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二十二章 西路惨胜谈成败 汴幽两州迎新年

第二十二章 西路惨胜谈成败 汴幽两州迎新年

    西路军的惨胜引起了承讯的警觉,等到张浦休息好了,找来张浦与萧贵人一起分析,西路征战何以损失如此惨重。

    张浦告诉皇帝,还好皇帝派他和阮龙率领五千骑兵增援洪瑸,否则很有可能北府军右军全军覆没,而云内州也拿不下来。萧贵人也思索着说道,“是啊,我军的五千骑兵绝对是精锐,不仅身经百战,而且盔甲是经过改良的,整体战斗力要比辽军强。就这样,在云内州打了将近半年,后来陛下又派出了将近两万骑兵,才使得我军在云内州站稳脚跟。现在北府右军死伤两万,就剩下三分之一了。我的估计失算,差点导致西路军全军覆没。”

    此时,侍女们送来了暖炉和热酒,承讯笑了笑,说道,“我军惨胜,但也是胜了。朕不是想追究谁的责任。来,我们边饮边聊。”承讯举杯,一饮而尽,又道:“触景生情啊。朕想起了昔日在晋国皇宫当质子,也曾有两位故人青梅煮酒论英雄。一位张卿还见过。”

    张浦很捧场的问:“哦?我还见过?”

    承讯说道:“嗯,杜弘章。还有一个就是昔日晋国太子石延宝。”

    张浦笑道:“微臣想起来了。”

    “我三人青梅煮酒论英雄,你们猜杜弘章开始说,最仰慕谁?”承讯说道。

    萧贵人和张浦轮流把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郭嘉、陆逊猜了个遍,承讯笑了笑,说道:“曹丕。”

    “昔日朕和石延宝真以为他在说笑,紧接着他跟了一句‘曹丕有倾国倾城的老婆,还是两个’,朕和延宝都乐开了花。其实他也许说的是实话。”承讯说道。

    承讯突然想起什么,问道:“淑沂,听说原晋国皇帝石重贵一家人被送到辽国来了,他们现在身处何地,你知道吗?”

    萧贵人回答:“陛下,我没关心过,也懒得问。你可以问问萧宰相,或许他知道。”

    萧贵人又说道:“陛下,你们青梅煮酒论英雄,论出个什么结果了?”

    承讯笑道:“石延宝把淮河以南的一块地方封给朕了,至少现在还不在我大汉的版图上。”

    萧贵人笑道:“陛下是天命所归的大汉天子,何须他封赐。等到消灭了辽国,我再陪陛下取那南方之地。”

    承讯感慨道:“虽然我们有这个雄心,但是如此次的打法,我们还是要不断总结反省才行啊。”承讯又说,“石氏待我也算不薄。当年辽军将破东都之时,有人怂恿石重贵杀我与杜弘章二人,还是石延宝亲自送我二人离开东都。”其实他不仅想起来了石延宝,还想起了那个想托付他终身的公主石延琪。只是这些人事,怎么好像只一别数年,就恍如隔世了。

    “好啦,我们还是继续谈西路战事经过,也好吸取教训。”承讯说道。

    张浦告诉皇帝,洪瑸的部队行至清水河附近后就遇到了辽国骑兵的骚扰。开始,洪瑸也是遵照皇帝和萧贵人的旨意,将辽军驱离。但是随着继续深入,辽军骑兵明显增多,感觉还有些牧民。等到辽军人多了之后,就开始向北府军右军阵中冲杀了。在一个叫阿滨的地方,与辽军打了第一场遭遇战,汉军阵亡五千余人。张浦认为,这一仗伤亡很大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幽云汉军的武器实在很一般,只有普通弓箭,很难对付骑兵。

    承讯无奈地说道,“这些军队原来都是躲在铁骑兵后面,打打增援的,当然装备差了。”那么为什么不给他们配上弓弩呢?因为皇帝也没钱没矿啊。晋国被辽国灭了,汉国占领的基本就是汴京空城,还是有百姓没口粮的空城。从皇宫到百姓都被辽军抢了个遍;好容易安稳不到两年,汉辽又开战。要不是王章和杨邠两人,这个汉国皇帝也要成乞丐皇帝了。一路打过来仅比辽国随战随征好点。所以承讯非常看重云内州。也幸亏让张浦去增援,才能撑到他回到幽州,再派兵增援。

