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神都卦仙 » 第六十七章 峒獠?(上)

第六十七章 峒獠?(上)

    总章二年(六六九)年正月,固始陈家庄,陈政召集高级军官议事。

    淮水流域也没能逃过大旱、饥荒,府兵还没有出发,已经有官吏引导附近的灾民,来到固始县,等待入住即将腾出的房屋,接手相应的土地。折冲府在武德年间已经设立,选择的都是人丁兴旺、身强力壮的家庭,占据的都是上田,可以做到旱涝保收。

    十几个高级军官参加会议,孬蛋被惊呆,除了总管陈政、副总管许陶年纪比自己大,剩下的全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自己一个七品勋官,放在这里只够做别将或者校尉,领一团三百人;实授的九品县尉放在这里只能是芝麻官,做队正,带五十人。

    许陶的儿子许天正二十多岁,陈政的儿子十三岁。孬蛋觉得白活半辈子,二十年前坐在这里,才是正理。

    陈政将孬蛋封为别将,也算对得起七品这个级别。介绍完泉州的基本情况,许天正介绍其它途径的情报:

    “总之,那里没有什么峒獠;本地人,或者说山瑶,是古闽越人、长沙武陵瑶人、汉人杂居后的后裔。整个闽地人口约二十万,其中山上的本地人约三万,其它有户籍的客人、下山的本地人约十七万。至于本地人为什么要暴乱,没有情报。”

    小陈元光插嘴说道:

    “一定是经略军、官、商勾结,把人家本地人欺负的很了,所以才会暴乱。看看北方唐军的德性,基本可以猜出来。”

    陈政正色道:

    “光儿,别瞎说,传出去不好听。孬蛋兄弟,你看这仗该怎么打?”

    孬蛋心想,我怎么知道怎么打,话出口变成:

    “陈总管、许副总管,我孬蛋带来的五十人全是粗人,唯独武功高强;一句话,陈大将军让我打谁,我就打谁。”

    陈政又转头问许陶:

    “许君,你怎么看?”

    徐陶滔滔不绝,准备的十分充分:

    “我们要借鉴高丽战的得失。刘仁轨刘相的用兵风格特别,采取剿抚并用的方略;因为士卒战力不足,多采用避实击虚的战法,攻击主要目标,收服其他土著。另一种彪悍风格的代表,就是薛仁贵薛将军的战法,横扫一切敌人,而后纵兵劫掠。我个人觉得,我们应该模仿刘相的手段,甚至还要更柔和一些才行。我们的府兵比高丽战场上的还要差。”

    众人点头认可,这几十年,府兵战力下降的厉害。陈政接过话题总结道:

    “许副总管说的不错,我们的府兵并不比刘相的强,绝对打不了硬仗,也没人愿意死战。我们还要带着家人一起去,到那里屯田。我认为,我们应该将目标调整为种地,而不是平乱。垦荒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一切手段,消除一切不利于种地的因素。你们都清楚,威慑性硬仗还是要打,本地人对我们有了恐惧,其他的手段才会起作用,我们才能安心过日子。”

    会议商定,分两到三批南迁;第一批全部是将士,打开局面,确保足够的土地,确保屯垦地的安全。按陈政的玩笑话,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吾辈去找庄稼地。

    点完人数,出征将士三千六百多人,差不多四个折冲府的兵源。大军走水路,沿淮水航行。船工是附近服劳役的丁口,船是他们自家的船。劳役不会离家太远,运送距离有限制,大军不停地更换船只,从淮水进入大江,向南进入漕渠,抵达杭州钱塘县(杭州市),转浙江(钱塘江)继续向南,在婺州信安县,须江上游下船,准备翻山越岭。前路有大山泉岭山,地势高峻,五步一弯,三步一岩,山中有山,绝壁千层,崎岖难行。

    泉州经略军使曾镇府,派司马丁儒前来接应。孬蛋一看,又是二十来岁的书生,郁闷得不想说话。大军就地修整,陈政拉着丁儒介绍当地情况。

    丁儒是曾镇府的上门女婿,麟德元年(六六四),跟随曾军使接手经略军。听到这条消息,陈政与孬蛋对视一眼。孬蛋想起来,那两年特别热闹,曾军使的前任被贬、被诛的可能性极大,不是牵涉进上官仪等人的废太子案,就是牵涉进李义府卖官鬻爵案。

    孬蛋听老仙说过,大槐树下觉得,上官仪似乎被人忽悠。皇帝可能跟武皇后闹别扭,或者有其它心思,有废掉武皇后的念头,上官仪等人迫不及待。大槐树下认为,上官仪等人的做法活该被杀,民间拆散一对夫妻,都被人骂,何况皇后?还有那个孤山织绣女的故事,牵涉到的魏州刺史,估计是贿赂了李义府,也是这一年自尽。这样估计,当时的泉州官场,不会有好日子过。

    丁儒没有隐瞒,直接讲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曾军使接手后就发现,经略军已经糜烂,没有多少战力;以前的刺史、军使、县令等把泉州搞的乌烟瘴气,与山上的本地人反目成仇,没有挽回的余地。那时候,朝廷集中精力攻打高丽、百济,没有什么资源支持,所以曾军使的策略只能是维持,不使局势进一步糜烂。曾军使也不是什么都没做,出兵稳定沙县的局势,收服了沙县与虔州结合部的黄连峒,设黄连镇,阻止泉州本地人向北扩张势力。

    丁儒介绍,本地人与山下的户籍人口,姓氏差不多,主要有张、林、郑、何等大姓,以及一些小姓;唯独盘、蓝、雷、钟、谷等姓氏,坚称是盘瓠与辛女的后裔,其他本地人也沿袭这个说法,自称山瑶,甚至习俗都趋于相同。丁儒觉得,人们为了逃避税赋、劳役,没有什么不能做,假借为本地山瑶,相互通婚几代人,后裔都会信以为真。

    不管怎么讨论,众人都认为那里的文明程度不低。有人鄙视刀耕火种,却有不少人支持,认为自己要是有大片地,也会刀耕火种,谁愿意劳心劳力去伺候庄稼地?

    听了丁儒的介绍,陈政没再谈及其它,邀请丁儒留下来效力,职位不变。曾镇府乞骸骨致仕,还是要在泉州生活;丁儒学问不错,距离科举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基本没什么希望,所以答应了陈政的邀请。

    众人离去,陈政、许陶拉着孬蛋商量,怎么接手经略军。孬蛋没想明白,你们找我干嘛?啰嗦了很多废话,孬蛋就是不开窍,许陶问道:

    “孬蛋兄弟,你去接手怎么样?”

    孬蛋似笑非笑地看向陈政,陈政笑着说道:

    “孬蛋兄弟,这活还就你去合适,怎么样?那可是四品的官职。”

    孬蛋兴奋地问道:

    “马上升官?”

    陈政尴尬地笑了笑说道:

    “孬蛋兄弟,你没听说过,参议得失、参知政事、平章事、同三品等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