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七章 征伐邺城攒功业 偶然必然露端倪

第七章 征伐邺城攒功业 偶然必然露端倪

    此时,辽国皇帝耶律德光已死,皇侄耶律阮即位的消息传到汴京,汉朝廷上下皆大欢喜。刘知远的重臣都颇有震动,太子果真料事如神,辽军果真一时半会难以南侵了。宰相苏逢吉和苏禹任联合上书,欲乘此良机加快对河东与关中的控制。皇帝刘知远与亲信们商议,决定先将矛头对准杜重威。杜重威自辽军撤走后,也写了书信表示臣服汉朝,知远遥拜其为检校太师、中书令。但是此人显然不会真心服汉,仍然在邺城不断发展势力,拥兵自重。

    刘知远一边下诏书,令杜重威之军移镇与归德军节度使高行周对调。杜重威久居邺城,邺城历来为河东重镇且为南北朝北齐都城,城墙高大易守难攻,此举意在大大削弱杜重威势力。料想杜重威也不会就范,所以另一边令慕容彦超调兵备战。

    果然,杜重威抗命不从。太子承讯想到张浦说的“要想将来坐稳天下,当先立威”的建议,极力自荐统兵征讨杜重威。皇帝刘知远虽然有些不愿意让久别重逢的爱子出征,但是想到自己正是征战半生才有今天的地位,太子需要历练,更需要取得战功以立威。

    太子在取天下的战略上,已经使得刘知远对于儿子比较放心了,认为太子没有足够的把握也不会贸然请战,所以也就同意了。乾祐元年八月,汉朝以太子刘承讯为统帅,调高行周部、慕容彦召部以及部分禁军(承讯招募的部队已经编入汴京守卫禁军)讨伐杜重威。

    承讯极力自荐讨伐杜重威是因为他考虑过,杜重威当初酒席之间以刀斧手逼众将降辽,众将跪地恸哭。现在的杜重威犹如困兽,既无人心也无外援,自己此去必当如秋风扫落叶一样横扫河东,一举荡平杜重威。

    事情也如他所料,汉军一路没有遇到强敌,一直杀到邺城城下。但是他显然低估了他的对手。杜重威是什么人,和刘知远一样征战半生,从后唐、后晋、汉朝一路走来,身经百战,两次打败辽国大军,甚至和李守贞联手杀的辽太宗耶律德光狼狈逃窜。要不是他自己利欲熏心,想当下一个“儿皇帝”,曾经手握三十万晋国大军指挥权的当朝姑丈,岂能混到今天这个地步。

    杜重威的策略是,要是和汉军野战或者大小城池都守卫,以自己当前的境遇和背叛晋朝的所作所为,说不定有多少个领兵将领就带兵投降了。因此,索性将重兵撤回邺城,自己亲自监管。另一方面,则派人送信到陕州,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说李守贞起兵反叛。

    这确实是个有效的策略,面对邺城高城重兵,又有足够的粮食储备,汉军伤亡不轻,久攻不下。

    一日,太子承讯和高行周、慕容彦超商量完明日攻城之事,正带着张浦、慕容雪、董羽巡视军营。董平跑来,说:“殿下,敌方有使来见。”

    承讯回营见来使,来使拜见太子后递上书信一封:

    讯兄,昔日一别,别来无恙。章弟日夜思念兄长,牵挂兄长之情与日俱深。弟自返邺城,无法求父亲起兵以救兄长延宝,心灰意冷,整日以酒消愁不问世事。不想今日,两军兵戎相见。

    近闻兄为汉军统帅,弟力劝家父真心归汉,不可一错再错。我父年事已高,已无昔日雄心,又恐怕全家老小之安危,只要有皇帝陛下亲承,能保全全家老小,愿献邺城,诚心归降,以养晚年。

    邺城之东有一矮岗,明日黄昏急盼与兄一叙。弟弘章叩首。

    承讯识得杜弘章的字,于是问道“弘章可好?”

