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神都卦仙 » 第九十一章 革革命命(上)

第九十一章 革革命命(上)

    大足新潭启用后,瀍水码头秩序井然,北市货运畅顺,日趋繁华。香千里生意同样兴隆,二掌柜李始,调升为清风丝帛店掌柜。

    多年以来,孙圪垱与内府监数位巧儿匠关系密切,来往频繁。在其帮助之下,改良桑蚕品种,提高蚕丝品质,提升织、绣、染技艺。与此同时,也为孙圪垱培育出自己的巧手匠,丝帛水准达到北市顶流。东西好并不意味着收益好,清风丝帛店的主力品种依旧是赋税用绢、绫、絁,算下来,因为成本提高,收益反而不如从前。得益于销量提升,能够维持以前的收益;在北市,可以归为经营不善的店铺。

    隔壁晓月丝帛店生意很好,店比店气死人,无论怎么做,大商客顶多扫两眼,不肯光顾,更谈不上买卖。这种现状让孙圪垱各家主很苦恼,几年之内换了几任掌柜,都不起作用。想从别家店铺挖角,生意好的不屑一顾;找康惠澄,也不愿意来,明说没那个能耐。

    李始不懂丝帛,虽然是掌柜,掌握生杀大权,也逃不过伙计的指指点点。没办法,从头学起,跟妻子、母亲学,到织染坊请教巧儿匠。学了不少东西,对生意毫帮助,收益不见好转。有些家主看不到前景,焦躁之下,再次提议换掌柜,要不怎么办呢?大掌柜王思礼告诉众人:

    “咱们换了不少掌柜,都不起作用;我看啊,再换下去也没用。不要再换了,坚持下去,说不定有意外之喜。也不要小家子气,提高桑、蚕、丝、技艺不容易,这是家族的长期利益;为了那俩小钱,返回过去,毫无意义。最重要一点,你们缺钱吗?我们不缺钱花。”

    大掌柜的话还是管用,孙元粟支持,众人接受现实,不再想赚钱之事。想想也是,要是生意好做,洛阳人不都发了大财,哪里还会有乞丐?

    李始不知道差点丢了饭碗,仍旧闷头苦干。当初做香千里二掌柜,那是人见人爱;现在呢,难以遇到好脸色。两个王老掌柜人不错,见面总是脸皮笑,李始都替他们难受。这一切,让李始背负巨大压力,而伙计不考虑这些,经常指责售卖方法不对,店铺才不如人家。一般人听不到的最后一句,才是关键所在:收入太低。清风丝帛店汇聚了孙圪垱最差伙计,包括刚入行的学徒。

    商贾最不关注朝政,只关注一切与赚钱有关的消息。朝堂争斗,只要不牵扯商事,没那个商贾关心。退休后到大槐树下纳福,想不明白,一群老不死,关心这些干嘛?时间长了,逐渐进入角色,变成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人,比那些老糊涂还积极。为了自身与大槐树下的安全,年轻老头首先要学会整套暗语,这样才能听懂别人说什么,才有机会发表看法。

    最近几个月,数位宰相离开洛阳做外官,朝廷又擢升数位补充,大槐树下目瞪口呆,不明所以。庶民忌谈朝政,一直以来,大槐树下并不怎么了解公卿、朝堂;因为张氏兄弟太过显眼,权势远超薛怀义,才了解到一些表面纷争。这番大调整,确实看不懂,觉得圣神皇帝宝刀未老,很厉害。

    长安四年(七零四)秋九月已后,天气骤冷,日夜阴晦,大雨雪,都中人有饥冻死者,令官司开仓赈给。

    恶钱泛滥,物价攀升,人多工少,城内的日子愈发难过。一般情况下,有街坊邻里、寺庙照应,又有那么多商贾、显贵,乞丐的日子都不会太差,很难冻、饿死。现在需要官方赈给,情况有些严重。

    长时间的阴晦天气,大槐树下今不如昔,人烟冷落;离得远的老头都不愿意出来,剩下北市及附近里坊的,仍然风雨无阻。大雨雪,天寒地冻,老头们窝在茶铺里,感觉特别不舒服。四海升平,外界消息少,只能靠笑话、传奇打发时间。

    释家经过薛怀义时期的巅峰,势头衰落,道家、经教略显活跃。大槐树下随之变,看老仙不舒服,嘲笑其不三不四,实在不像和上;整天念叨,算卦的道士更顺眼。这年头,工具不好用,剪头发、剃胡须都是大工程;嘲讽多了,老仙的老脸挂不住,也不想再遭割肤之痛,自阴晦天气开始,不再费事去发、须。几个月时间,头发长到披肩,配上和上装以及养出的慈眉善目,更加不三不四。老头们每天都要花时间,品鉴老仙,等老仙将要发怒,才转移话题;到了第二天,依然我行我素。

    进入腊月,阴晦天气如故,外加断续大雪,人们都想不起日月星辰的模样。大槐树下有新说法,“仙师”不好听,还是老仙顺口;和上装难看,不如道士装飘逸。老仙从孙圪垱窑洞里,翻出快要霉烂,十几年没穿过的百衲道袍。为了慈眉善目,身体发福,旧装穿起来很紧,撑开几道破口,又被嘲笑。没办法,只能让村民再做一件;时代不同了,百衲道袍也要养眼。收拾停当,大槐树下依旧叹息,老仙不再是以前的老仙,道袍再合身,也变不回记忆中的仙风道骨。看来,气质也要改变,才能顺应潮流。

    新年将近,朝堂战火再起。传闻,圣神皇帝寝疾,居长生院,宰相不得见者累月,惟张易之、张昌宗侍侧。疾少间,崔玄暐奏言:

    “皇太子、相王,仁明孝友,足侍汤药。宫禁事重,伏愿不令异姓出入。”

    圣神皇帝曰:

    “德卿厚意。”

    张易之、张昌宗见太后疾笃,恐祸及己,引用党援,阴为之备。屡有人为飞书及榜其事于通衢,云:

    “易之兄弟谋反!”

    圣神皇帝皆不问。

    张易之榜贴在进出洛阳城的要道,整个洛阳人都知道,张易之兄弟是朝堂奸佞,民愤极大;否则,怎么会有人到处张榜,让世人得知其阴谋?人们终于明白,物价高涨,天气阴晦,挨饿受冻,都是奸佞惹得祸,这是天怨人怒。

    冬十二月辛未,许州人杨元嗣告:

    “张昌宗尝召术士李弘泰占相,弘泰言张昌宗有天子相,劝于定州造佛寺,则天下归心。”

    这次上告事件,朝廷捂得很紧,没有太多消息传出;隐约有传言:

    宋璟等苦谏,圣神皇帝不听。寻敕宋璟扬州推按,又敕宋璟按幽州都督屈突仲翔脏污,又敕宋璟副李峤安抚陇、蜀;宋璟皆不肯行。

    传闻,李峤、崔玄暐上奏:

    “往属革命之时,人多逆节,遂致刻薄之吏,恣行酷法。其周兴等所劾破家者,并请雪免。”

    司刑少卿桓彦范又奏陈之,表疏前后十上,圣神皇帝乃从之。

    长安五年(七零五)春正月壬午朔,赦天下。圣神皇帝制:自文明以来得罪者,非扬、豫、博三州及诸反逆魁首,咸赦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