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神都卦仙 » 第八十一章 无为的真谛

第八十一章 无为的真谛

    大槐树下人来人往,年纪大的去世,年纪小的补充,如后浪推前浪交替。孙圪垱几个老头身体好,活的年头长。猴子王柔中不久前去世,剩下老仙、石头以及远在杂罗的孬蛋。孙圪垱第二代年纪差别大,大的超过六十,小的才四十多岁。年过六十的不愿意管事,让下一代上手,管家的孙元粟、管商的王思礼都是如此。孙圪垱人多、店过、摊档多,收入颇丰,在洛阳也算不错的家族。不缺钱花不等于好管,孙元粟与王思礼头疼,自己年青的时候,那么老实、听话,新生代怎么这样?想不明白不多想,让后辈操心去吧。

    王元翼年轻,也年近五十,精力不济,管清风千里香与清风香料作坊,有些吃力。作坊必须由王家,至少孙家人来管,这是规矩;店铺不同,觉得子孙不成器,不想他们败掉生意,想选非家族伙计做掌柜。选来选去,选中李始,让他做店铺二掌柜。掌柜收入高,是不是坑,李始都不会推辞。李始媳妇是孙圪垱人,虽说不是直系,好歹有点关系,是王家不知道拐了多少个弯的亲戚。店里的伙计大部分都是拐弯亲戚,有亲戚不乐意了,私下问,为什么选李始?王元翼笑呵呵地说道:

    “小子,慢慢体会,慢慢想,等你想明白了,就有能力出去开店。给你讲你也不会明白,反而更糊涂,自己想吧。”

    王思礼、王元翼是伙计心目中的天,迷信他们说的话。拿出货比货,店比店的方法,比较自己与李始的差距。做事没差别,水平高低相差不大,待人处事也没差异。究竟差在哪?终于发现,李始家只有他一个丁口,店里最穷的一家人,要赚钱养家糊口,而不是自己花。伙计终有所得,暗自记下,以后不能太嚣张,花钱要适度,让人觉得自己没钱花。

    武周朝,灾荒少,人口稍多的家族,都有余粮、余钱,遇到小灾、小难,能够轻易应付。前几年,河南大水,受灾的地方不少,义仓、常平仓充足,没听说有灾民外出就食。去年神都大雨,洛水坏天津桥,也不痛不痒。今年三月,倒春寒,大雪;到了夏天,又旱。歉收而已,除了孙元粟等管种地的家主,没人当回事。听说关内、河东旱情严重,也没什么大不了,没有更多的灾荒信息。

    铸九鼎后,时间不长,恶钱又多起来,粮价虚高。听说圣神皇帝想让僧尼捐铜钱,建大佛,狄仁杰出面劝说,没能做下去。投机恶钱的人想不通,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如何是好?孙元粟笑着提起孙小豕:

    “要是小豕从父还在,这次亏大了。”

    大槐树下开始想,朝廷会用什么办法消弭恶钱。多年以来,朝廷用尽各种办法回收恶钱,总会有小豕那样的人,投机赚大钱。想来想去,一直到狄仁杰薨,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屯集恶钱的商贾,害怕掉进沟里,想办法出手;没赚到钱,至少不会亏。

    武荣州新任刺史不会想这些俗事,那是该户部考虑的问题。刺史公没有做刺史的经验,不知道如何把握大局,请教后台。后台回信曰:

    “明道德,悟无为,藏富于民。”

    短短十个字,都认识,就是不明其意。做了这么多年县令,刺史公也有亲信幕僚。几个人围着十个字,苦思冥想,你一言,我一语,终于凑出真谛。如何藏富于民?少收税。税由朝廷核定,刺史有什么权利减税?幕僚之间无话不可说,有人笑着说道:

    “无为,任由民去做而官不纠。民会怎么做?种地的藏田地、藏丁口,少交税;商贾做改账、走私,逃税。如此而已,还能有什么?”

    刺史公开窍,觉得后台真是高明。管的太紧,跟洛阳、长安一个样,谁会来你这里生活、做生意?愁眉苦脸变成悠然自得,示意幕僚继续。幕僚接着说道:

    “道德,有老子的道德,有孔子的道德。孔子的道德一曰规矩,不管是朝廷规矩还是民间规矩,都要严守。有秩序,有预期,百姓才有安全感,知道该怎么做,这是兴旺之基础。”

    刺史公乐了,不就是黑道、白道都有规矩,说得那么复杂。幕僚继续说道:

    “孔子的道德还有一层意思,仁、义、礼、智、信,要让每个来武荣州的百姓,再艰难,都能活下去。老子的道德更简单,一个地方要发展,需厚德载物。要想办法,不让百姓将赚来的钱藏在家里,埋在地里,花在他乡,要花在武荣州,这才能打好基础。”

    其他幕僚也乐了,说这么多弯弯绕,不就是赚钱,然后花钱盖房子、垦荒、修桥补路吗!

    刺史公明晰自己的大政方略,怕官吏不懂,找来训话。谁知道,刚开头,官吏劝说道:

    “武荣公,我们明白你的苦心,知道该怎么做!”

    刺史公疑惑,真的明白?让幕僚打听。原来,无为的刺史、县令多了去,南安县特殊,久不久严打一次,搞的风声鹤唳,很多手段没人敢用。了解到更具体的详情后,刺史公强调:

    “道德,道德,盗亦有道,况武荣乎?”

    于是,从府衙到山野,人人皆知,刺史公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很明确:

    “赶紧发财,我无为,不等于后来者不管!”

    卖苦力的都知道,不知道谁家的老子说过:我无为,而民自化。苦力怎么自化?当然要自己定规矩。以前,碰到不服规矩的,都是拳头定胜负。刺史公要规矩,不能在人多的地方打,必须约架于人迹罕至之地。或者用其它方式,比如擂台比武,争雄南安。

    最机灵的要数走私客。泉潮之间,历来都是走私之地。而今,刺史公明里暗里暗示,不抓走私;不会利用这个机会,不是白活了?这种走私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大宗货物走私,必须商贾、官吏配合,才能做成。有专业牙子,深悉朝廷规矩,与各路官吏、商贾,协商流程,整出一套指南,高价出售。这种东西,历来都是附耳倾听,出我之口,入你之耳,无凭无据,所谓的锦囊妙计也。

    洛阳社之流的商贾,不会碰走私,但也不会拒绝洗白的、经过官方认可的货物。武荣州刺史公,祭出“无为”大招,天下无敌,各路英豪纷至沓来,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意。

    看舆图,适合走私货的地点,除了南安外海的岛屿,还有漳州、武荣州交界之地。谁都说不清,应该漳州管还是武荣州管;两方刺史公都不想管,任由百姓自我发展;龙溪出海口附近,成了有名的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