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八十九章 名义上一统天下 家事中居安思危

第一百八十九章 名义上一统天下 家事中居安思危

    八月的南国仍然是阴雨天气多,潘美耐心的调集船只、准备渡河战装备,与岭南汉军对峙于河两岸。固守不出的郭崇岳积极防御,不断加固栏栅防止中原汉军渡河。可这条支流实在不宽,也不知道郭崇岳怎么下定决心以此为盾、防御中原汉军的。

    到了九月,北国已经进入秋季,番禺的气温仍然很高,不过漫长的雨水季节已经渐渐停息了。潘美看着各处发来的情报,实在不像有援军或者其他变故,决定伺机进攻。

    一连十日都是艳阳晴好,潘美估摸着竹子也干的差不多了,觉得可以结束两军相持了。这日,他命令兵士每人带上一个火把,于夜晚全军出动、以船只和竹制浮桥载人,强行渡河。岭南汉军很快发现敌人渡河,开始组织反击。可一则河水不急不深,光靠箭支无法有效阻止敌人;再加上敌人在对岸架设高台,使用的火炮虽然远射程上准头有限,可也对岭南军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最后,栅栏不仅能阻挡敌军船只靠岸,也能阻挡岭南汉军的行动…

    很快,部分中原汉军成功渡河,在河岸集结并点起火把扔到栅栏中。再过了一会儿,一组胆大心细的禁军把一台发射机弩运过了河…待机弩安装稳定后,禁军官兵甚至把火把都发射了出去。之后,禁军的进攻就控制不住了,局势完全一边倒。

    一时之间,岭南汉军的栅栏烧起熊熊烈火,并很快蔓延到了营寨。鬼哭狼嚎岭南汉军冲出营寨、冲向河边试图用水灭火。潘美率军在此以逸待劳,击杀或俘虏逃出来的敌军。大火一直烧到晌午才逐渐熄灭,潘美下令部队向着番禺城进发。

    早有人禀告皇帝刘鋹,守军遭遇敌军大败,中原汉军很快就会进攻番禺城。宫中守军不过数千,刘鋹知道守不住,连忙命人立即传卢琼仙和黄仙芝来见。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两人,太监龚澄枢一脸死灰地冲到皇帝面前,大骂卢琼仙和黄仙芝两人不是东西。原来,两人与宫女梁鸾勾结,而郭崇岳是梁鸾养子。昨晚,营寨遭遇火攻,郭崇岳心知不妙,立即派人通知梁。梁鸾知会卢琼仙和黄仙芝,带上一些心腹,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就开船逃跑了,连一向勾结在一起的太监龚澄枢都没通知。早上天亮,太监龚澄枢也知道了前方大败,连忙带人往海边跑,不料船已没有了。回宫四处没找到卢琼仙和黄仙芝,心知两个狠毒的女人抛下他,先跑了。

    树倒猢狲散,听到龚澄枢所说,刘鋹什么希望都没了,一屁股跌坐在龙椅之上。皇宫之中的太监、宫女们纷纷收拾行李,准备四处逃命,后来连卫兵也就加入了行列,各奔前程了。

    傍晚,潘美所率大军毫无阻力地杀进番禺城,随后直奔皇宫方向。刘鋹领着余下众人出皇宫向汉军投降。至此,南汉国灭亡。

    潘美攻灭南越国,生擒南越伪帝刘鋹的消息于十月初传到了汴京,刘承讯龙颜大悦。这下,张浦、王守成等人纷纷祝贺皇帝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刘承讯欣然接受了,从此,天下只有一个皇帝。名义上,大汉完成了一统天下,当然,实际上还有三个称臣的割据势力。

    后宫中,皇后萧淑沂率先向皇帝表示祝贺,李沁和钟芳芳甚是不解,为何如此之喜?萧淑沂解释道,从此,天下只有讯哥一人为皇帝,当然也只有我一个皇后、李沁你一个皇贵妃了,还有钟芳芳,我们三人要是联手一致对外,天下也只有一个皇妃了。李沁和钟芳芳呵呵一笑,萧淑沂是欣喜之余不忘警钟长鸣。

    潘美上书中言及,番禺城破之后,南汉国还有四十余州纷纷请求归顺大汉,愿意接受朝廷差遣。如此看来,岭南的战争结束了。刘承讯在御书房召集皇后萧淑沂、左右枢密使张浦与王守成、监察使王波和平章事赵普,共同商议南越的善后之事。

    刘承讯一直致力于朝政上正轨,做来做去还是难以迅速实现。先是皇后参政的事情,再是现在他商议国家大事不找左右宰相,而把内阁“秘书长”平章事赵普叫来了,显然有些不符合礼法。

