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五十七章 汉军南进断盐路 太子请战守润州

第五十七章 汉军南进断盐路 太子请战守润州

    京城在过新年,皇帝在感悟人生,太子在壮志难酬,前线就迥然有别了,一切更加具体,都是真刀真枪。远在海州的武宁军节度使董平,彻底发火了,出兵之日他一再向张浦保证绝不做骄傲的关云长,现在心想,还骄傲个毛线啊,已经快到三个月了,围一个东北角的边陲之城都攻不下来。

    好在齐鲁巡阅使韩华兴(那个曾经的耶律青州)和董平曾经一同征战塞北还算熟人,非常配合地按照董平的要求,招募来了三万多民夫。董平接受部将的建议,将部队调于高地处。考虑到海州城处于地势低洼的地方,命令在海州城东开凿水道,引海水并筑堤;又在海州城西建造堤坝以堵决堤之水,准备以海水灌海州城。

    正月初二,董平向海州下了最后通牒,如若不降、城破之日,人头落地。海州刺史何军负隅顽抗,表示坚决不投降,还将董平派往海州使者的鼻子割了,以羞辱汉军,董平大怒。正月初五,温度明显高于冰点温度,董平下令决堤猛灌海州城,一时之间海州城如洪水泛滥,一下子成了海中城。被淹死的军民数千人,海水十日后方才退去。

    刺史何军以为水退了就安全了,赶忙命军民守城。海州军民被困三个月,又被海水浸泡十日,饥寒交迫,再加上多处城墙在海水浸泡下出现坍塌,董平令武宁军全军猛攻海州城,一日后攻破海州,董平下令尽斩何军全族,并没有为难投降的海州将士,拿出军粮救济受灾民众。

    何军全族被斩七十四口的事情,还是让海州文职官员、乡绅和民众胆战心惊。海州的一些低级官员和地方绅士凑了点钱,以感谢将军救灾为民为名义,去拜谢董平。董平倒也恩怨分明,对来的人说道,“我杀何军不是因为他阻挡大汉军队,本来大家各为其主,气他不识时务害这么多百姓跟着受灾,又侮辱我的使者。数日前,你们是唐臣,我们势同水火。今日我们同是汉臣,你们不用担心,既然是一家人,我董平绝不会伤害你们,救济汉民是我职责所在。钱我不要,拿去救灾吧。”最后董平还来了句,“如有得罪还请各位包涵。”

    清理整顿好海州城,并对各县进行了妥善安排后,董平下令武宁军全军进驻淮水北岸。趁着南岸还不知道海州的情况,董平命令二千余人乘着夜色,走海路在淮河南岸的滩涂地带登陆,然后凌晨从背后攻击淮水边阜宁县郊防守的薄弱之处。武宁军乘机强渡淮水,建武军的淮水布防被全部打乱。

    建武军节度使张章慌忙整顿军队,建武军沿着淮水而上,武宁军沿着淮水而下。正月二十一日,建武和武宁两军相遇,汉唐之战的第二场大战的开端简洁而明了。双方见面一遇到,二话不说就开打,激战七个时辰,伤亡均过万。久经沙场的战将和久守城池的文臣的区别在于,伤亡一万余人后董平依然精神抖擞,还想再战,而张章已经慌了神,连忙收拢军队退守楚州城,将淮水最东段拱手让给了武宁军。

    其实武宁军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攻城,董平的武宁军也就三万人编制,留下五千守淮水北岸和海州城,又伤亡万余人,只剩下万余人了。兵力不足的董宁连忙将调来的民夫编入武宁军,并向朝廷求助请求兵部发放兵器。在数量上看起来,还挺吓人的,实际上的战斗力并不怎么样。

    寿州这边,留守的清淮军副节度使刘仁瞻以不到一万军队,又从寿州征调民夫固守寿州。汉军的主要战略是围城打援,攻城也不积极,又遇到正月过年,两军基本相安无事。

    东线克海州,渡淮水濒临楚州的消息传到汴京,承讯和萧淑沂一商量,立即找来董羽和阮虎。两人都请求出征。相持不下,阮虎哄着董羽,董国公你都封国公了,出征的机会还是让给我吧。承讯心想也是,帮阮虎打圆场,就说,“董卿家,朕的安全最重要,留你保护朕。阮虎又急于立功,就让他去吧。”董羽见皇帝说情,只好同意。

    承讯给阮虎下达命令,率领董羽部一万骑兵,从淮水东部渡河。让董平给找几个向导,率骑兵突袭江淮第一大州江都府。阮虎领命,将近卫司的职责暂且交给丁力,率领骑兵向海州奔袭。

    六日后,阮虎率军到达海州,休整一日、南渡淮水。在楚州城外,董平和阮虎相见,董平心想,哎呀久盼的兵器来了,抢功的也来了,赶忙对阮虎说,“建武军主力应该全在楚州了,料想江都府防卫空虚。我已经派了三千军队前往江都府了。这就给你找向导,攻下江都功劳可得咱俩平分啊!”

