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四十九章 惊天阴谋成闹剧 中原大族全获罪

第四十九章 惊天阴谋成闹剧 中原大族全获罪

    李沁刚要离开,听到开门声,立即停止了脚步,见书记员拿着文案来见皇帝,赶紧折了回来。承讯见李沁回来,也没有回避,和她一起看文书。冯娇招供,是她母亲请她帮忙找堂姑冯氏。听母亲讲,姑姑的父亲已经去世,姑姑的母亲听说大汉已经收复塞北之地,又经常听母亲讲自己女儿多厉害,能在太后那里说上话,就以千金求母亲,想把堂姑从塞北找回来。

    起初,冯娇没有答应,如果只是姑姑一个人在塞北这个还好,还有石重贵呢,前朝皇帝,非常敏感的事。岂料堂姑的母亲又送冯娇母亲数百金,意思是不用管石家人,姑姑的儿子也不用管,姑姑可不能跟着石家人在那里受罪,至始至终并没有想联络石重贵的意图。

    看了这份供状,承讯也算长舒一口气,不用大开杀戒了。自己的王朝里要是有人能一边调动他离开京城,一边能掌控胶东王或石重贵,再有一些把握能想办法搞定阮虎、阮龙和李洪信,这实在是太可怕了!要是如此,皇帝对自己的信心都没了。再结合冯道的行为,基本可以确定,冯娇这份口供的真实性了。

    承讯赶忙进了麒麟台,冯娇被打得满身是血,趴在那里哀哀地哭,李沁看着冯娇赶忙对侍卫说,“快去找太医啊!”善良的李沁也顾不得许多,坐在地下抱着冯娇,哭着说,“弟妹,你这真是傻啊,早早说了不就没事了吗。”

    冯娇也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想,我扛过去自己死了就算了。我是刘家的人,陛下不会把其他人怎么样的。可是我实在扛不过去啊,我对不起母亲,对不起冯氏一大家子啊。”

    承讯蹲下,取出手绢擦了擦冯娇脸上的血和眼泪,说道,“是哥哥错了,哥哥想多了。不过这事,只要让我那弟弟稍微问问,你要找的人是谁,然后跑来求求他的哥哥,一切都可以解决,也就不会闹到今天这个地步了。既然不是谋朝篡位,不会有人要死的。”

    此时,太后也来了,一见李沁抱着满身是血的冯娇,太后猛捶皇帝,哭着说:“儿啊!你是不是疯了啊,怎么把你弟妹打成这样啊,我这是做的什么孽啊?”

    冯娇却哭着说,“母亲,是我的错,是我不好。”

    这下太后愣在那里,也不捶皇帝了,心想,那肯定是娇儿犯了什么事。此时,太医来了,赶忙给冯娇医治。

    太后、皇帝和皇贵妃都出来了,太后问婉儿,“你说,这到底怎么回事?”

    李沁说,“我只知道娇儿受她母亲指使,派人跑到塞北去找原来的晋国皇后,也就是她堂姑。私下寻找前朝皇室,这是死罪啊!她如果指认母亲,必然牵扯到冯氏一族。娇儿想自己一死揽罪。毕竟她是皇家之人,皇家之人不可能跟着她受罪。”

    太后听了这话,算是长舒一口气,只要不是意图谋反,就还能救。承讯也知道现在不宜在这里,就去了天牢提审冯娇的母亲。冯吉的老婆显然没有女儿冯娇那么有骨气(也有可能是不觉得这是掉脑袋的大事),皇帝一问就把事情全招了,和冯娇的供词如出一辙。现在承讯明白了,难怪冯道不跑,因为他可能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个事,要是知道,这么聪明的老滑头怎么会允许自己的儿媳妇和孙女干这种掉脑袋的事情呢?

    下午,皇帝召来了监察使杨邠,御史中丞何山、大理寺卿张成英、都察中丞李行知,给他们四个人看了冯吉老婆和冯娇的供词,问他们,“现在这个事情已经结案了,你们四个看看怎么处理定罪吧。”

    杨邠不敢说话,三个正二品大员自然也不说话,承讯问杨邠,“杨大人你说谁的罪过最大?”