    先谈正事,刘承讯宣布,加封潘美为郑国公,并宣布了一干功臣们的封赐。接着,他告知重臣们,决定赦免刘鋹抗旨不遵之罪,让他到郑州与高保融和周保权做邻居。

    如此的安排非常合理,众人都表示,一切由皇帝做主。直到皇帝准备快速结束会议的时候,赵普才站出来说话。

    刘承讯见赵普数次欲言又止,想到现在太傅不在了,赵普是不是觉得我的做法有些不妥呢?于是刘承讯发话问赵普:“赵爱卿定然有话要说,但说无妨。”

    赵普觉得其他三人都是正一品内阁大臣,轮不到他这个没有内阁决策权的“秘书”发话。听到皇帝的话,赵普看向皇帝,用非常不确定的语气问道:“陛下,刘鋹抗旨不遵之罪可免,欺世盗名之罪是否可免?”

    萧淑沂、张浦、王守成、王波可能还没听懂赵普的话,刘承讯惊诧的看着赵普,心想,今日幸亏把他叫来了,连淑沂都忘了提醒我。看来论政治水平,赵普还是要高三位内阁大臣一筹啊!是啊,太祖刘知远自称汉高祖刘邦后裔,岭南汉国也自称刘邦后裔。天下人不禁会问,你们到底谁是真的呢?莫非昭告天下都是真的?即便确实都是真的,也要昭告天下,岭南汉国是欺世盗名,伪称高祖后裔。

    刘承讯立即派侍卫去请左右宰相,主要是请左宰相范质,顺带把王章一并叫来。范质来后,皇帝交给他一项任务,写一封昭告天下的文书,告诉天下,岭南刘氏根本不姓刘,是欺世盗名之徒。范质非常擅长,现场成文:岭南刘氏本为大食鄙人,伪称高祖后裔……

    我的妈呀,高,实在是高!岭南刘氏连汉人都不是,而是阿拉伯的粗鄙人,他们凭什么当皇帝,还敢说是高祖后裔?!当然,还要告诉天下,岭南刘氏欺世盗名,盗谁的不好,盗到我们大汉正统头上来了实在可恶!开国皇帝还敢叫汉高祖,真刘氏子孙敢叫自封汉高祖吗?那肯定是假的。我们称汉太祖,就是不敢称汉高祖。

    看完之后,刘承讯都笑了。伪造文书慧妃技高一筹,骂人水平还是范质高。

    接下来,刘承讯下旨诛杀岭南刘氏一族,命令潘美将南越国历代君王的陵墓全部都平了,不过只追究岭南刘氏,其他人都被大汉皇帝赦免了。

    说来可笑,公元917年南汉建国,称为越国;一年之后改为汉国。那时候,刘知远还是后唐大将石敬瑭手下一个小小的牙将呢!岭南刘氏招谁惹谁了啊,只能说这就是政治。

    这样做,显然有些过分了,把人家祖坟都给平了,把皇帝一家都杀光了。没办法,谁叫大家都一个姓呢!还都号称是汉高祖后裔…正统之争,可不能你好我也好、五百年前是一家。

    既然做了十分过分的事,刘承讯想起当初杀孟昶之后,两川之地、尤其是西川大乱之事,这下,他不仅不让潘美尽快善后撤军,还立即下旨给离番禺最近的石守信的守义军,让他立即率领军队进驻韶州,以防岭南有变。

    岭南的事情定下来之后,皇帝宣布散会,留下了赵普,并提到了让他来参加内阁会议的事,问问赵普有没有好的建议。这下赵普说话有底气多了。赵普向皇帝提议,所谓用人以长,比如军事的决策,是否也应该把某些大将请来一议?是否可以设置一个“参政”的官职,授正四品衔。

    这个职务品衔不高,是为了方便皇帝重用年轻、职低并有特殊才能的官员。其实就是皇帝授予内阁大臣职务以下的官员参与议政的权利。以赵普为例,他是正二品平章事,兼任正四品的参政,既不是给他升官,也不需要多发俸禄,就是把皇帝在需要的时间把他叫来议政合法化。御书房议事参政具有发言权,皇帝有重要的事情,除了内阁大臣,也不需要把每个参政都叫来。

    刘承讯问萧淑沂,“赵卿家的建议,皇后有什么想法啊?”

    萧淑沂说:“陛下,淑沂以为叫参知政事,听起来更有权威一些。赵卿家的建议倒是挺好的,使得陛下用人可不拘泥于官职。”

    刘承讯回忆起往事,“赵卿家的提议让朕想起一段往事。朕与张浦相识于去晋阳的路上。到了晋阳,太祖皇帝封张浦为牙门将军。张浦既无资历也无战功,封个牙门将军都算是破格提拔了。随后,朕在太祖皇帝的决策圈中每每觉得势单力薄,就一个劲的想方设法给张浦升官。可又怕张浦升的太快,引起追随太祖皇帝的元老们的猜忌。赵卿家的建议深得朕心啊!官职体系循规蹈矩,这样做了,朕用人就可以不拘一格。”

    赵普附和。“战乱时期,陛下还要纠结用人;战争结束了,就更加困难了。”

    刘承讯说道:“所幸有赵卿家给朕提了两个好的建议,就按你说的,授赵卿家为第一位参知政事吧!”

