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神都卦仙 » 第十二章 意外的三彩(下)

第十二章 意外的三彩(下)

    市场突变,对于陶彩来讲,是人生大事,成功或者失败;对于权贵人家,不过是没办法的办法。每家权贵的选择各不相同,以后的潮流如何,谁也不清楚,谁也不在意。权贵要的是世人的认可与仰慕,至于是什么,其实无所谓;需要很多钱才能买到,凡俗之人买不起,觉得高不可攀,这就是目的。

    陶彩预感到,老天留给自己的机会不会太多,力求争取到冥器的机会。冥器市场远不如家用瓷器。这么多年过去,彩瓷总是不被接受,只能说明,无缘于家用瓷器。陶彩与众工匠,力求满足权贵的愿望,任凭挑剔。即便提出更多不合情理的要求,陶彩从来都是拍胸脯,满口答应。二色不满意,那就做三色,甚至四色、五色、六色都不拒绝。样式不好看?那就改,直到满意为止。为此,陶彩还从石城酒楼,聘请到几位赝品高手,帮自己画出各种模板。

    几窑彩瓷之后,出乎所有人预料,市场突然爆发,似乎中国各地的权贵,都知道了洛阳彩瓷,全都跑来定购。有些人家为了抢货,甚至派奴仆住在孙圪垱。

    最初,邙山上有不少瓷窑试做彩瓷,而真正能坚守下来的,仅仅数家;邙塬瓷窑出产,属上上品。

    其它彩瓷窑再想重开,或者想新开彩瓷窑,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能够办到;没有几年时间,不可能满足贵人家挑剔的眼光。陶彩忙于烧窑,而王思泰看到远高于白瓷的收益,提出放弃白瓷,专注于彩瓷。有家主兴冲冲地问道:

    “生意这么好,这么旺,多建几口窑不是更好?”

    王思泰叹气,回答道:

    “要是天下的彩瓷都归孙圪垱,你觉得这生意还能做下去吗?”

    王思泰的意思很明确,两口瓷窑足矣。陶彩不愿放弃白瓷,觉得再搞一年半载,彩瓷成熟后,另找土质更好的地方,开新窑烧白瓷。

    彩瓷的火爆,让陶家成为中外闻名的瓷匠世家;对于孙圪垱来讲,陶彩的话比官府还管用。众家主强忍内心的贪婪,暂时放弃白瓷,全力做彩瓷;仅限两口窑,不再扩大。

    王思泰年过六十,可能是多年艰辛的缘故,身体还算硬朗。天降大运之后,身心猛然放松,感觉全身懒洋洋,提不起劲,什么都不想做。于是,向各家主提出,准备退休养老,将生意交给后辈打理。

    陶彩的时间紧迫,等父亲陶颜离开将作监后,自己一定要去接班。在此之前,一定要圆了自己唯一的心愿与执念;作为名满天下的瓷匠,白瓷是抹不去的污点,以后会常常被人提及,作为嘲讽的谈资。安排好子侄接手彩瓷窑,陶彩启程,周游河南府,也就是过去的洛州。目标很明确,走遍这片到处都有故事的地方,看遍这里的山山水水,找到适合自己手艺的烧瓷之地。

    一段时间以后,经过市场培育与互动,彩瓷的样式大体固定,以三色居多;权贵人家称之为洛三彩,而外国商贾称之为唐三彩。一如其它侈丽品,最好的三彩为大唐权贵所用,而次一等的为外国商贾所用。市井传闻,因为风水的缘故,孙圪垱专供权贵的那口窑,才能烧出珍品;另一口窑稍逊,只能出产高档品。

    孙圪垱各家主站在瀍水边,俯瞰洛阳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众人四顾,踌躇满志。香料、丝帛、瓷窑均已赚钱,一个村子而已,做到如此地步,夫复何求?唯一的缺憾,花了这么多年功夫,没能培育出一个有希望及第的子弟。从军的子弟同样没有高升的希望,孬蛋已成巅峰,让后辈仰望。以后怎么办呢?好好读书吧,兴许能读出一位名满天下的后辈。

    大槐树下的老头子已经超凡脱俗,对钱毫无兴趣;三彩再好,也没有自己的棺材好。以如今三彩的行情,凭多年交情,肯定能先于权贵拿到珍品。有意思吗?确实没有。这一代老头,比前辈过得好,因为经历过武周时期的风风雨雨,生活还是简俭,不喜奢靡。尤其近几年,皇帝采用多种手段,打压权贵的奢靡生活,给了老头子们最大的鼓励。而今,年轻一代商贾谨慎无比,无人敢提大槐树下的环境太差,需要提升档次以匹配北市的档次。

    近段时间,大槐树下将注意力再次集中于天灾。

    开元三年(七一五)六月,山东诸州大蝗,飞则蔽景,下则食苗稼,声如风雨。

    春夏之际,河南、河北大水;夏秋之际,又是大蝗。老头们忧心,要是蝗虫吃光了禾苗,日子该怎么过?皇帝曾经要求各地,重建常平仓、义仓,可近几年的收成都不怎么好,仓库空空如昔。遭遇蝗灾,民所能及,惟有地头田间,焚香祷告,求老天垂怜,睁开眼,看看人间。

    有消息传来,宰相姚崇提议,派遣御史到各州县,督促地方官府,组织人力扑捕蝗虫,烧而埋之。大槐树下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蝗虫是朝廷失德引起的天灾,需要的是养德,而不是无谓的杀戮。大部分人还是赞同姚崇的办法。其实,很多地方都有捕杀的经验;这次的大蝗,范围太广,一个村子一个乡毫无意义,需要上下一盘棋,整个山东齐动手,方有效果。

    朝廷组织,效果显现,蝗虫吃掉的禾苗不算多;大槐树下估计,收成能达五成。如此大蝗,不是一般灾荒,世人以为,是失德的征兆,大槐树下等待后续的故事。

    十一月丁亥,相州人崔子岩反,伏诛。乙未,禁白衣长发会。

    老头子打听到,崔子岩学则天皇后,假弥勒佛降世,广收门徒;由于徒众皆穿白衣,留长发,所以称为白衣长发会。其性质应当与当初绥州步落稽白铁余,假光明佛降世而起事,道理相同。这个年代起事,不可能造成大的骚乱。老头们从中品出味道,这次的大蝗,灾害不轻;入冬以来,天不下雪,大槐树下担忧,要是继续旱下去,明年的麻烦更大。

    还是有振奋人心的消息,再次证明,大唐确实不同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