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野犬 » 32.

32.

    为了躲避国军的围堵,也为了扰乱国军的部署,红军决定二渡赤水,朝遵义进军,李河山跟着众人一路跋山涉水,焦急赶路,等到了遵义,又计划与国军作战,激烈的交战再次来袭,李河山忧心忡忡,这次战役耗费了相当多的精力,虽然总的来说还是他们更胜一筹,但却还是让不少同胞伤亡,李河山在军中帮着处理伤员,拿着纱布,棉花和酒水在各个伤员间来回穿梭,成百上千的伤员等着他们救治,李河山忙的脚不沾地,恨不得当场变出个三头六臂来。

    周边的女同志催促不停,她们自己也忙的快要昏过去,手上包扎的动作娴熟,可比李河山这个刚来的要快多了。

    不知道过了多少天,仗总算是先停了,不过与其说是停了,倒不如说是暂时休战,给双方一个喘息的机会,但李河山还没来得及休息,就听到指令说要继续转移,再次渡赤水河,杨小安不理解为什么他们要来回折腾,李河山虽然很是劳累,却也没抱怨,只是听着别人的指挥收拾一下赶紧赶路。

    第三次渡河,相比之前来要顺利不少,毕竟有了经验,大家赶路的步子也更快。等过了河,大家找到合适的地方修整。夜幕到来,让一切变得宁静,李河山看着周边的同志,有的睡觉,有的整理枪支弹药,有的则在生火做饭,等做好了,许大汉就端着两碗粥,一碗给了李河山后,坐下来吃着饭,李河山看着躺在一旁睡着了的杨小安,摇了摇他的身子想叫他吃点东西,可他怎么都不肯醒,许大汉就让他别叫了,告诉他这孩子奔波了这么久。就让他好好歇会吧,李河山听话的收了手,默默地吃起饭来,李河山望着天空,天已经彻底黑了,只剩下破碎的星星闪着微弱的光,月亮被云遮盖,看不见一点踪影。

    许大汉问李河山在想什么,李河山回他想起他父亲了,许大汉拍拍他的肩,之后再没说什么。

    李河山想起他的父亲,在他年少时,在那些残存的回忆中,父亲留给他的是一个高大的形象,那时的他总认为父亲好像比树还高,比房子还宽,大大的肩膀能抗起两个他,他也喜欢坐在父亲的肩上,每次坐在上面,他就能看的很远,很远。父亲总是热衷于跟他讲述自己参与百团大战的故事,告诉他自己是如何躲过那些刀光剑影,如何打的敌人丢盔弃甲,故事中的父亲是那么英勇,在李河山看来,故事外的父亲同样是个英雄,只可惜他与父亲相处的年月并不多,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了东北作战,父亲离开的那个夜晚,也是这样寂静幽暗,但他目送父亲时,却觉得他闪着光芒。

    对于父亲口中的战场,他能从对方讲述的十分精彩的故事中得到不少了解,但从未真正想象出那副场景,他曾经甚至幻想过打仗的场景,或许与镇子上的同龄孩子们因为发生口角后打起来的样子差不多,但等到他自己身临其境后,他就意识到自己当初的想法有多幼稚。

    他不知道父亲当初到底是怎么躲过那些普通暴雨般的子弹的,也不清楚父亲是怎么在敌人的炮弹下安然无恙的回来,更不理解父亲为什么在经历过极度接近死亡后,还愿意再次去往战场,他不理解,所以更加好奇,这或许也是他为什么一定要跟着红军坚持四处奔波的原因吧,他也想体会父亲当初的感受。

    没过几天,红军决定再次横渡赤水河,李河山跟着大家迁移,他也没想到才不过三四天的时间,他们尽然就又要渡河,这已经是第四次了,他希望不要再有下次。军队迁移的很快,刚好赶在国军堵截他们之前成功转移,让他们有了真正可以放松的机会。

    之后的时间里,红军一路向贵州南方进发,在贵州的山林间穿梭,之后又一路向西走,去往云南,希望继续避开国军的围捕。

    直至将要离开云南,红军来到金沙江边,找到一轮敌军探子用来搜查的船,又在当地农民的帮助下打捞起一搜破旧的船,靠着这两条船,渡江到北岸,国军的人发现他们以为是自己的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等到红军突袭了他们才反应过来,红军将他们控制住,并找到五条船,凭着这总共七条船将所有人横渡到金沙江另一侧。

    李河山坐在穿上,怀里抱着杨小安,杨小安自幼就是在河江边长大的,坐船对他来说根本是家常便饭,但对李河山来说却是相当要命,他在南方长大,本来家附近就没多少可以随意划船的河湖,所以他压根儿没坐过几次船,而且他也不会游泳,水性不好,等上了船后是又怕又晕,只好让许大汉扶着他才能安稳坐在船上,期间杨小安还得不断安抚他的情绪。

    等到船终于靠岸,李河山跌跌撞撞下船并在陆地上行走,感觉比再船上时舒坦多了,可惜还没等他休息够,他们就又要赶路,杨小安扶着他走路时还开玩笑似的说,自己以后有机会要多带李河山去坐船,让他好好治治这晕船的毛病,李河山就笑着打哈哈,摸着脑袋,一步三晃的往前走。

    李河山晃着身子往前走,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眼花的缘故,总觉得部队里的人很多也想他一样摇晃的厉害,不过也有可能他并没有看错,毕竟大家都很累了,身体都有些承受不住了吧,不过即使是这样,他们也没有怨言地,继续朝前大步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