    赵普谢恩后告退。赵普走了之后,萧淑沂也说,感觉搞军事、赵普不如张浦,搞政治、张浦还是差了点啊!当初在塞北诛灭耶律一族就是因为谁是汉高祖正统的问题。攻灭南越我都没想起来,岭南刘氏同样是这个问题。

    承讯点点头,和萧淑沂边走出房间边换了个话题,“这段时间忙于政务,朕和大舅哥萧干见面是不少,可没谈到家事。怎么样,前天听说大舅哥来见你,他在汴京还呆的习惯啊?”

    萧淑沂抿嘴一笑,妩媚的撇了一眼承讯,说,“有什么习惯不习惯的?”萧淑沂本想说,讯哥忘啦,萧干此前来过汴京,想了想,又把自己想说的话给收了回去。

    萧干随着前辽皇帝攻灭后晋。后来,辽军撤退,立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幼子为帝,令萧干为监国。大汉乘势夺取天下,萧干被俘还是承讯给放回去的。聪明的萧淑沂瞬时想到,不利于团结的陈年旧事,不提也罢。

    萧淑沂改口说道:“萧干身为汉臣,陛下需要他去哪里,他就去哪里。”

    接下来,萧淑沂说到了自己担忧的事情,“我还问了六岁的小侄子,喜不喜欢汴京。”

    刘承讯插问,“孩子怎么说?”

    萧淑沂乐道:“他竟然回答我,大喜欢汴京了,再也不想回塞北了。我问汴京好在哪里,他回答的特别利索,好吃好喝好玩,天气又好,总之什么都比承德强一百倍。”

    承讯已经知道萧淑沂说的意思了。萧淑沂补充,“我们契丹人两三岁就能骑马,六岁肯定能开弓射箭了。家里贫寒的,女娃也能做到。可是小侄子都快七岁了,马背都不敢上。”

    萧淑沂强调,“还记得我自己当年,一个女孩子,五岁的时候至少能骑在马背上,只是还要父亲或哥哥来牵马;六、七岁就能独立骑马了。没想到侄儿一个男孩竟然这么胆小。”

    萧淑沂继而说道:“问他会什么,也不是一无是处。《三字训》、百首唐诗背的滚瓜烂熟。不仅如此还写的一手好字,哥哥还直夸儿子写字真是不错。”

    刘承讯笑了、然后又沉默了。是啊!优越的生活、古老的文明提升人的内质的同时,也在消磨人的斗志。战斗的民族、战斗的血液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永远存在,是在不断与自然恶劣的环境的对抗中养成的,是在不断的血与火的战争中升华的。两、三岁的孩子骑马在中原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更有富户会这么想,从马背上率下来非死即伤,怎么能这样不关心孩子呢?可是对于战斗的游牧民族而言,父母甚至会想,他生来就要与马相伴一生,如果连马都骑不上,就等于是被淘汰了。

    为什么会出现汉军几千打蜀军十几万,汉军几万打南越几十万的情况呢?!还不是因为中原年年和胡人打,被几百年的大唐消磨殆尽的血性又被重新唤醒了嘛!连阮虎这样曾经的村民听说外敌入侵了,都会自发操刀上阵。上至皇帝、将军下至士兵,整天就是在琢磨着,怎么样才能更好的揍别人,从而造就了装备精良几千名来拼命的禁军士兵,打十几万混饭吃的所谓士兵,真的就像玩的一样。

    萧淑沂已经在居安思危了。她不是担心小侄子,而是担心随着天下统一的步伐,现在是打没有斗志的南方各国,以后呢?平静安宁的生活不仅会消磨中原人的斗志,也在消磨塞北契丹人的斗志,可能会有那么一天,大汉皇帝会到无兵可用的尴尬境地。

    皇后担忧的问题,皇帝和太傅早在四、五年前,谈及皇太子的培养时,就长谈了良久,而且经常谈论。有些事情非人力所能及。承讯反过来劝萧淑沂,“假如没有你,或许辽国还在;假如没有我,大汉可能已经不在了。你我看似改变了一切,可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都是沧海一粟,什么都改变不了,并且其实什么也没有改变。”历史滚滚向前的发展规律是人力无法改变的,刘承讯向萧淑沂说起了太傅劝慰他的话,“我们尽人事、知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