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神都卦仙 » 第三十一章 家规

第三十一章 家规

    孬蛋也不清楚怎么回事,今天讲话不利索,费了好长时间,才讲清楚自己的目的,老仙听完后哈哈大笑:

    “你想干什么?怎么,你媳妇舍不得你那点俸禄?”

    孬蛋摸摸头,无奈地说道:

    “那咋办?”

    “当然凉拌,把石头、小豕叫来,确实要定些规矩。”

    晚上,孙家主事人坐在大宅里商量家族大事。宅子不小,却没有富贵人家的派头,奴婢都没一个,空空荡荡,只有孬蛋与媳妇两人在这里生活。七娘带来新习惯,给几人煮茶。以前孙家人都不喝茶,包括孬蛋,最多喝些树叶子或者野草泡的水。老仙叹息道:

    “钱要花,消费要升级,没办法。”

    老仙也想喝茶,来这里十多年,就在王家喝过一次,还挺怀念那种味道。七娘没有煮茶粥,而是煮茶,说明打听过老仙的嗜好。老仙也没让人失望,无论脸上表情还是话语,都在夸,好茶。共患难的几个兄弟没什么计较,新家族还没来得及有矛盾,更没有利益纠葛,所以很快商量出结果。大家明确,所有的田地归家族,谁都不能动,由石头管理,这是家族存在的根本。每人每年拿出一部分钱财,做为家族的公共财物,交给石头管。开家学、养小孩、养老人,都要花钱,可以说这笔钱是家族崛起的根本,几人分家单过,还算什么家族?这部分公账,除了田地的产出,每家按能力大小出。现在也就孬蛋有俸禄,可以出一些;小豕的汤铺才开张,后续怎么样还不清楚。七娘认可这种方法,郑家的做法类似。讲完规矩,老仙发话:

    “你们看,就这么简单,不要想的太复杂。后辈的麻烦让后辈去解决,你们这一辈就是给家族打基础,多讲奉献,少讲利益。”

    孬蛋有点迷糊,忙了大半夜,感觉什么都没讲,跟上次的结果一样。为啥老婆提出的时候,自己觉得很有道理,认为家族确实很乱,什么规矩都没有。现在倒是觉得,其实家里一直有规矩,只是重新明确而已。奇怪,怎么会有这种感觉?

    王柔中夫妇生了三个小孩,两男一女。自此以后,王掌柜不再管店铺的生意,安心晒太阳、乘凉、聊天。洛阳的冬天不怎么冷,尤其是有太阳的日子,暖洋洋很舒服。喝了两大碗驴肉汤,太阳升起老高,王掌柜照例到大槐树晒太阳。

    有人与王掌柜玩樗蒲双陆,你来我往,好不热闹。王掌柜掷出骰子,骰子骨碌碌转,突然,停在了绝杀的点数。王掌柜仰头大笑,对手张嘴就骂,骂的很难听,却没等来往日的对骂声。抬起头,对手诧异地看着一动不动的王掌柜,喊道:

    “王掌柜,王掌柜!”

    喊声越来越大,就是没有回应。众老头听到喊声,都扭过头看,王掌柜静静地闭着眼,靠着墙一动不动。老头们急忙围过来,掐人中,掐虎口,都不起作用。老头们大喊,年轻人跑过来,将王掌柜抬回家。没过多久,王柔中身穿孝服,出来报丧。老头们叹息,又一个伙伴离世,不知道几时轮到自己。

    老仙在孙圪垱村后山树林里,找出一大块山地作坟地,毕竟王柔中当家作主,算自己人。老仙嘴里喊着这里是风水宝地,其实,最多只能算中下。按老仙一贯的想法,风水宝地是有权有势人家的特权,没那个能力保护,只能是祖坟被人刨的结局。这里唯一的好处,坟地不会被山洪冲,不会被山崩压。郑书生也很欣赏这块地,于是一分为三,孙家、王家、郑家各一块。这也是信号,以后孙圪垱由三家人主事。

    王莹母女不愿意住在市井,更愿意住在孙圪垱养育小孩。为了照顾王柔中,二娘做一回贤妻良母,将自己的婢女送进新房,成为柔中的小妾。毕竟孩子长大后势单力薄,需要亲戚帮衬,同父异母的姐妹、兄弟,是最好的搭档。王掌柜去世不久,小妾三娘临盆,生个大胖小子,二娘起名孙六郎。这是以前结婚时的条件,虽然猴子也不知道自己的姓,孙姓算是一个男人最后的执念,是自己的香火,而王姓孩子是王家的香火。

    孙家读书最多的是郑七娘,麦子打人厉害,也不敢打七娘,而七娘不愿意做农活,所以不可能去抢麦子的权力。王二娘读书也比较多,所以与七娘关系好。这个时代,连皇后都要干活,何况连寒门都不算的孙家、王家妇人?郑七娘、王二娘以及她们的老母亲,逃不出桑麻、织绣。麦子能打人、能干活,唯独不懂织绣,而郑七娘、王三娘手巧,弥补了家族的缺口。久而久之,妇人分成两批,麦子管粗活、做饭,郑七娘管织绣。麦子不服气,总想着哪天把权夺回来,七娘倒是没想夺权,从脸色就可以看出,别来管我。

    妇人的活计也是家族的必须,租、庸、调不但服劳役,要粮,还要帛、布,以及土特产。

    唐制,分地的丁口,每年交粟二斛,或稻三斛,此为租。按照乡里的特产,每年交绢二匹,或者绫、施二丈,布多加两成;相应,交绢、绫、施的调绵三两;交布者调麻三斤。不养蚕的乡交银十四两,谓之调。劳役每年二十日,闰加二日,不服劳役者每日交绢三尺,谓之庸。如果劳役增加二十五日,免调;增加三十日,租、调皆免。洛阳的赋定为绢、施、绵、布。特产贡品定为:文绫、缯、縠、丝葛、陶瓷、苟杞、黄精、美果华、酸枣。

    老仙看着清单,脑子都成了浆糊,到底没搞明白什么意思,尤其不明白做衣服的布如何分类。通常孙家人不服劳役,那就要交钱,用绢支付。每个丁口的一百亩地中,二十亩为永业田,用来种榆、枣、桑等有产出的经济树。孙家为了霸占整片山地,将树种在外围,与小山、瀍水连在一起,将整个孙圪垱包围起来。县衙的官员、乡长也不管,意思是尽管垦荒、尽管围,种多少地我们没看到。言外之意,如果上面有指令,那你的地、你的人就必须注册登记。官员看到孙圪垱的布局,很奇怪地问道:

    “你们不怕榆、枣、桑被人偷?”

    石头很老实,摸摸头回答道:

    “是啊,我怎么没想到?不如外面种上杨树、荆棘隔离,外人就没机会吃、拿。”

    官员笑笑没说话。外面的地不是孙家的地,反正,上面不问,下面不管,为什么要管?以后再管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