    “回禀太子殿下,我家公子尚好。”使者回答。

    使者下去,张浦看完书信,说道:“恐怕有诈。”

    承讯考虑到天已转凉,邺城久攻不下,心有不甘,如能劝降,岂不是好。况且和杜弘章许久没见,看他说得倒也恳切,见见又何妨。于是叫来使者说道:“弘章只可带十名随从,我带三十人,我乃大汉太子绝不欺他。如他愿见,子时于城门之上可朝天射火箭(信号箭)数支。”使者回去后,子时果见城内火箭上天,承讯命高行周和慕容彦召暂停攻城一日。黄昏时分,带着张浦、慕容雪、董羽、董平、丁力等三十人驱马往山岗而去。

    杜弘章如约而至,两人从队伍中驱马向前两步,杜弘章两手作揖,拜见太子。向承讯表示,只要皇帝下诏赦免其父之罪,许以不死,愿献邺城,交出兵权。然后又说到,那日兄弟三人离别之后,自己如何返回邺城,又说到当初三人的友谊,再说到听说石氏一家都被送到辽国了,太子延宝、公主延琪都被送去了。谈到延琪,说到了承讯的痛处,此时他有点走神了。一直听弘章说,承讯竟也插不上话,感觉不像有诈,随马两人越走越近。

    就在此时,突然,一箭势大力沉正中承讯心口,承讯应声坠马,杜弘章调马便跑,显是早有心里准备。慕容雪和张浦赶忙下马,董羽、董平、丁力拔刀追杀,又追杀藏于远处树上放箭之人。杜弘章仅带二人逃回邺城,向父亲杜重威复命。

    原来汉军久围邺城,城中之粮也只够再撑一月,因为辽国援军和李守贞都指望不上了,杜重威也是心急如焚。和众人商量,皆无退敌之策,只有弘章私下说起曾经与承讯同为太子伴读,颇有情谊。现在承讯又是汉国太子和统帅,看看能不能把承讯诳出来,埋伏一神射手将他射杀。汉国太子一死,汉军必撤,则邺城之围可解。于是父子商议,写一书信,派使者送与承讯。

    听完使者的回复,杜氏父子知道承讯中计,但想到人数对比,此去也是有危险的,但是杜弘章也是把心一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要逃跑和接应及时,这也是退敌良策。

    杜弘章返回议事厅,杜重威问道:“弘章,怎么样?”

    杜弘章道:“不辱父命,陈义乃是神箭手,惯于射重箭,一箭正中刘承讯心口。即便盔甲也能射穿,何况他并未穿盔甲,只穿了皮革之装,此箭乃是剧毒之箭,刘承讯必死。”

    杜重威大悦:“哈哈哈哈哈,高行周这个王八蛋,其女本与你有婚约。此次才投靠汉朝,攻邺城就如此卖命。这下好,把刘知远的皇太子玩死了,看他回去怎么复命。”

    杜重威又道:“迅速整顿人马,汉军必退,准备追击。”众将领命而去准备。

    这边,众人慌忙返回军营,承讯口吐鲜血昏迷不醒。张浦等人立于两旁急找军医,慕容雪趴在承讯身上痛哭流涕,“讯弟,讯弟,讯弟。”一个劲地喊。承讯缓缓抓住慕容雪的胳膊,轻轻地说道:“别闹了,疼死我了。”

    一见承讯醒来,慕容雪转涕为喜,张浦立即让董平和董羽立于帐外,任何人不得进入。军医拔出承讯所中之箭,箭头深蓝乃是剧毒之箭。慌忙割开皮革,幸好皮革内侧为精炼锰钢,箭头未能射穿,但是势大力沉的重箭将承讯的肋骨都震骨折了,幸好并未伤及心脏。

    上天庇佑,还好神箭手有强迫症,如果这么毒的箭射在胳膊或腿上,承讯不死也残,但是他追求完美,选了心口位置,位置大又致命。果真如那句名言一样,“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或许正是这位连名字在史书上都不会留下的神箭手的执着,历史开始微微偏离了轨道。

    承讯嘴唇煞白,坚持着向张浦密语几句后,紧闭双眼静静养伤。张浦开始布置,然后向高行周和慕容彦召报告,太子中毒箭恐怕不行了,两人大惊,急忙来探视。慕容雪跟着演戏,一个劲的哭。

    张浦对二人说:“两位大将军,中军立即撤退,我派丁力殿后,高大将军再派一路人马再次殿后,速速整军回师。”

