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神都卦仙 » 第八章 泉州风云(上)

第八章 泉州风云(上)

    仪凤元年(六七六)八月,敕:“桂、广、交、黔等都督府,比来注拟士人,简择未精,自今每四年遣五品已上清正官充使,仍令御史同往注拟。”时人谓之南选。

    新任的泉州都督府、泉州刺史府等五品以上官员,全部由朝廷委任;五品以下官职,仍旧由都督府从本地挑选。

    泉州港初开,陡然繁华,官府治理未能及时,治安紊乱,走私猖獗,偷税漏税,官商勾结,贪腐等现象严重。新任官员想要整顿秩序,却处处碰壁,连手下的官吏都阴奉阳违,更不用说那些商贾;可以说,上任的三把火并没有烧起来。各级官府将泉州的现状奏报朝廷,提出治理方案,欲借朝廷大旗,打开局面。

    唐朝的官员每年考核,想要得到上等,想要升官,必须做出业绩,不是说有关系、后台就可以随意升迁;所谓的关系就是就职一些容易过关,容易有业绩的地方。也有些官员,为了得到好的业绩,不惜动用背后的势力,帮自己做业绩。所以才会有朝廷高管,经常告诫年轻官员,不要锋芒毕露,要懂得韬光养晦;也就是说,一些业绩来源于竭泽而渔。

    混日子的官,只有特殊人员才能做;一般人做官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是人人都是刘仁轨,降职为白身以后,还能东山再起,一般都不会有好结局。

    仪凤二年(六七七)正月庚辰,京师地震。

    这是人人忌讳的灾难,预示着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折冲府与地方官场是两个系统,没有什么冲突。泉州开海以后,几大折冲府有了闲钱,山里的本地人也变的富裕,陈政做到了当初的承诺。本地人很清楚,放弃游耕,到山下定居,即便有租、庸、调,所得也比山上好得多。想要定居,需要足够的人力,筑堤、修渠、造田。现在有折冲府与洛阳社的帮助,可以用未来的产出作为报酬,支付一定的费用,由折冲府组织人力垦荒。这样的做法,皆大欢喜,包括地方官府。人口的增加是官员业绩考核的重中之重,有时候比税收的比重还要高。

    折冲府与本地人关系融洽,到处都是亲戚,但山里的情况复杂,并不是所有本地人,都仰慕山下的生活。所以,折冲府设立的兵站很重要,正是兵站的戒备与震慑,才使得山区有了秩序。陈政整天下地干活,基本不管军务,在他嘴里,这都是琐事,许陶做主就可行;所谓的做主就是调配士卒戍守,巡视士卒的状况。京师地震,许陶更加不敢懈怠,在外巡查的频次增加。

    尽管谨慎,还是出了意外,士卒将许陶的尸体抬回,脖颈中了一支毒箭。士卒叙述,巡查的路上,遭遇山贼,许陶不小心中箭。一般情况下,山贼看到唐军都绕道走,能够遭遇,也不知道谁的运气不好。箭沿着铠甲的缝隙射入,许陶的运气实在太差。

    陈政很愤怒,想要带兵进山剿匪。折冲府出兵的手续繁琐,要刺史、甚至都督同意才能出兵,所以陈政第一时间外出办理手续。折冲府的子弟不理这一套,自己组队,以打猎的名义进山。听到消息的新罗也不甘示弱,孬蛋的儿子孙元御,带领一批子弟、本地少年进山。

    折冲府的装备有严格限制,只有接到军令的时候,才能从武库领取。同时,装备也是一笔糊涂账,很多都以折损的名义报废,改装成可以合法持有的普通兵器。子弟兵的装备并不比正规军差多少,比山贼的精良。

    五路子弟兵从五个方向进山,压缩山贼的活动空间。孙元御由西向东,从山上向山下围攻;为防止山贼逃进潮州界,大体沿着州界行军。山路难行,要不是有亲戚做向导,路都很难找到,不小心的话,会把自己迷失在大山深处。一路行军,不时有亲戚传递消息,可以说,山贼基本上无路可逃。可惜的是,许陶战死后,很多山贼感觉形势不妙,提前逃进潮州,真正被围剿的都是小股山贼,或者说业余山贼。

    子弟兵包围了深山中的几个山寨,有可靠消息,里面躲有山贼。山寨很强硬,不肯放人。有亲戚前去劝降,听到许陶大将军战死的消息,几个寨主感觉事情太大,放弃抵抗。寨主改变态度,整个寨子的人瞬间变脸,从凶相毕露,变成无辜、凄惨的良民,开门投降,交出山贼避灾。经过严刑逼供,山贼确实不清楚袭击事件,也没有机会知道,子弟兵才放过山寨。作为惩戒,山贼一定要抓走,到折冲府做苦力赎罪。其实,做苦力都比山寨的生活条件好。

    不清楚什么道理,一个山寨十分强硬,不管怎么劝说,都不肯投降。无奈之下,子弟兵架起强弩,压制防御力量,其余人用弓箭放火。时间不长,整个山寨燃起熊熊大火;本以为会有人逃窜,谁知整个寨子化为灰烬,也没见到一个人影跑出。第二天,一场大雨浇灭余烬,子弟兵进去查看。看得出来,百十号人全部自杀、他杀,尸骨又遭大火焚烧。围剿完毕,抓捕到几十个业余山贼,却没能找到正主,许陶的死因成迷。

    许天正袭许陶勋位,按规矩,请哭假三年,为父守孝。

    陈政到底没拿到出兵文书,感觉很憋屈,与地方官有了矛盾。办完许陶的丧事,陈政病倒,卧床不起。陈政今年六十一岁,身体健壮,请来的几位医师都说是急火攻心,病不重,喝几副药,休息几天就会好。各折冲府的将官要留下守护,被魏敬老太太劝回。孬蛋好歹记得一些药方,看了医师开的药,也觉得无大碍,带着手下将官回新罗。

    跟九品县尉时期比,孬蛋的派头大了很多;出去这么多天,太辛苦,整天到大樟树下乘凉、喝茶、休息。快五十岁的人了,老腰总是不自在,想着多休息几天就能恢复。谁知道,不到三天时间,接到急报,陈政病逝。

    孬蛋愣了,这都能病死?琢磨了一晚上,第二天,让儿子孙元御主持新罗大政,带着很多将官下山,随行的护卫都是火长。到了陈家,得知陈元光袭勋位。

    可能对火米情有独钟,陈政命名自己的屯田处为火田村。新罗距离火田村最远,其它折冲府的将官早一步到齐。几个月之内,两个总管去世,众人都很悲愤,却无从发泄,只能嚎啕大哭。办完后事,魏敬老太太让陈元光出面,请所有都尉喝茶;五个折冲府,十五位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