    阮虎笑道,“行!此去下扬州,得了江都府,我向陛下献江都城,我把江都美女都聚集起来你向陛下献美女。”

    董平笑骂,“滚一边去!你坑我是吧,到时候你得头功,我随后总可以了吧。”阮虎欣然同意了,然后率领骑兵飞奔江都。

    二月的平静很快被打破了,阮虎所率的骑兵沿着一马平川的江淮东部平原,势不可挡,从楚州长驱直下,联合武宁军三千步兵,一举攻破防卫空虚的江都府。江淮第一大镇被汉军占领了,汉军的骑兵已经达到了长江北岸。阮虎很是得意,请来文书,亲自向皇帝上奏,“陛下天威所至,势不可挡,您的大汉铁骑已经攻破江都,您的羽林将军已经看到了滚滚江水。江都府实乃繁华之地,大街小巷,数不胜数。臣无文采,只好用典故来表达此时的心情。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恳请陛下做下一步战略部署,臣阮虎叩首。”

    汉国皇帝刘承讯接到了阮虎的战报大喜。这样一来,只要再攻破楚州,即使中部渡过淮水的主力退回来,唐国都会非常痛苦,因为盐路已经被汉国给断掉了。承讯和萧淑沂、姜成信、王守成等人商议,下旨给阮虎和董平,让董平增调民夫为主的新兵去防卫江都,而把骑兵调去和武宁军主力一起合围楚州,尽快拿下楚州。

    同时,承讯向吴越王钱弘俶下旨,告诉他大汉伐唐,已经攻破江都府,兵临长江,现在命令吴越王派兵攻打唐国策应中原主力。

    唐国御花园内,皇帝李璟,钟皇后,六皇子李从嘉,七皇子李从善,公主李芳仪正在看大臣为六皇子娶妃送来的礼单。齐王李景遂匆忙而来,见嫂子、侄儿和侄女都在,欲言又止。李璟说道,“二弟,都是自家人,但说无妨。”

    李景遂说,“皇兄,前方军情非常紧。汉军在东线突破淮水,困建武军于楚州,攻破江都府,兵临江水。”

    李璟慌忙问李景遂:“二弟,汉军会渡江吗?”

    李景遂说道:“回禀陛下,我们虽有长江天险,但是不可掉以轻心啊!润州防御本为神武军负责,现在神武军主力已经随三弟去解寿州之围,江防薄弱。还有……”说到这里,李景遂眉头紧皱,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

    李璟说道:“二弟,都这个时候了,快说吧。”

    李景遂说:“陛下,我怕吴越国会出兵啊!两国本来就势同水火、数次交战,汉军已经兵临长江,汉国皇帝肯定会给吴越下旨的。”

    李璟慌忙说道:“二弟,你快传我旨意,让韩载熙、冯延巳等人前来商讨应对之策。”

    公主李芳仪离了皇宫急匆匆到吴王府中寻吴王李弘冀。直到下午,李弘冀才乐呵呵地回来了,见妹妹在自家府中,还很是诧异。李芳仪问道,“大哥你干嘛去了啊?”

    李弘冀笑道,“打猎去了啊!今日所获颇丰,妹妹你别走了,在大哥这里吃晚饭。”

    李芳仪急道,“都什么时候了,大哥还有闲情雅致打猎。”李弘冀很是无奈,意思是父皇不让我管政事,全交给皇叔了,我不打猎要干什么呢,也学你和六弟呗,悠闲享乐。

    李芳仪又说,“我刚从御花园听到了二叔向父皇禀告,汉军已经打到江都府,已经到江水边了。我女孩家不知道军国大事,但是看着父皇和皇叔都很着急,汉军离我们已经很近了吗?”

    李弘冀慌忙命人来帮他脱下猎装,说道,“如果没有江水,汉军离我们也就二、三百地吧。”

    正说着,下人来禀告,大理寺卿萧俨求见。李弘冀让李芳仪和王芸先回避,萧俨进来以后,都来不及坐下,对李弘冀说道:“殿下,大事不好了,汉军破海州、渡淮水而困楚州,又有一路军长驱直入攻占了江都府。”

    李弘冀问道:“难道汉军主力在东面?”