    皇太子中箭危在旦夕,一下子让高行周和慕容彦召都慌了神,急忙回去整军撤退。其实一切尽在承讯的设计中,唯独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叔父慕容彦召这个老大人慌了神后,想到,兄弟把皇太子交给我,让我好好保护他,就算自己死也不能让他伤着啊。现在倒好,不是砸锅了嘛。于是慕容彦召赶忙派人,意思是给我,骑马一口气往死里跑,到汴京把最好地太医给我找来。

    此时的杜重威站在城墙之上,煞是得意地对杜弘章和杜弘璨说:“看到没,汉军军营火把比平时要多许多,说明汉军要撤了。”

    杜弘章说:“父亲洞悉敌军细微之变,真乃孔明在世。”

    杜重威道:“哈哈哈,你兄弟二人准备追击。记住,高行周乃当世名将,绝对有殿后,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可鲁莽。我随后带大军尾随而至。”

    于是一场追逐战上演了,杜弘章和杜弘璨先是小心谨慎追击,于次日早晨遇到丁力的截击。丁力这个人是许褚、典韦之流,单枪匹马单挑绝不输于对手,但是率兵打仗实在连个将才都不是,力战一会不敌,带领部队败下阵来慌忙撤退。杜弘章和杜弘璨见丁力败走,怕是有诈,未敢穷追,依然小心向前。

    至午时,杜弘章和杜弘璨又遇到高行周部截击,被高行周部将王勇杀得落荒而逃,高行周部将王勇紧追不舍,谁知杜重威大军早已布好阵势,又将王勇掩杀回去。杜重威大军不敢猛追,只派出数十探马,黄昏时分,追到一山口,但见山道狭长,不敢前行,等了一会探马回报。

    杜重威问:“高行周和慕容彦召部到哪里了。”

    探马回禀:“已经快到黄河岸边了。”

    杜弘璨急忙道:“父亲,过了黄河就是东都开封了(此时杜重远又称为晋臣,故不称汴京)。”

    是啊,过了黄河,就进入汴京禁军的管辖范围,这次追击就毫无意义了。最好的时机,就是乘着汉军慌忙渡河之际掩杀过去,一举消灭高行周和慕容彦召主力。但是杜重远还是不放心,又派数百人快速进入山道,仍然无恙,这下他彻底放心了,下令大军全速通过,追杀汉军。

    等到大军全部进入山口,只听“砰,砰,砰”几声巨响,山上巨石卷着柴草滚落而下,燃火的弓箭如雨般从山上射向山谷,杜重威军大乱,慌忙不知所措,一时间哭嚎声震天。承讯、张浦、慕容雪、丁力等人在山腰看着这漫天火海的场面,还是张浦有远见,问承讯:“殿下,总有一天,我们还是要和辽军遇上的,辽国的铁鹞军是我中原步兵的恶梦,能不能也造一个今天的场面,火烧铁鹞子。”

    承讯满面笑容,半真不假地苦笑道:“张卿时常给我讲《兵书二十四篇》,兵者,瞬息万变,场面哪有想造就造的啊。”

    承讯又道:“假使今日,杜重威就是派小股部队追击,或是到了山口直接返回,哪有这么容易将其击溃了。但愿今日能生擒此贼,死的也行,呵呵。”

    慕容雪噗嗤一笑:“看你得意的。都说男儿流血不流泪,我们鲜卑女子也是流血不流泪的,给你搞得把十几年的眼泪都哭回来了。不生擒杜弘章这个混蛋,我可心有不甘。”

    山下气氛和山上就不一样了,一片哀嚎,杜重威还在尝试指挥身边之人有序往后撤退,此时人心大乱哪里还听得见他的指挥,只得父子三人和几个亲信大将快速往山口撤去。此时乱军之中有一人,乃是原后晋禁军都虞候陈元亮,见到杜重威等人,拔马追来挥刀便砍。几人逃命后撤始料不及,只因杜重威跑在前面,陈元亮挥刀将杜弘章砍落马下,杜重威竟头也不回加速逃窜。

    “喷,喷,喷,”三支信号箭闪过,汉军冲下,已经筋疲力尽完全失去指挥的杜重威残军纷纷放下兵器,抱头投降。陈元亮高吼:“我原是高行周大人部将,现押杜重威之子,献于高大人。”此时,他还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承讯率领了汴京禁军,还以为是高行周的部队。一听说是杜重威之子,冲下来的汉军一拥而上,将两人捆绑起来,献给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