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神都卦仙 » 武周革命为那般:唐宋地图斗

武周革命为那般:唐宋地图斗

    曌王布天下棋局,引唐宋地图争斗,谁对谁错?

    日月怜世间沧桑,牵东西气运轮转,潮起潮落。

    高宗崩于洛阳,武则天临朝称制,裴炎第一个跳出来搞事;高宗尸骨未寒,提议废黜皇帝。武则天被逼妥协,还是另有想法,无从得知;没有任何波折,提议得到认可。前去囚禁中宗的裴炎、程务挺、张虔勖,都是否定裴行俭东突厥方略的主力。这次废立,动摇大唐国本,导致徐敬业等失意军功后裔、文学之士,联手反叛。超出徐敬业等人的预料,没有天下英豪群起响应,如隋末一般。叛乱很快平息,而裴炎、王方翼、程务挺等大批文武被诛杀。这时候,又遇灾荒,李唐宗室趁机叛乱,同样被轻易平息。

    东突厥对大唐失去念想,如同养蛊一样,通过残酷的内斗,形成统一、强势的新突厥,持续寇边劫掠,实力越来越强;最强盛的时候,几乎恢复到大唐之初的荣光。薛仁贵起复守边,击溃突厥一次进攻,却死于军帐,真的莫名其妙。后来,黑齿常之为大总管,同样数次击退突厥,却出现爨宝璧事件,傻傻地带兵深入大漠、草原,摆出一副接受突厥投降的架势。结果是全军覆没,武则天诛杀爨宝璧。自从东突厥叛乱,出征的主将,无论胜负,均被诛杀、流死。这不可能是武则天一人所为,唯一合理的解释,有不少势力希望东突厥强大;武则天怎么想,看不清楚。

    武则天数次派薛怀义做大总管,领兵出征;奇怪的是,东突厥全部避而不战。究竟是害怕,还是勾连、默契,不得而知。京兆韦家的韦待价,不愿意做被人嘲笑的宰相,要求出征西域,却遭遇萧嗣业类似的遭遇,粮道被断,大军溃败。总之,西域利益复杂,争斗激烈,有势力不愿收复安西四镇;凡参与的大将,包括后来的王孝杰,都不明不白死去。

    在此背景下,借由薛怀义带兵出征之机,酷吏出手,清洗军方,包括黑齿常之在内,数位大将被诛。武周在这种乱局之下,以革唐命为号,代替大唐统治天下。武则天自名“曌”,被释家尊为弥勒佛下世。弥勒佛下世,意味着末世,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灾荒;而武周武则天,为救世之主。

    武周立,除了稳定朝局的争斗,最重要的争斗与西域有关。这是路线方针、国之大政的争斗,掺杂着个人利益、家族利益、地区利益,异常残酷。酷吏在其中做刀,替各方杀人,大局被武则天牢牢掌控。从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展示的证据可以看出,武则天更在乎武、李的稳定与传承;因此,路线之争,在朝臣之间展开,波及到皇太子之争。这其中有一股不小的势力,以陈子昂等白衣公卿为代表,主张朝廷收缩战线到中国境,放弃以外的地域,包括西域。这批人的结局不太好,背负各种罪名,甚至耻辱的名声,如乔知之、杜审言。另外一批实力派大臣,以狄仁杰为代表,虽然反对占有西域等中国以外领土,更在乎朝局、国家的稳定,被武则天重用。从中可以看出,武则天对路线之争真的不在乎,只在乎稳定、传承。什么是中国?一群种地、桑蚕、织染,靠自己的辛劳,过安稳日子的人联合起来,形成的组织。

    翻开大唐地图,与北宋地图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武周朝争斗的内容,无非大唐、大宋地图(大宋版图再加上燕云十六州)。从结局看,洛阳、长安几次被屠戮,而北宋失败一次,失去开封。三座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都没逃脱覆灭的命运,积攒无数年的财富,一朝散尽。从这个意义讲,慈禧最聪明,既然你们想抢钱,给你们吧;钱没了,朝代没了,皇帝退位,留下四亿多人口。

    武周之初,武则天究竟想武周万代,还是还国祚与唐,没人知道,大体维持着儿子与侄子之间的平衡。偏偏,朝堂之争延伸到太子之争,杀人都不能止。大戏从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开始,又击退吐蕃首领勃论赞刃,致使赞普诛杀勃论赞刃。这使得论钦陵家族压力倍增,亲自带兵入侵临洮。王孝杰再次带兵迎战,却迟迟没有战果;武则天派娄师德为副总管,有逼迫王孝杰出战的嫌疑。结果,汉军大败,王孝杰、娄师德被贬。

    几个月后,契丹叛乱。这次叛乱有些怪,武周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反叛,而国力恢复的时候,找借口反叛,时机值得怀疑。结果是,第一批出战的汉军全军覆没;第二批,王孝杰带大军出战,被人阴死,先锋覆没。武则天分别派武三思、武攸宜、武懿宗各自带大军围攻契丹,同时起复娄师德、狄仁杰、李绍德、来俊臣等一大批被贬大臣。

    奇怪的是,各路大军坐观契丹肆虐河北,而不出战。表面上看,武则天被迫诛杀来俊臣、李绍德,一个酷吏,一个坚定的李唐派;战局迅速扭转,东突厥出兵袭击契丹大本营,乱契丹军心,奚人判契丹,与官军前后夹击,瞬间破阵,契丹叛乱平定。

    战乱结束,狄仁杰等强势回归,与诸武展开太子之争。武则天仅仅接庐陵王回洛阳养病,依旧没有立太子,扔是李旦做皇嗣(这个时间点叫武旦)。

    东突厥找茬,借口武周骗其女嫁给武家而不是李家,悍然出兵攻击幽州、朔州。不知道哪里出问题,突厥默啜竟然走恒岳山路,袭击蔚州,夺飞狐县,走飞狐陉进河北定州。局势类似契丹叛乱,所有派出的军队,均远观突厥屠戮河北百姓,无人出战。

    关键时候,看似武则天再次被逼无奈,先有最想做太子的武承嗣病死,后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命其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击默啜。默啜自觉,听闻太子挂帅,狄仁杰出征,立即带突厥兵退出河北,无官军围追堵截。貌似狄仁杰大呼小叫,领十万兵,跟着马屁股掀起的灰尘追赶,没追上。

    大局已定,谁是棋手?看不明白。从武则天所坐的椅子,稍微看出些端倪。作为家长,必定将产业交给儿子,不可能给侄子。这个过程,须看天下大势,在李唐?在武周?通过两次战争,各派被迫选边站队,李唐胜。李唐的根基在关内,不愿意放弃;但关内狭窄,产出低,需西域商道吸引全中国之财富,流入长安。

    很明显,司马光不支持这种观点;这也代表了大宋的主流观点,不是没实力占领西域,而是不愿意。从某种意义讲,燕云十六州的归属都值得怀疑,大宋真的没能力占领?

    中国传承有序,即便小族群出身,做到皇帝,同样承继历朝历代形成的规矩,以为正统。中国的观念、路线之争,常常超越时空。1861年,咸丰帝驾崩,慈禧等通过残酷的辛酉政变,结束路线之争。慈禧从此掌握大权,洋务派得势,中国的国门,真正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