    杨邠说,“冯吉妻女。”

    承讯问,“胶东王无罪,你们说行不行?”皇帝的弟弟嘛,皇帝自然不想定罪。

    御史中丞何山说道:“陛下,人是胶东王派出去的,胶东王妃重罪,胶东王什么罪都没有,这个不合常理啊。”

    承讯说:“冯娇已经被革为庶民了。”

    杨邠接道:“陛下,可以让胶东王帮冯娇抵罪,免她一死。”

    承讯想想,哎,这件事情之后,我们兄弟之情也算缘尽了,狠狠心说道:“将胶东王降为胶东公,册封冯娇为国公夫人,流放到东海某个大岛之上。”

    四人都说,陛下英明。皇帝这样处理,胶东王降级加流放换得免冯娇一死。

    承讯又问:“那冯氏一族怎么处理?”胶东王和王妃毕竟是皇室中人,杨邠不敢乱说,要先揣摩皇帝的意思,现在轮到冯家,他大可不必客气了。

    见杨邠跃跃欲试,承讯干脆说:“你们四个人出个方案,二日后到御书房交给朕。不要和其他人谈论此事。朕累了想去休息休息了。”

    皇后和皇贵妃知道皇帝心情肯定不好。确实,此事让承讯身心俱疲,让他欣慰的是,还好有萧淑沂和李沁带着三个儿女来陪他。继雪已经满地跑了,继榕和继榶也是一颠一颠地在后面跟着,亲情能冲淡人生的忧愁。

    麒麟阁内,冯娇躺在内室的床上,太后和胶东王坐在旁边陪着。冯娇心急地要见皇帝。胶东王哭着说,“他把你打成这样,我们的孩子都没了,你还要见他做什么?!”

    太后责怪刘承勋说,“儿啊!你现在就知道怪你哥哥,当初呢?女人家瞒着,你不知道被抓到塞北的都是什么人吗,冯氏大族之女啊,你一句不知道就推干净了?皇帝这边要远征,你给他搞这么些个事情,他能不多心吗?”太后苦笑,我和太祖生了三个儿子,怎么智商都跑一个儿子身上去了啊!

    太后又说道:“刘承勋啊,就你傻啊!你哥啥刑没上,顺口一说,你就老实交代了。你要是大凡有点脑子啥也不说,然后跑你妈这里一躲。你哥无凭无据,他能把你怎么样吧?你老实交代了,还把你老婆给卖了。你老婆比你聪明,所以她倒霉了。现在你也不知道娇儿在想什么啊!”

    太后把手轻放在儿媳受伤的手背上,安慰道:“儿啊,你好好养伤。放心吧,你哥知道你不是要弄什么大事,把你打成这个样子,他心情也很愧疚,一定会从轻处理你娘家人的。还有回旋的余地,母后明天就帮你去说情。”听太后这么一说,冯娇才算安心,躺下好好休息。

    次日,太后去找皇帝,结果日上三芊,承讯还在睡觉。萧淑沂和李沁有点尴尬,赶忙起床。待承讯穿衣洗漱毕,太后和皇帝坐在一起,太后似笑非笑地说,“儿子啊,母后又来烦你了。”

    承讯跟母亲讲,“有什么事情您就说吧。”

    太后要求从轻处理冯氏一族;承讯推说监察使在处理这件事,明日看看结果再说。太后跟儿子提要求,那不许杀一人,承讯答应照办。弟妹的胶东王妃都被我革了,看看结果我再给她补一个。太后之前还疑惑呢,那些行刑之人怎么敢把王妃打成这样?!原来,皇帝认定她有图谋不轨的企图,直接把王妃给撤了。所谓刑不上士大夫,但是不包括谋逆之罪。

    太后回到麒麟阁,跟冯娇交待说,我先跟你哥提了两个要求,一是不许杀你娘家一人,二是你现在都是庶民了,过两天让他给你补回来。太后这一跑,也算是给儿媳妇一个交代。

    皇后萧淑沂和皇贵妃李沁也一起来看冯娇。萧淑沂看着冯娇这样,还是很同情的,对冯娇说道:“弟妹,你姑姑在塞北曾受了些苦。现如今,陛下已经带他们一家脱离苦海了,养羊牧马自给自足,生活还过的去。”

    冯娇不由得落泪了,说,“我真是傻瓜啊!姐姐就是从塞北而来,我求求姐姐不就行了吗?姐姐的哥哥还是统管塞北的中书令。那就不至于一家子落成这样了。”

    萧淑沂说道,“你看看吧!越绕罪越大。直接问讯哥要一个女子,怕什么呢?只要你姑姑愿意丢下石重贵和儿子,讯哥一封诏书就回来了。你找我,我还得找个讯哥高兴的机会跟他提。结果你选个最傻的,派人去塞北找。塞北那边一收到消息一汇报,说有人找石重贵,两地又远信息不畅,可不就成了天大的阴谋啊!”说到这里,萧淑沂心想,话说塞北哪个混蛋跑到皇帝这里告的密啊,肯定不会是我哥呀。

    太后制止道,“这件事就别再说了,到此为止!皇后,你给她们说说皇帝在塞北的事情。”

