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神都卦仙 » 第五十四章 时移世易(六)

第五十四章 时移世易(六)

    香店、酒楼的生意都很好,康惠澄的心情却很差,经常一个人站在铺子里,呆呆地看行人。伙计们以为掌柜遇到了麻烦,小心翼翼,唯恐出错。康惠澄把知道的生意全部想过一遍,得出结论,什么生意都可以做,什么生意都不好做,都有倾家荡产的可能。怎么办呢?老仙的身影浮现在眼前,不是现在不三不四的和上型,而是以前的仙风道骨样:

    “按照卦象去做,一定要信命;不要尝试反抗,不会有任何好处。”

    康惠澄有些犹豫,先不考虑做什么生意,首先要确定,是否离开春晴店单干?耳朵里响起老仙那特别的腔调:

    “本卦,水雷屯,君子以经纶。变卦,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仔细盘算,还是想不清楚。看到闷闷不乐的夫君,石暮雨问了好几次,康惠澄都没有正面回答。是不是生意上出了大事?石暮雨没再问,拉着康惠澄外出散步,回忆少年时的往事。走到铜驼巷,两人猛然发现,又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桃花飞舞、柳絮飘扬;除了遥远的回忆,还有怒放的牡丹。看到雍容华贵的牡丹花,心情果然变的不一样,康惠澄问道:

    “暮雨,我们家要不要做点什么生意?”

    石暮雨诧异,同时松口气,原来是这么回事:

    “酒楼生意不好吗?夫君,别想那么多,又不是日子过不去,辛苦赚那么多钱干嘛?当初莫愁坊里,那么多挥金如土的洛阳少年,而今何在?怕不是被诛,就是到岭南打渔去了,有意思吗?”

    康惠澄点点头,本就没想从妻子嘴里得到好话:

    “说的也是,还是养儿子重要,要不要赚大钱,等儿子选吧!”

    康惠澄想开了,既然什么生意都不好做,干脆不做;做个人人羡慕的掌柜,也很不错,何况还有一个酒楼。石暮雨却是另外一番心思,总是在想,夫君怎么了,是不是活的太闷,有了其它想法?

    石暮雨想不清楚,找姐妹闲聊,旁敲侧击,得出结论,男人就是男人,不管什么种族,跟汉人没两样。既然如此,还是按照汉人的习惯,找个小妾,多生几个孩子;不然,赚那么多钱做什么?想到就要做到,石暮雨千辛万苦,在邙山一个小村庄,找到一位小户人家女儿,花了些许银子,说定亲事。

    康惠澄听说后,坚决不同意,严词拒绝;石暮雨再三劝说,康惠澄实在推脱不掉,勉为其难,将小娘子抬进家门。好了,什么都不用想,一心一意养孩子吧。

    锦上添花,南市香行出钱,在龙门山建造的佛窟完工。康惠澄以为,需大办特办,借此张扬香行的声誉。香行会员太少,安僧达从北市找人凑数,孙元楷、王思泰等人补了些钱,名字刻入佛窟。

    永昌元年(六八九)三月初二,香行邀请各大佛寺、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以及众多的胡商,举行了盛大的开光仪式。有意思的是,参与的人信仰各异,释家为主,道家、西域各教派均有信徒参加。这个时代,朝廷依旧秉持太宗的理念,“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群生”,允许西域各教派自由传教。西域族群复杂,信仰更复杂,其寺庙称三夷寺,有波斯经教寺,火祆教寺,摩尼教寺。大食崛起,大食法也传入中国,虽然没有公开传教,也在亲朋好友中传播,在商贾圈子里,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盛典结束后,阿罗憾主持,在立德坊分别举行了祆教、经教、摩尼教盛会,期望通过特定仪式,让汉人对胡商群体的观感有所转变。阿罗憾深知复国无望,安心在大唐做官,俨然成为中国胡人的领袖。阿罗憾告诉众人自己最新的感悟:居于中国即中国,无论大食、波斯、天竺还是其它。商贾是最开明的群体,不是逐水草而居,而是逐生意而居。哪里有生意,哪里即是心安之处,秉承心安之处即吾乡。习惯了大唐的繁花似锦,再回人烟稀少的家乡,除了寂寥还有寂寞。与家乡做生意,倒是最好的赚钱门道。

    朝廷开明并不意味着信徒开明。近些年,释教强势,以薛怀义为首的信众,四面出击,打压其它教派,首当其冲的是道教,其次是波斯经教。道家与释家争斗几百年,各有兴衰,并不在意一时的弱势。经教徒不同,觉得世道艰难,苦不堪言。因为这个原因,寓居洛阳的一部分西域人,想要离开,寻找其它更合适的居住地。

    西域人经商的多,种地的少,商路时断时续,对其影响极大。亡命之徒可以趁此机会发大财,正经商贾不愿意冒险,何去何从,成了聚会中谈论的焦点。一众胡商达成共识,不能坐吃山空,必须开拓新商道,而海路成为唯一选择。阿罗憾代表朝廷,从胡商意,出面协调,买舟南下,准备游历登州、扬州、泉州、广州、安南等地,寻找机会。朝堂的风暴虽大,丝毫不影响胡商的热情;倒是康惠澄,已经下定决心,留在洛阳养孩子,没有了找商机的冲动。

    悲剧的是北市商行,捐建的佛窟已经完工,因为李怀璧、刘德两位社老流放安南,众商贾群龙无首,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观望。

    离石城酒楼不远的地方,有座大宅,是薛怀义休息的地方。一般来说,薛怀义喜欢呆在白马寺,因为经常有事皇城,所以需要宅院休息。最近,薛怀义升官太快,变的晕晕乎乎。前几天,神皇封他为大总管,带兵北讨突厥。薛怀义疑惑,却不敢问,自己能行吗?确实没底气。换上戎装,对铜镜看,确实威风,比和上装更威武。俗话说,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到哪里显摆呢?还是到大槐树下,让老头们也看看威风凛凛的小宝。

    身边的小侍从,当了几年和上,都变的肥头大耳,跟佛像似的,换上戎装,个个雄健有力。神皇给的宦者,虽然瘦,却不弱;换上戎装,少了阴柔多些阳刚,看起来也很不错。薛怀义大手一挥,率先出门。

    大宅门外,碰上老乡侯思止。薛怀义有点烦他,从不给好脸色,这次不知道又是什么事,总归是没事找事。薛怀义不理那么多,点点头,继续前行。侯思止有些门道,大字不识一个,迁为游击将军。朝堂面圣的时候,神皇问:

    “欲与汝御史,人云汝不能识字!”

    侯思止答曰:

    “獬豸亦不识字,而能触邪,陛下用人安事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