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海长云祁连山 带箭佩刀斩楼兰

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海长云祁连山 带箭佩刀斩楼兰

    汴京一片宁静祥和,甘州则是在静静地等待。派去劝降嘉峪关守军的西祁部首领还没有回音,张远征派出去的探马已经回报,发现正南方向有大批骑兵向甘州方向而来。刘承讯镇静地叫来枢密使张浦,羽林大将军王景崇、阮豹、都指挥使曹彬和王彦升,对张浦的战前布置再做详细的审阅以防有什么漏洞。

    慎重起见,刘承讯下令留王彦升率领一万骑兵镇守甘州,严防有楼兰军队乘机偷袭;同时,对甘州城全面封锁消息,以防有人乘乱图谋不轨。刘承讯亲率大军伏击并围剿快速返回甘州的楼兰军。一切布置妥当,各将都去准备,刘承讯也穿戴防护盔甲。钟芳芳亲手给承讯穿戴完毕,她有点担心,但又怕自己影响了战前承讯的士气,没话找话地起了一个话题,问:“陛下不穿金盔金甲吗?怎么穿一身如此普通的铠甲。”

    承讯笑笑说,“两军对阵,穿金盔金甲,全阵就我一个。不是成靶子了吗?金盔金甲只是在发号施令或者皇帝不出征的时候才穿的。”

    穿戴整齐之后,钟芳芳竟然请求皇帝带她出阵。她表示,我也要和陛下共患难!

    想到楼兰军队最多五万人,而禁军和朔方军有六万。而自己如果有事,钟芳芳这傻女子估计也不能独活,承讯答应了她的请求,并给她穿上了一身戎装。看着一身戎装的钟芳芳,承讯直想发笑,真是一个俊秀的小将军…

    护卫皇帝的军队整军出发,承讯一再叮嘱王彦升,看守好甘州城。如果遇到紧急情况,立即诛杀楼兰皇室所有人,并向天空发射信号弹,不可出城迎敌。王彦升请皇帝放心,必保甘州无恙。大军早已在楼兰人伏击吐谷浑人的地方等待,刘承讯也带领部队来到了一座矮山的顶上,默默的候着。

    直到申时,大地振动,远处尘土飞扬。再过了一会儿,从山口跃出一匹匹战马,楼兰人的主力来了。楼兰的大将们已经远远可以看到甘州城了,突然发现前方一路大军早已列阵相迎。

    此处,从山口出来以后,北高南低,东西都是延绵数十里的祁连山脉。一旦回撤的山口被堵住,跑都不好跑,就算不堵住也难以大规模撤退。这是一个绝佳的伏击地点。莫罗而多可汗看中了此地,刘承讯和张浦在楼兰首领们的引导下同样看中了这里。几个月前,在这里伏击屠杀吐谷浑人的楼兰骑兵万万没有想到,这里也成了他们的葬身之地。

    刘承讯一声令下,汉军前进战鼓和低鸣的号角开始吹响。王景崇早已摩拳擦掌。本次皇帝西征,除了枢密使张浦以外,一个国公都没有带,摆明了就是要给还是列侯的羽林大将军们机会。阮豹已经因为攻克甘州有功得封国公。现在,统领主力正面迎敌的是王景崇,绝对是他的机遇。

    王景崇一马当先,指挥正面四万大军径直杀向楼兰人;曹彬率领一万大军从侧面冲向楼兰人;而张远征则快速向敌后迂回、力图堵住楼兰人后撤的山口。

    家园已然在望,楼兰人没有选择撤退,而是选择了迎敌而上,毅然冲向挡在前面的汉军。两军都是刚刚占领敌国都城的胜利之师,士气都很旺盛。骑兵阵容接近后,只见楼兰人在这炎热的夏天穿的厚厚的皮甲,汉军依然是锰钢的铠甲。箭阵相迎,万箭齐发。楼兰人显然吸取了会州惨败的教训,快速利用现有条件提升了骑兵对弓弩的防护能力,同时也改进了自身的弓箭射程。因此,这一次,楼兰人没有让人感觉不堪一击。

    站在矮山的刘承讯感慨,萧淑沂的战略要比太傅姜成信更有道理。战斗的游牧民族绝不能给他喘息的机会,否则就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吴下阿蒙了。昨日是狼,今日已经成了豹子。不将他打驯服或置于死地,明日就可能成了龙虎之争。

    卧榻之下住着几条守土之犬又有什么呢,守上再久还是犬。这就是为什么和平之师打不了硬仗。他们会总觉得自己的军队装备很不错,不拿出去跟对手比较。久而久之,就像蜀国与汉军对阵,骑兵居然连骑射都不太擅长,还没肉搏就倒下一大片了,后面还怎么打仗呢?!

