹立不倒。

    屏幕上的画面仍然在继续播放,与小麦种植有关的画面出现在了上面,同时出现的还有各地产量的排名情况。

    【小麦位居第二名,它最先出现在西亚,而华夏地区最早出现小麦的地区在山东的胶东半岛。

    国内小麦的产量还是非常可观的,每年至少要生产四百公斤,若是种植在试验田当中,最多可生产一千公斤。】

    汉朝。

    刘彻:“他们究竟做了什么,让产量如此之高?”

    秦朝。

    嬴政面带疑惑的望向关中的平原地区,“这地方明明是种植粮食最好的地方,为什么都挤不进前五,后世这里的发展衰败了吗?”

    明朝。

    朱元璋看完这些,不由自主的点着头,“多年以来,中原一直是众人争抢之地。

    这里土地肥沃,地广人稀,哪怕是到了后世,自然也差不到哪去,只有手中握有粮食才有底气。”

    【位居第三名的是玉米。

    玉米还有各种各样的别称,它原先并不属于我国,而是来自于外国。

    它最早出现于莫东哥中部我南部的高原,一直到16世纪时才出现在我国当中,除我国以外,其他许多国家都有种植玉米。

    而且在不少国家当中,玉米可是主要的种植物。而且玉米极容易生长,仅需要三到四个月就可以结果。

    就算是这片土地长时间缺少植物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它也可以茁壮成长,在如今玉米每亩可以生产最多一千公斤。

    在我国当中,玉米不仅丰富了国人的食谱,更是增强了大家的营养,而且玉米在畜牧业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玉米的作用还不止于此,它的须还是一味药材,经常服用它可以利于通尿,利于胆脏顺畅舒展,甚至还有止血的作用。】

    这时屏幕上的画面发生了切换。

    从播种变到了收割,许许多多的收割机在玉米地里辛勤的劳作,将那些秸秆弄成粉末,玉米收割回来后,经过晾晒脱粒等工程,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秦朝。

    嬴政看着屏幕中的画面不断思索,玉米的属性实在是深得他的心意,它不光抗旱,甚至还耐寒冷,那种它岂不是很容易?!

    至于玉米刚出现的地方——海的那边,他现在是更感兴趣了。

    他必须想办法到达那里。

    好像不光有玉米,那红薯,土豆似乎也很有必要研究一下。

    唐朝。

    原先李世民还不清楚玉米究竟是个什么东西,看了屏幕当中的画面,他十分满意,倘若这东西能够引进到北方,粮食产量就不用担心了。

    美中不足的就是没尝过,但是都这种情况了,饿不死就不错了,还考虑好不好吃做什么。

    玉米的这个产量,作为战略储备物资,那是绰绰有余,自己非常有必要去海外寻找一下这东西。

    他目光灼灼的盯着屏幕里的那个机关,我非常好奇这大块头究竟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倘若他知道它的原理,定要将它研究出来。

    【玉米都已经提到了,就必须说一说红薯和马铃薯了。

    就说这个产量,玉米在它们二人面前根本不值一提,马铃薯又被称之为土豆,红薯还有一个名字叫番薯,他们同样来自海的那一边。

    若是只考虑产量,土豆称第二,什么东西的不可以称第一。

    在西北和东北地区,每亩就可以生产两千到五千公斤的土豆,同样红薯的产量在两千到四千公斤,而且红薯的营养价值可比土豆高。

    将红薯叶子和粉面混合,可以做成香喷喷的红薯窝窝,它不光好吃,还可以预防许多疾病。

    就连红薯杆也可以作为食物,而且它也是一种药材,它可以促进身体内的毒素排出,降低高血压,提防贫血。

    一些没有价值的红薯秧可以用于喂养牲畜。

    单说红薯,它也有各种各样的食用方法,方便,简单又美味,存放时间可以长达一年之久。】

    秦朝。

    嬴政看着屏幕上的那些数字,眼冒金光,这两种食物的产量简直是太吸引他了。

    刚刚看到玉米的时候,他已经在想是不是得将它收入囊中,看到马铃薯和红薯时,便想将其得到。

    “事情是真的吗?”

    嬴政看着屏幕当中的画面,满脸的不可置信,要是将这东西引进到秦朝,哪怕只占用秦国土地的十分之一,也足以养活所有百姓。

    “陛下!”李斯神情严肃的说。

    “我们有必要去趟海的另一边了。”

    这道理嬴政自然是清楚的,假若他不知道这件事情也就罢了,现在他知道了这件事若是做不到,他得后悔一辈子。

    可是如何去海的那面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汉朝。

    刘彻整个人激动的就站了起来,这产量直接震惊到了他。

    他在殿内走来走去,脑海中不断的盘旋着怎样将这些作物顺利带回汉朝,思考良久,他认为这件事似乎做不到。

    海的那边离自己这里实在是太远了,要是现在国泰民安,他完全可以让全国人民举国上下合力建造又大又好的船。

    但是目前的情况实在是不允许做这种事情,不然作物还没带回来,国内也发生了暴乱,可就得不偿失了。

    刘彻长叹一口气,也只能将这件事暂时放下了。

    明朝。

    朱元璋看着屏幕兴奋的搓着手,倘若他将这些作物带回国内,明朝岂不得屹立不倒?

    不需要很久,只需百年就行。

    朱棣现在格外高兴,倘若不是场中有其他大臣,他直接就放声大笑了。

    不管其他人想不想去海的那边,他必须得去。他现在有船,有人,有经验,什么都不缺,海的那边他是非去不可。

    就连朱高炽也是激动的不行,鲜为人见的和他的父亲统一了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