    张浦接着说,“后来,洪瑸又以伤亡三千的代价攻下了东胜州。洪瑸很是恼火。本来他们这些原来的降将就被契丹人欺压,现在加上伤亡惨重,部队士气不振。洪瑸一气将东胜州三千余户全部斩杀。也不知道洪瑸这样做,是对还是错,二日后竟有数万辽军进攻东胜州,打得北府右军都不敢出来,只得以低矮的东胜州做屏障进行防御。还好,臣和阮龙率领五千精锐禁军与辽军混战,杀退辽军。臣还发现,战死的不少辽军骑兵都是女人。”

    萧贵人补充道,“自臣妾记事以来,辽国一般是没有女兵的。辽国铁骑横扫草原和大漠,根本不需要女人上战场。现在连女人都大量上战场,说明辽国人开始拼命了。”此时,萧干也来了。承讯请萧干坐下,边喝酒边一起分析西线不顺的原因。

    张浦又说,“后来两军会师,东胜州的人都被洪瑸杀光了,守城也就没有意义了。全军北上,感觉路途不远,但是辽军一直尾随骚扰。云内州一场激战,双方伤亡都不轻。好不容易攻下云内,辽军又整顿反扑。要不是臣数次阻止,洪瑸气的又要把云内剩下的老人小孩全部都杀了。还好陛下二万大军及时赶到,一路追击将辽军围困于云内百里之外的丰州,俘虏敌军二千余人。这二千人大部分都是女人和十岁左右的孩子。”

    承讯不语。是啊,辽国打进中原的时候,他在霸州跟将士们讲,退后一步是家园,现在何尝不是在别人的家园。萧贵人也不知道为什么,西面的契丹人哪来的这么强的战斗力,哪来的如此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四人都没有说话,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还是萧干打破了沉默。

    萧干告诉皇帝,“云内、东胜这边盛产铁器,但是产量也是有限的。那边的人家一家三、四代,祖祖辈辈都是靠着采矿、冶铁生活。倘若汉军攻占云内州,就等于断了这些人的活路。他们没法像其他地方的契丹牧民那样带着牛羊迁徙逃走,只能誓死保卫家园。其实汉军进攻云内之前,当地各个部落也经常为了地盘、矿产相互打斗,民风十分彪悍。”

    乾宁二年正月初一,去年新年一直在征战的路上,现在终于可以安稳地过个新年了,皇帝刘承讯决定放假五日。新年里,皇帝刘承讯接受幽州官员的朝贺。萧贵人为承讯准备了一个别样的契丹式新年。在除夕之夜,皇帝刘承讯亲自主持岁除仪式,带领掌管刑狱的官员将盐和羊膏放到火中燃烧。接着由巫和大巫按照次序,赞祝火神。然后将糯米饭和白羊髓掺和,捏成拳头大小的团子,一共做了四十九个。五更后,皇帝和萧贵人每人向外扔出五个,一共扔了十个。

    承讯问萧贵人,这风俗何解?萧贵人告诉皇帝,实际的契丹风俗是将糯米饭和白羊髓掺和,捏成拳头大小的团子,赐予各个毡帐。每个毡帐放四十九个,皇帝和众人一起扔,然后派人统计帐外团子的个数。偶数的话,皇帝就命令奏乐,大宴群臣;奇数的话,就得找来十二个法师,持箭摇铃,绕帐歌呼,帐内则在炉中爆盐、烧地拍鼠,叫做“惊鬼”。此后,一直要在帐中住满七天方可外出。

    知道皇帝不信这个,万一弄个奇数,又怕扫了皇帝的兴致,所以索性做四十九个,扔出去十个,喻意大汉十全十美,又是偶数。承讯很是开心,大宴群臣,幽云以及附近的臣子都来向皇帝表示祝贺。

    萧贵人还别出心裁,让人给皇帝做了一身辽国皇帝的服饰。承讯头戴银貂帽,一身紫色龙袍,玉束带,显得格外帅气。萧贵人呢,穿着一身有翠鸟图案的深青色袆衣,衣边有红罗为缘饰,头戴九龙四凤冠,插了十二支花,这是典型的中原皇后的服饰。乱世之中,这些礼节是否越级,反正也没人管,皇帝没意见,大家也就没意见。

    国宴之后,举行了盛大的马球比赛。比赛双方各十骑,手持马球杆,将马球击入对方球门得一分。比赛为一个时辰,分上下半场,每半场为半个时辰,然后双方互换场地,得分高者获胜。马球比赛结束后,皇帝亲自向胜利的队伍赐予奖品。

