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四十章 唐汉蜀歌舞升平 吴平楚忧思难宁

第四十章 唐汉蜀歌舞升平 吴平楚忧思难宁

    北国已然磨刀霍霍,南国还在歌舞升平。公元953年,汉国乾宁五年,是蜀国的广政十九年。蜀国皇帝孟昶开局很完美,中局很一般。

    公元934年,早在汉国皇帝刘承讯只是孩童的时候,年仅十五岁的孟昶在成都接过父亲的帝位。孟昶即位后,同样面临的局面就是先帝重用的文臣和武将把持朝政,个个骄横跋扈。直至公元948年,孟昶干的非常漂亮,用了十四年的时间将旧臣故将全部清理干净,杀的杀,罢官的罢官,将朝政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同样是在公元948年,汉辽之战后,汉国宛如涅磐重生。单从这里,实在看不出孟昶比刘承讯弱在哪里。

    刘承讯靠着太祖的威望先是除去文武两个头号重臣,然后收服一帮北都旧臣;而孟昶完全是靠自己清理干净了蜀国的不稳定因素,中间没有出现像汉国那样一会有人要降蜀,一会有人乘辽国进攻中原要反叛。直至现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总得来说,蜀国国泰民安,人民生活富裕。蜀国唯一的一次吃亏,就是在关中阵亡数万人,却寸土未得。

    二十年不见干戈、不见烽火的蜀国,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有了一个梦幻般的开局,后面孟昶开始频频出昏招,朝廷新人换旧人,重用的一批人不是贪赃枉法之辈,就是中庸无能之人;朝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将一群不听话的贪赃枉法之辈,换成了一群听话的贪赃枉法之辈。宫廷之中日日笙歌,夜夜美酒佳肴,宫中民间纷纷开设教坊,培养能歌善舞的侍女舞女,词臣狎客,一片富足的景象,装点出太平盛世的假象。

    孟昶广征蜀地美女以充实后宫,嫔妃之外,各种宫人还封十二个等级。又新得一歌坊美姬费氏,孟昶尤为喜爱,封“花蕊夫人”。孟昶天天躺在温柔乡,每逢宴会之余,歌舞之后,就带着花蕊夫人,将十二个等级的后宫佳丽们,召唤到御前,点选美貌俊秀的,加封进位。宫中品秩可比公卿大臣,比如花蕊夫人位列十二级,等级在妃子之下,在所有宫人之上,如同朝中太师、太傅和太保。设立内监专门机构,每月给宫人们发放香粉之资,如同朝臣发放月俸。都说文武百官,以示朝廷官员众多;孟昶的十二等级宫人竟也有千人之多。

    要说孟昶没脑子吧,实在是冤枉了皇帝。为了防止贪污舞弊,每到宫人发放月俸之日,孟昶亲自监管,唱名发放,每个宫人从皇帝面前走过,亲手领取,监督查察。

    光在皇宫乐呵怎么够呢?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吗?四月春风拂面,加剧了蜀国皇帝孟昶游览山川的兴致。一个冬天已经把他憋坏了,带着花蕊夫人,随同百余宫人,乘着豪华的游船,从成都出发游览那大美的巴蜀风光,一路上谱曲弹琴,歌唱起舞,真是“悠哉游哉,大快人心”。

    公元953年,汉国乾宁五年,是(南)唐国的保大十一年,唐国已经立国十六年。公元937年,烈祖李昪接受吴国禅让,建立齐国;又在中原(后)唐灭亡后改国号为唐,昭告天下继承李氏衣钵,延绵大唐。李昪的国策是保境安民,与南方各国休战罢兵,与北方契丹辽国结盟,以对抗中原的(后)晋,唐国国力蒸蒸日上。

    公元943年,现在的(南)唐皇帝李璟即位。李璟是一个性格复杂之人,他秉性庸懦,爱好文学,不喜刀兵,可即位后却一改烈祖保境安民的国策,频频对外发动战争。国家怕就怕这种人,大牛如先帝也只是保境安民,庸懦如李璟既没有雄才大略,也没有文韬武略,还要到处攻伐,东西南打了个遍。李璟喜爱诗词歌赋,重用一帮拉帮结派,擅长阿谀奉承之人。唐国重臣为了讨得皇帝欢心,一个个苦练诗词歌赋。往往有治国之才的人得不到重用,保卫国家流血流汗的武将不被看重,反倒是这些揣摩皇帝心思的阿谀之臣,凭着一首诗、一段词,就能提拔升官。