    一旁的钟芳芳只见过江南唐国的皇家出行场面,也曾见过汉军延绵数十里的出征场面,但这种铁血无情的场面是从未见过,她震惊了!回了回神,看了看皇帝,刘承讯面无表情,淡然看着,显得如此的镇定自若,而两边的阮豹和丁忠汉则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汉军凭借弓弩的射程和更好的防护稍占优势,接下来双方靠近就是肉搏战。刀光剑影,搏命厮杀,正面对决的楼兰人依然毫不畏惧,奋勇直前。直到从侧面而来的曹彬所率领部队完全打乱了楼兰人的部署和协防,一场场冲击使得楼兰人难以应付。厮杀了近两个时辰,人数、装备和地势占优的汉军渐渐取得了优势,而且优势越来越明显。楼兰人处在了崩溃的边缘,可回家的愿望如此强烈,仍然支撑着他们奋勇作战。

    直到张远征的部队从背后杀来,楼兰的将军们终于认识到自己已经被汉军包围了,想冲破正面的汉军已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得不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试图突破张远征部的阻击突围。

    战斗的胜负在这一刻已然明了。刘承讯脸上泛起了笑容。看到身边心有不甘的阮豹,刘承讯说,“阮爱卿,轮到朕的虎将去终结敌军了。”

    阮豹见皇帝派他去冲杀,大喜,“末将领命,请陛下静待佳音。”

    说完就率领百十号人从山坡上直冲了下去。见阮豹出去了,丁忠汉凑到皇帝身边,“陛下”两字还没说完,刘承讯说道,“多斩敌首,去吧。”丁忠汉就等皇帝这句话了,毫不犹豫的也冲了出去。

    血色的夕阳映照着楼兰人最后的挣扎。楼兰将士们试图尽最后的努力向后撤退,可是退后已经被张远征的迂回部队堵截住了。正面的汉军乘势围杀后撤的楼兰军队,进一步扩大战果。

    正当刘承讯以为一切尘埃落定之时,从山口中又杀出了相当数量的楼兰军队,援军来了…几乎绝望的楼兰人再一次找到了支点,又鼓起了作战的勇气。

    这样一来,张远征的部队也被敌人包夹了。一面是拼死想突围的,一面是尽最大努力想解围的。脾气暴躁、又缺乏计谋的张远征在这种单凭力量的对决中临危不乱,指挥少部分军队堵截后撤的楼兰军,而把主要力量猛攻企图解围的楼兰军队。指挥正面部队的羽林大将军王景崇发现了张远征的困境,下令部队步步紧逼、尽快消灭包围圈中的敌人。

    天色渐黑,汉军的指挥之地—矮山也出现了小小的危急。竟然有一群约四五十人的楼兰军队冲到了矮山的边缘。楼兰人曾经在此设伏,非常熟悉这里的地形。指挥这几十人的将军想到了依托矮山向低处冲杀是占有优势的,往此处杀来。可没想到汉军首领也在这里。刘承讯低声喝令侍卫,“保护好贵人和枢密使。”

    一部分护卫非常娴熟地形成一个圆圈,将二人护卫在中央。刘承讯没有一点迟疑,手持一柄长一尺、刃长三尺的横刀率领更多的护卫冲向来敌。疲惫不堪的楼兰人稍作抵抗就不行了,纷纷被砍落马下。此时,丁忠汉从后面也追了过来,前后包夹,将来敌快速全部诛杀。

    很快天色全黑了,遇到这个小插曲,丁忠汉不敢再去杀敌。毕竟,刚才敌人都快杀到皇帝面前了,保护皇帝才是他的第一职责。钟芳芳默默的跟在刘承讯身边,今日,她感到重新认识了讯哥,他在战场上简直是判若两人。他既是书生、将军,也是一名战士。