    萧俨说道:“殿下,不管在东面,还是在西面,现在的问题是不仅大唐的盐路被汉军断了啊,汉和吴越已经连上了。”

    李弘冀又问:“那中路的寿州怎么样了?”

    萧俨说:“燕王在芦州和汉军干耗数月,没有任何发兵救援寿州的策略。奉化节度使冯延术以防御南楚为由,迟迟不肯发兵救援寿州。”

    李弘冀苦笑,无用之人都把军权掌控了,问道,“萧大人,你说该怎么办?”

    萧俨说道,“陛下不肯让殿下参与政事,殿下在皇宫是永远树立不了威望的。不如恳请陛下让殿下去守卫润州东拒吴越,北拒汉军,以立战功,树立威望,才能在立储之事上与齐王一争高下啊!”

    李弘冀还在思考,此时李芳仪已经冲出来了,说道,“大哥,萧大人说的对!”萧俨赶忙拜见公主,李芳仪摆手还礼。几人谈论数句,主意已定,李弘冀赶忙带着妹妹李芳仪进皇宫。

    唐国御书房内,一帮人从下午一直商讨到晚上,还是没有个结果出来。一如既往,常梦锡先攻击冯延巳等人,你们不是说汉国皇帝就是一个庸才,不足为虑的吗,现在我们给一个庸才都打成这样了。要求皇帝以妖言误国罪将冯延巳、魏岑等人罢职,还没等冯延巳等人辩白呢,皇帝李璟就说啦,宰相等人也是好意,我错了行了吧,我给常大人陪不是了。

    李璟这个人倒是不坏,知道燕王李景达和大学士常梦锡看这几个人不顺眼,但是呢自己又喜欢冯延巳和魏岑等人,总是在两边闹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出来打圆场。皇帝都这么说了,常大人总不能要求把皇帝免职了吧,只好不说话了。然后大家就都不说了,已然有危险的润州该怎么处理,就没人能想出个什么好主意。直到良久,常梦锡说道,“当务之急,陛下当赶快派一员大将去润州镇守啊。”

    问题是派谁去呢,灭闽之战、伐楚之战后期跃跃欲试的宰相冯延巳、枢密使魏岑、陈处尧都怂了,新提上来的枢密副使李徵古也没有说话。抢战功他们都有劲,真到硬碰硬了,都在想,机会还是让给武将们吧!

    正在僵持中,皇长子吴王李弘冀和公主李芳仪闯进御书房,侍卫们象征性拦了拦,没办法拦不住。李璟一看大儿子和宝贝女儿闯了进来,说道,“芳仪你跟着胡闹什么?快出去!”

    李芳仪本来的目的就是把大哥送进去,既然大哥进去了,很有礼貌地说道,“父皇、皇叔,芳仪有礼了,芳仪告退。”然后赶忙退了出去。

    李璟就训李弘冀,“你看你妹妹还讲礼仪,你呢?”李弘冀才想起来拜见父皇,然后和皇叔以及重臣们见礼。李璟说:“我等君臣都在商讨军政大事,弘冀你跑来干什么啊,快出去?”

    李弘冀说道:“父皇我都二十有七啦。”

    “二十有七也不行!”

    见此父子二人火药味又渐浓,齐王李景遂赶忙说道:“陛下,弘冀已经成年。这乱世之中得培养下一代啊,应该让弘冀参与政事。”

    李弘冀感激地看看叔叔,心想,莫非芳仪妹妹的猜测不虚,皇叔本无意与我争皇位?否则这时候不可能帮我说话啊。

    李璟说道:“既然皇叔替你说情,只此一次,下不为例。”这大唐皇帝陛下实在不知道怎么想的,只让大儿子参与一次议政,然后还说下次不准再来了。李璟又问,“刚才我们说到哪里了?”

    常梦锡答道,“当赶快派大将去守润州。”常梦锡刚说完,李弘冀就请命,恳请父亲派他去守润州。

    李璟本来不想同意,又是李景遂出来表示支持。列举了晋帝石重贵二十二岁就留守北都,汉帝刘承讯十八岁出征讨伐杜重威,都已经掌管一方了。弘冀都这么大了,该出去历练历练呢。常梦锡也支持,说道,“把润州交给皇长子来镇守,一定会军心大振的。”去打硬仗的顺水人情,专营诗歌歌赋的重臣们自然也不会反对的。见各人都同意,又拿不出其他好的方法,李璟也就同意了,加封李弘冀为大司马,统管润州防务。

    刚要散会,太监总管突然进来对李璟密报了几句,李璟有点诧异,让太监退下后,对众人说道,“南楚刘言派密使来了,我是见还是不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