    公元945年,乘着东南闽国内乱,唐军大举进攻闽国。闽军大败,闽国皇帝向吴越国求救。吴越国派兵救援闽国,又向中原晋国求助。怎奈那时晋辽大战已经拉开序幕,晋国皇帝石重贵自顾不暇。最后闽国灭亡,唐得闽国四州,闽将李仁达以福州归附吴越。

    一年后,闽将留从效将南唐守军驱离,以两州之地割据,但仍然向唐国称臣,受唐国分封晋江王。总的来说,唐灭闽完成了对吴越的战略包围,又得两州之地,也算是一场胜利。

    此后南唐和吴越频繁发生战争,三面被围一面临海的吴越岌岌可危,唐国把吴越国完全彻底地推给了中原。逼的吴越在中原汉国一立国,就迫不及待地向汉国称臣请封。甚至在汉国皇帝刘承讯与辽征战的路上,还没有任何汉辽之战消息的时候,新吴越国王钱弘俶就上表请封,同时与辽断绝交往来向汉国皇帝表示忠诚。

    公元950-951年,唐国再次乘着南楚内乱,发兵攻楚,得南楚大部,仅据朗州一隅的楚将刘言向汉国求救。一旦唐灭楚,就有形成南北朝对立局面的风险。远在幽州的汉国皇帝刘承讯听取郭威和张浦的建议,一刻也没敢耽误,立即命令汴京留守阮豹率领仅剩下的殿前军一万人飞驰淮河北岸,听候徐州军节度使王守成指挥。王守成得到圣旨立即发兵攻打唐国,迫使唐国的伐楚之军回撤救援。楚将刘言、王进逵、周行逢等人乘机将唐军从南楚驱离。此次唐国攻楚,如同蜀国进军关中,寸土未得,劳民伤财,又逼的刘言等人依附汉国。

    唐国自两次大战之后,虽亡两国但收获不大,尤其是对楚之战、人财两失,军力开始走下坡路。

    朝政如此,后宫也不安宁。公元953年,皇帝李璟的第六子、皇后钟氏的第三子,李从嘉将满十六周岁,宫人们正在忙碌地准备皇子的加冠仪式,大臣们则在关心谁家闺女能当王妃。六皇子李从嘉天资聪慧,性格儒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又有潘安、宋玉之貌,深得皇帝和皇后喜爱。又有人说李从嘉有帝王之相,从嘉深怕志在皇位的长兄李弘冀猜忌,为了自保,更加放纵,纵情诗词与山水。

    我们再把视线投到后世的两广一带,这里有(南)汉国。公元953年,汉国乾宁五年,是(南)汉国的乾和十一年。汉国皇帝刘承讯第一个看(南)汉国不顺眼,称其为伪越。其实这不能怪人家,人家(南)汉国立国之时,你家太祖还只是一名低级军官呢。(南)汉国不仅国号与中原汉国一样,连年号的第一个字也一样,第二个字也能牵强算上近义词。有句话说的好,同行是敌人啊,刘承讯第一个就想打(南)汉国,然而中间隔着数国,鞭长莫及。

    (南)汉国是一个比较奇葩的国家,现在皇位到了皇帝刘弘熙手上。皇位原来是刘晟哥哥刘玢的。刘玢此人喜爱玩乐,不理政事,也是日日笙歌,夜夜喝的大醉淋漓。刘玢这个人虽然吃喝玩乐,不理政务,总的来说短期之内还算人畜无害,至少他既不害大臣,也不惹百姓。

    刘弘熙发动政变,杀刘玢而自立,当了皇帝之后,改名刘晟。刘晟暴虐无道,宗室兄弟只要被怀疑有异心,不用证据确凿,直接抓起来杀掉。他干上皇帝这些年间,兄弟十八个,除了早死的,被杀得就剩下两个了;侄儿也都杀光,侄女全充后宫。中原汉国皇帝刘承讯要有刘晟十分之一的“魄力”,慕容雪早就当上皇后了。更加变态的是,刘晟认为大臣们只要有子嗣后代就不可能全心全意为国家效力,就会有异心。因此,(南)汉国朝廷已经成了“太监国”,上至宰相、下至县令全部阉割,宦官和宫女都参与朝政。

    从军事上来看,(南)汉国还是不错的。(南)汉国多有象兵,象乃是厚皮动物,高大强壮,同时还比较聪明。象兵在象的身上,在丛林和丘陵地带作战如履平地。打起仗来形成象阵,数千象兵黑压压冲过来,非常吓人。如果说铁骑兵是冷兵器时代的坦克,象兵用铁板护面,就连长长的鼻子都有锁子甲保护,这就是冷兵器时代的重型坦克。战象背部是一座用厚板制作,包裹有铁甲的塔楼,有4-6名弓箭手或弓弩手在上面,居高临下攻击敌人。这样的阵势能不令对手望而生畏吗?!