    萧淑沂体会了太后的用心,故意振声说道,“讯哥三顾茅庐,请我出山相助。我深感讯哥的诚心,方才出山。出山之后,讯哥许我以皇后之位。”

    李沁打趣挖苦道,“得了吧!讯哥那会儿正伤心呢,别骗我们了,快说实话。”

    萧淑沂噗呲一笑,说道,“好吧好吧!我自荐能助讯哥扫平塞北,讯哥问我平章事当不当,我说不当,皇后没讨到给了我一个贵人封号。”这泼皮话惹得太后、李沁一阵笑,冯娇也强忍身上的伤痛,抿嘴微笑,连一直不说话的刘承勋都笑了。随后,萧淑沂又简单说了说两人一起去云内州开矿,一起在幽州过年,在上京打猎的事情。

    冯娇体味太后用心,问萧淑沂,“姐姐之前这么喜欢读书啊?”

    萧淑沂说道,“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令人无奈。我努力读书,中原的很多兵书都看过,梦想就是能够带领契丹的铁骑入主中原。可笑的是我最后支持讯哥,率领大汉的铁骑把契丹给灭了。我哥说汉人和契丹人都是炎黄子孙,大家应该和睦相处,估计他也没想到,最后我们兄妹两人殊途同归。人生就是这样,此一时彼一时!”

    李沁又要求说说石延琪的事情,萧淑沂说道,“石延琪的事情就和弟妹的姑姑联系上了。其实,讯哥一开始没想起来这件事,都是我哥惹的祸。他跑来告诉讯哥,原晋国皇帝在上京。我哥估计是认为汉国皇帝肯定忌讳这个人,正好抓来杀了算了。谁料讯哥念及石氏对自己的旧情,就命人去把石氏的人全找来,结果发现这些人都在当奴隶。娇儿的姑姑也在里面。找到之后,我才知道,曾经在晋宫,石重贵的小女儿想把自己的终身托付给讯哥。后来吧,讯哥把石延琪连同她一家人都送到一处安静之地,给了大量的牛羊,让他们自给自足了。娇儿放心吧!姐姐保证,他们都挺好的。”

    太后努力化解兄弟之间的矛盾,对刘承勋说道,“听到没?要不是你哥在黄河北岸打了胜仗,我、你、婉儿三个人能在塞北放羊,就算是好的啦!”又指着萧淑沂说,“说不定是给她家放羊。”

    萧淑沂赶忙说,“哎呦,母亲这么说,我可担不起哦!”

    杨邠把冯氏一族的处理方案拿给皇帝刘承讯看:胶东王降为胶东公,册封冯娇为国公夫人,流放胶东海岛;免去冯道太师之职,免去一族所有人官职;冯吉和冯吉夫人赐死;冯氏一族全部流放到塞北。承讯问杨邠,既然冯氏不是谋朝篡位,这样判是不是太重了?杨邠赶忙说道,“陛下,不重!如果是谋朝篡位肯定是满门抄斩,哪能这么轻呢!”

    承讯说,“那再等等!我再考虑一下。”

    杨邠赶忙接道,“陛下,冯氏一族数次参与新君迎立、改朝换代,利用此事铲除冯氏,名正言顺,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其实,承讯也这么认为,可是人情也不能不考虑。

    破天荒第一次,承讯送走了杨邠之后,把萧淑沂和李沁都找来了,给她俩人看监察三司出的方案。承讯告诉她俩,这件事涉及家事,所以把你俩都叫来,不论你们的意见是什么,结果都由我承担。李沁之前从来不参与政事,见到这份方案,就说了一句话,“陛下,既然答应弟妹不杀一人,就别杀她父母吧。”

    承讯说:“好,冯吉夫妇免死。”

    本来,承讯还以为萧淑沂会为刘承勋求情,岂料萧淑沂却说,“冯道功在社稷,能否以太师之职告老还乡回家养老,令冯道长子冯平夫妇随父亲回乡侍奉父母。”

    萧淑沂的意思承讯是懂的。这件事冯道责任并不大,最多就是管教不严,而且他年事已高,要令众臣看到,纵使冯道辜负了皇帝的信任,皇帝对他还是不错的,让他以高位回乡,还恩准他的长子夫妇不被流放,为他养老送终。萧淑沂和李沁都没有提到刘承勋,因为她俩人都认为皇帝的意思是把冯娇的一部分罪责让胶东王承担,先让胶东王担着,后面太后会为胶东王说情。

    这样,冯氏一族的处理方案就改成了:胶东王降为胶东公,册封冯娇为国公夫人,流放胶东海岛;冯道以太师之职告老还乡,长子冯平夫妇随父母回乡侍奉;免去一族所有人官职,冯氏一族其他人等全部流放到塞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