    各处的士兵们已经零零星星点起了火把,厮杀还在继续。

    苦苦支撑的张远征等到了第一个强援。阮豹率领一部分骑兵赶到。两人联手、兵力得到了补充。试图解围的楼兰军伤亡也不小,见无法冲破汉军的堵截,只好放弃了。

    这场战斗直到深夜才结束,为求除恶务尽,汉军一直在四处搜寻,直到次日天亮才逐步收兵。如此惊心动魄的大战让人神经紧绷,连钟芳芳都一夜没睡。

    太阳终于升起,照耀在布满双方阵亡将士的战场上。一场战斗下来,三万多人把魂魄留在了这里。大汉的将士们把牺牲的战友们从敌人尸体堆里找出来,张浦和王景崇指挥将战士们就地安葬。皇帝刘承讯则给钟芳芳布置了一项任务,请她撰写碑文,歌颂禁军和朔方军将士为收复大汉国土所做的贡献,石碑反面则刻上牺牲将士们的名字。

    经此一战,汉军全歼楼兰第一批回援甘州的军队,重创并打退了第二批回援甘州的军队,禁军和朔方军阵亡五千余人。在这个萧瑟的清晨,刘承讯已看淡了战场的刀光剑影和浮尸数里,而对于钟芳芳来说,她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悲壮的场面。她本想写诗,可是发现竟然无句可写。

    看到爱人面色如此震撼,承讯安慰钟芳芳,“当年我在河套所言不虚吧!江南人的痛苦中原人一样有。为了守卫塞北和河西之地,多少中原的英雄豪杰把鲜血抛洒在边疆之地,这里真的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不论你承认还是不承认,中原人用血肉之躯为江南各国挡住了五胡的金戈铁马,可江南各国都寄希望于五胡的兵马能拖着中原,延缓中原一统天下的步伐。”

    刘承讯的这些话是站在自身的角度来说的。很多话其实换一个角度,结论就截然不同。如果站在江南唐国公主的角度,会觉得这简直是强盗逻辑;可现在的钟芳芳已经完全融入了汉国贵人的角色,她觉得皇帝此言真是无与伦比的经典,由衷的说了句,“愿吾皇陛下早日扫平河西,荡平江南,一统天下。”

    安葬了阵亡的将士,大军返回甘州城。一将功成万骨枯,真是残酷的现实。皇帝和大将们已经开始准备犒赏战士们,表彰英勇杀敌的将军和士兵。让钟芳芳意想不到的是,除了去嘉峪关的,其他楼兰首领们听说皇帝大获全胜,都来向皇帝表示祝贺,还主动送来了犒军的酒肉。皇帝坦然地接受了。

    钟芳芳大惑不解,私下里问刘承讯,“他们有什么好高兴的?”在钟芳芳看来,汉军杀了那么多楼兰人,这些首领不恨皇帝也就罢了,怎么可能会高兴呢。

    承讯告诉钟芳芳,“楼兰只是一个概念。就像你看到的,黑头发、黄头发和白头发的人都有,连眼睛的颜色都不一样。不像我们,无论我是中原之人,你是江南之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一样的头发,一样的眼睛。”

    “在这片战斗的土地上,你争我夺,很少有民族能长期占据这里,都是部族与部族之间的联合和融合。因此,有的是深厚的部族观念,却并没有什么民族观念。同样,在这片土地上,如果你要让所有人都臣服于你,就要向他们证明你是最强的。这些部族首领感觉到没有站错队,自然就高兴了。”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刘承讯也无法解释的真正清楚,因为这本就是无解和没有定律的。钟芳芳自然也就听的似懂非懂。

    三日之后,西祁部首领高兴的从嘉峪关回来向皇帝复命了。嘉峪关一正两副守将商议后,非常乐意追随皇帝陛下归顺大汉。刘承讯也非常高兴,可以兵不血刃地解决嘉峪关的问题也是一件好事。刘承讯向归义军派出使者,拿到归义军送给皇帝的礼物——沙州和瓜州。西祁部首领当然也开心万分,因为皇帝承诺他,大汉退兵之后,他就是甘州之主了。

    一日后,刘承讯兑现了承诺,封西祁部首领为甘州刺史。

    二日后,吐谷浑使者再次来到甘州,代表宰相慕容辉向汉朝求救。

    原来,这名使者从海东(青藏高原的东北角)而来,本想绕过楼兰人占领的兰州。到附近后,听说汉军攻克了兰州,就立即改去了兰州城,向在兰州的大将石守信哭诉楼兰军不讲信用,已经攻占了牦牛城。唯有宰相死里逃生,退往海东。恳请大汉出兵相救。

    石守信知道把使者送往汴京还不如往甘州送,于是命人护送使者到了中卫,然后又送到了凉州。再由凉州的齐藏珍派人将使者送往甘州。使者出了凉州,感觉方向不对,护送的人才告诉他,大汉已经攻克甘州了。如果前方的总指挥高兴,说不定还能帮你用楼兰王室换回你们的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