    (南)汉国第一战将潘崇彻智勇双全,(南)唐、南楚的名将都曾经败在他的手下。武安军节度使王进逵曾联合蛮人,率领五万大军希望收复被(南)汉国攻占的郴州。结果王进逵被潘崇彻打得大败,被斩万余人。

    同时,(南)汉国还建立了海军。海军的主要功能不是用来打仗,是用来打劫海上做贸易的商人。(南)汉国皇帝早好几百年就干成了“加勒比海盗王”,哦,可能得叫“南中国海海盗王”。通过干海盗,(南)汉国财政收入颇丰。刘晟这个人脑洞很大,干的坏事,正常人完全想不出来,简直就是天理难容、罄竹难书。

    公元953年,刘晟病重,封长子刘继兴为卫王。是不是感觉又撞脸了,刘承讯的儿子叫刘继榶。还好(南)汉国下一代不是继字辈,而是兴字辈,刘璇兴、刘庆兴也都封了王。

    大的割据势力还有三个,都向中原汉国称臣,都用汉乾宁年号。第一个是被(南)唐三面包围的吴越国,一直对中原称臣,偶有想称帝的、王位还没坐稳,就被轰下去了。

    南平国地域狭小,南平王还是个弱智,由他的弟弟掌管国事,该国主要靠打劫和敲诈南来北往的商人维持生计。

    南楚武平军、武安军更加特殊。原来的马氏楚国本来也向中原汉国称臣,南唐灭楚,马氏一门全被迁往金陵,马楚实际已经灭亡。楚将刘言等人趁着南唐立足不稳,将唐军驱离复国,但是马氏已没有后人了,刘言归顺中原汉国继续割据。

    汉国皇帝刘承讯封刘言为武平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又封王进逵为武安军节度使。起初武安军也是听刘言的,毕竟王进逵是刘言的部将。到了公元953年,王进逵已经对刘言非常不满了。原因就是本来武平军的治所(节度使所驻的州)是潭州,武安军治所是朗州。刘言强行将武平军治所迁至朗州,这不是抢王进逵的地盘吗,而且一抢就是抢治所。王进逵非常生气,但是忍了,毕竟他曾是刘言的部将,更为关键的是刘言拿出了汉国皇帝的批示,同意了武平军治所迁至朗州。

    王进逵心知肚明,远在中原还隔了南平国的皇帝怎么会管武平、武安两军的治所,还不是刘言怎么报就照批吗?武平军治所迁至朗州后,王进逵和刘言已经貌合神离。王进逵一直在寻找机会报复,没有动手的原因是王进逵的兄弟加智库周行逢劝王进逵,在没有弄清楚刘言和中原皇帝的关系到底怎么样之前不能轻易动手,万一杀了刘言,中原皇帝震怒,那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汉国立国不到一年,皇帝以皇太子身份一战灭后晋名将杜重威。杜重威什么人?打得辽国皇帝耶律德光狼狈逃窜的悍将。汉军五千人在关中把两路蜀军七万余人打得丢盔弃甲。这也就算了,又有谣传汉军在黄河北岸消灭辽军二百万。

    起初楚将非常肯定这是胡说八道。直至近年来,南北商人生意越做越大,南楚之将还想跑去和辽国联络感情以图牵制中原,结果商人们带来的消息是雁门关外塞北之地向北千里皆为汉土未见辽国,所见胡人皆称自己是汉人是大汉子民。刘言、王进逵和周行逢等人都害怕了。汉辽之战辽国惨败,败成什么样子不得而知。但是,塞北千里都丢了,就意味着汉国已经没有北国边患了,那么能征善战的汉国皇帝一定是在选目标,选中谁谁倒霉,所幸他们名义上也是汉臣,应该不是首先被选中的目标。

    除去六大割据势力,还有就是对南唐称臣的两州之王留从效,以及对汉称臣的党项定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