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神都卦仙 » 第四十三章 进退之间(上)

第四十三章 进退之间(上)

    贾敦实比太宗大十岁,比渊盖苏文大十三岁,差不多是大唐最老的官吏。连年的灾荒,百姓苦,贾敦实也苦,每天想的都是到哪里找粮食。怀州背靠太行,境内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因为富裕,养育的人口多,朝廷归之为雄州。这些年旱涝交替,灾害连连,雄州也缺粮,真不知道穷州的日子怎么过?

    粮食来源无非几条途径,官仓、义仓,朝廷的赈济粮,买粮。怀州富,朝廷不赈济,一切自行解决。不知道哪个朝代开始,形成一套灾民就食规则,一代代传承下来。灾民到州治、县治,官府、大户人家开粥棚,官府开仓放粮;灾难过去,给种子、口粮,送灾民回乡。

    几次大规模就食之后,贾敦实等官员感到形势不妙,发布刺史令,严禁运粮出州,违禁者斩。作为一州之长,最紧要的是保护好辖区的百姓;怀州以外怎么办,那是其他官吏、朝廷该头痛的问题。民间的存粮暂时不能动,官吏一致认为,最好先凑钱外出买粮,等钱花光,或者买不到粮,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再考虑动用民间的存粮。灾荒时期,抢钱容易,抢粮难。

    能找来的钱花完了,义仓空了,官仓空了,灾难依旧断断续续,没完没了。贾敦实猛然翻起尘封多年的年轻时的记忆,隋末大饥荒,演进成天下大乱,自己是怎么活过来的?民间的质疑、咒骂,官吏都能听到,听到又怎么样?只能想尽办法安抚,谁也不敢贸然捅破;激起民变,无论结局如何,自己都不会有好下场。贾敦实突然感觉到累,身心疲惫,一把老骨头,总想躺下休息,远离粮食、远离灾难。也许,最好的选择是回家养老。救灾这么多年,内心没有愧疚,对得起大唐,对得起百姓。

    开耀元年(六八一)冬,一场水灾刚刚过去,天,大寒。监察御史考评政绩的时候,贾敦实冻得瑟瑟发抖,问东答西,指南向北,心神不能定,老糊涂了。看到这种情况,御史暗示,该让位了,总不能让朝廷下诏赶走老臣吧?贾敦实猛然清醒过来,奏书朝廷,请求致仕。回到家乡,儿、孙欲请大医,敦实曰:

    “未闻良医能治老也。”

    终不服药。垂拱四年(六八八)薨,时年九十余岁。

    张仁亶无亲、无故、无关系,只能出苦力;每次灾难,都去管理一部分灾民。虽说没有管人的经验,书上有,兵书上更多。将几家人丁兴旺的大户灾民组织起来,挑出其中的青壮男女,作为骨干;再将所有的青壮挑出来,编制成军,以军规管理灾民。粮食总是有限,按古老的规矩,青壮先吃,其次孩童,最后老弱病残。起初的时候,为了一碗饭,灾民卖儿卖女;后来,儿女再也卖不出去,每天都有人饿死、病死。官、民均已麻木,按照惯例,处理尸体,避免出现瘟疫。老弱病残无喜无悲,看得出,还残存些许求生的意志,更多的却是死意。

    这个时候,心灵的寄托唯有神仙,道教、释教,其它各路正神、邪神,纷至沓来,各显身手。胜出的往往是释教,灾民最喜欢听因果轮回、西天极乐世界,更喜欢听因果报应。听到恶人、恶行,咬牙切齿;听到恶人遭老天报应,欢欣鼓舞、手舞足蹈。释教徒讲经,灾民肚子虽然饿,却百听不厌。教徒读书少,讲得并不好;人太少,应付不了太多灾民,张仁亶等精通释家经典的官吏,也经常开坛讲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

    开坛说法的过程中,总会有人长坐不起,喜悦中去往另外那个世界。张仁亶总是指着太阳,对众人说:

    “阿弥陀佛!我们该为他高兴,而不是无谓的悲伤。你们看到没有?天上的佛陀,接引他去往西天极乐世界!”

    头昏眼花的灾民,眼冒金星,万丈光芒之中,不少人大喊大叫:

    “我看到了,西天的大门缓缓打开,众佛陀在前引领,那个善良的灵魂紧随其后,缓缓飘进西天。”

    时间久了,死人多了,张仁亶等官吏,跟着那些释教徒,学会很多实用仪轨:做法事,念经,超度亡魂。

    粮食实在不够吃的时候,张仁亶总会接到命令,到大户、富乡去运粮。所有储粮的村子都一样,戒备森严,连官吏都不能进。这时候,青壮的武力值,决定粮食多寡;哪村、哪乡都不愿给粮,也没有哪村、哪乡敢拒绝,多少都会有收获。

    诚心拜佛并不等于忘记咒骂。很多青壮,自童年时候起,开始外出就食;很多老人,青壮的时候外出就食,眼看着自己,一天天老去。连续的灾难,让他们怀疑,是不是李家做了伤天害理之事,惹怒各路神仙;否则的话,为何老天要这样惩罚世人?谈论很隐晦,张仁亶等官吏还是能够听到;每当这个时候,人人紧张,官吏带领青壮,严厉约束,避免四处传播,激起变故。

    所有官吏都发现,释家经书最有用,能够化解灾民的怨气、戾气。说一千道一万,最有用的还是粮食。

    听到人相食的消息,张仁亶头皮发麻;刺史、县令感到事态严重,严禁传播谣言,为此,杀了不少不知深浅的官民。

    永淳二年(六八三),夏旱秋涝。冬天,天帝薨的消息传来,所有人,无论官吏还是灾民,齐齐对天吐气,紧张、忧虑一扫而空,身心变得轻松,仿佛最难熬的时候已经过去。

    又觉得这样做很不合适,有人带头,众人取出天天使用的行头,披麻戴孝,嚎啕大哭。人人委屈,人人伤心,谁都不清楚,究竟为什么而哭。灾难过去,官吏安排灾民,带上种子、口粮返乡,等待春耕。

    只要地还在,希望永远在,总能活下去,总能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