    随后,又安排了《兰陵王》、《花木兰》、《踏谣娘》和《拨头》等源自唐朝的戏曲。承讯本来不喜欢戏曲,看着众臣看得津津有味,也坐在那里应景地看了一会。等到演到《花木兰》,承讯又想起慕容雪,于是起身离开。萧贵人倒是很体贴,对承讯说,“陛下一定是想起了雪儿姐姐,要不我们就今日去看看她吧。”

    于是,两人带上丁力等侍卫,离开热闹的行宫,便装快马行至皇后墓前。看到皇帝来了,正好也在这的慕容彦超的夫人和慕容雪的哥哥慕容正、妹妹慕容燕等人拜见皇帝和萧贵人。

    祭扫之后,承讯问道,“慕容夫人,慕容燕今年多大了?”夫人回答,“二八年华。”承讯看着慕容燕,长得跟慕容雪还挺像的,只是少了几分慕容雪的英气,多了几分秀气。见皇帝看着她,慕容燕丝毫没有躲闪也看着皇帝。这两人看得旁边的萧贵人浑身不自在。

    跟慕容家的人寒暄了一会,随后承讯和慕容夫人低语了几句,慕容夫人赶忙叩谢皇帝,承讯起身返回。

    归途中,萧贵人借个机会问承讯,“陛下,您和慕容夫人低语什么呢?”

    承讯笑问萧贵人,“你觉得是什么?”

    萧贵人没敢直接答,就说,“臣妾猜,应该是关于慕容燕的。”

    承讯说道,“是的。”

    这下萧贵人忍不住了,问,“陛下不会是让慕容燕进宫为妃吧?”

    承讯脸一板,说道,“淑沂,你尽在这胡思乱想、胡说八道。朕和慕容燕是堂兄妹,怎么可能让慕容燕进宫为妃,这不是开玩笑吗?朕见到慕容燕跟慕容雪长得有点像,所以跟慕容夫人说,慕容燕将来的第一个女儿承袭凤仪公主的封号。老夫人当然要谢恩啦。”

    萧贵人调皮的吐吐舌头,慕容雪的身世她跟丁力详细打听过,只顾吃醋,都没想起来皇帝和慕容燕是堂兄妹。

    久经战乱,汴京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安宁,终于可以安稳的过个年了。汴京作为中原第一城,节日更加热闹。皇宫里的安排基本都是按照太后的心意,由李贵人婉儿操持。一帮三公、三师以及他们的夫人们都来给太后恭贺新年。因为皇帝不在京师,这些大佬们在自家举办宴席。太后倒是把各家夫人和小姐们都留下,显得皇宫更加热闹。宴席之后,安排了唱戏、说书、舞龙等活动,都是年轻的贵夫人、小姐还有宫女们去看了,年纪大的都围着太后聊天。

    太后笑着道,“现在我什么都满意,唯一的不足就是没个孙子、孙女。”这句话一说,正好把夫人们的话匣子打开了。这些夫人们平日里各种家长里短本来就在行,就有消息灵通的问太后,“听说现在皇帝身边还有个契丹女子被封了贵人,将来李贵人和她谁当皇后啊?”太后的意思,这还用问吗,守在家里的是正室。当然,更让夫人们关心的是,皇弟刘承勋已经十五岁了,还有不到一年就要弱冠封王了,王妃的人选还没定。一伙人忙着给太后推荐儿媳妇。

    三司使杨邠的夫人说,她家女儿比承勋小一岁,正合适。话音还没落,就好几个人挖苦她,好事不能让你杨家全占了吧,你家侄女才被封为齐王妃,这又跑来打承勋的主意……

    当然,还有更精明的。一边夫人们陪着太后,另一边年轻的媳妇甚至小姐本人又跑去给李贵人送东西,请她帮忙做太后的工作。婉儿只好推脱说,“我就是一个贵人,哪能做王妃的主。”别人心知肚明,都说,“谁不知道太后就听李贵人您的话?况且李贵人统领后宫就是皇后,皇后怎么做不了幼弟的主。”说的婉儿只好一一应承。

    一个年过下来,可把李贵人婉儿累坏了。皇宫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由她做主,但是她还是很开心的,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大大小小的夫人和小姐们追捧的快乐。真正的统领后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