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神都卦仙 » 第三十一章 钱呢?

第三十一章 钱呢?

    开元二十六年,令天下州、县、乡别置学,仍择师资,令其教授。

    对于穷困潦倒的穷书生,皇帝这道诏令不啻为救命稻草。作教习师傅,填饱家人肚子的同时,有足够多的时间读书,不会耽误选举试,是最理想的去处。

    到底能容纳多少读书人呢?穷书生了解到,中国在籍乡约一万六千八百,再加几千县城的里学,新建乡、里学应该超两万。这不是小数目,能消化不少穷书生。实际上,大家族都有家学,并不排斥乡邻蒙童来读书。这道诏令实施后,穷书生除了感念皇恩浩荡,还感觉到来自于童子的压力:读书人多了,自己乃至后辈,何去何从?

    石城酒楼的穷学生确实少了不少,留下的都是学问较好,最有希望及第者。康元石感到一阵疲惫,随着这代书生的退出,属于自己的时代终将过去。天宝元年(七四二),边塞诗人王之涣去世的消息传来,康元石忍不住将酒楼交给儿子打理,不再为酒楼的杂务烦恼,一心一意玩赝品。

    开元二十六年九月戊午,册南诏蒙归义为云南王。

    安南商贾终于等来特大喜讯,奔走相告,官、商同庆。走商云南十多年,李思洛始终止步于蒙舍诏;再向前走,有两条商道,一条向南进入骠国再西行到天竺;一条向西进入吐蕃。两条商道都不安全,山路崎岖、森林密布,小部落林立,正常商队无法通行;蒙舍诏因此成为方圆几千里内最大的集市,供各地商贾交易。商税丰厚、其它收入颇丰,蒙舍诏的实力因此强大。

    蒙归义的祖先有先见之明,高宗朝时既入朝臣服;此后几代人均入贡,接受朝廷册封。苦于吐蕃之患,朝廷在剑南道边地始终处于劣势,更加没能力去维持南部的云南。朝廷诸公以为,册封云南王,可以让南诏与朝廷站在一起,共同抵御吐蕃。借着大唐的名号,蒙归义统合六诏,徙居大和城,以武力威逼各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云南王。

    来自蜀地、安南的商贾,全力支持云南王,向西、向南占领大片领土,打通吐蕃及天竺商道。对上吐蕃后,借着朝廷的支持,蒙归义大获全胜,取得商道的主导权。南诏崛起,包括吐蕃、朝廷在内,获益者众多,所以能够长期维系。蜀道难,货物出关中、西域,不比云南容易;这样的情景下,剑南道的官吏、商贾,有极大的动力去维持云南王的统治,以保证商道安全。安南官府与商贾,也有同样的考虑,毕竟海商路更不安稳。

    李思洛年纪大了,再也走不动千山万水,只能留在安南,将走商的重任交给后辈。李、刘村天翻地覆,成了附近最富有的村子。然而,李、刘两家并没有扩大村子的规模,陆续将后辈送到泉州去生活。安南距离中原太远,朝廷未必有实力维持安南的安全;村子过于富有,成为肥羊,只有死路一条。李、刘两家将大部分利益转移到泉州,少部分利益留在安南,与周围本地人部落分享。因为这种手法,李、刘村成为当地的首领村,有足够的武力走商南诏。

    南诏商道扩充,晓月社得到的利益更多;苦捱十几年的安南晓月社商贾,终于盼来收获,先海商一步,走通天竺。钱多了,晓月社诸股东更有动力去种茶叶。在泉州耕耘数年后,众商贾才发现,种茶也是烧钱的买卖;不断尝试新地方、新品种,才能找到适合的山水、合适的茶树。没有实力的种茶人,只能凭借运气,其成功率与商贾的投入产出相当。

    时间进入天宝年间,市井遭遇一件前所未有的怪事,李始大掌柜与手下小掌柜商量无数次,也咨询过很多官吏,都不能参透其中的道理,不得不问计于大槐树下。

    现在是太平盛世,海内富安,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者虽万里不持寸兵。市肆井然,好钱为主力,恶钱不常见;长安、洛阳米斗不足二十钱,虽说比高宗朝贵了一倍,相较于宅院、店铺涨价幅度,还是便宜。

    这种情况下,恶钱增多,对商贾而言,再正常不过,不值得大惊小怪。让人奇怪的是,各地官府不允许好钱加价、恶钱折价,好、恶通用。商贾遵循一个道理,凡货物必然有价;铜钱也一样,不同成色的铜钱,市井会给出合理的价钱。这也是恶钱能够流通的前提,谁都不是傻子,可以骗过一、二个童子,不可能骗过整个市井。然而,朝廷破坏规矩,不让区分好、恶钱的价格,什么目的、什么道理?

    大槐树下论战好多天,才看出些许端倪。大唐人口已经达到巅峰,权贵、商贾之家赚到的钱太多,无新生意可做,无处可花,只能埋在床底下。这样的情况下,朝廷全力打压恶钱,富人会逐渐吸干市井中流通的钱。朝廷每年出产的铜不过二十五万斤,不够富人瓜分。这样下去,会出现大麻烦,远远超出恶钱之恶,市场会因为钱少而垮掉。

    朝堂诸公聪明绝顶,竟然能想出如此绝妙的办法。想想也对,现在走红的公卿,不是能打仗的将军就是理财能手,其手段之多,远不是张九龄之流能够理解。很明显,朝廷采用这种“阳谋”,给富人赚大钱的机会,让床底下藏匿的铜钱,自觉自愿投入市井去赚更多的钱。如果不这样做,钱将不钱。让钱贬值,还是用钱去赚钱,谁都明白应该怎么做。

    李始听明白其中的道理,继续追问,自己怎么做?大槐树下给出建议,将好钱挑出来留下,只用恶钱;或者用钱买货,找地方屯起来。说重点:以钱赚钱的生意,只有两类人可以做,权贵与亡命之徒。这是一门钱的生意,将好钱重铸为恶钱,套取其中的差价。无权无势的小商贾,看清楚大势,顺势而为赚点小钱可以。若有非分之想,结局只能是破家灭族!

    李始彻底明白,在世人眼里,晓月社始终是小商贾;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活下去的根本,不是什么钱都能、都敢去赚。与小掌柜商量以后,晓月社定下自己的策略,重点屯集货物;留下足够多的好钱,用来正常周转、应付突发事件。多余的钱,全部分红,让股东去头痛。

    大槐树下对钱毫无兴趣,仅仅因为好奇,才去争论其中的道理。老头子们更关心边地战事,一直争论,开元以降,唐军究竟变得更强还是更弱。根据了解到的情况,现如今凡镇兵四十九万人,马八万余匹。开元之前,每岁供边兵衣粮,费不过二百万;现在,每年用粮超过百九十万石,按照户八百五十三万计,每户平摊军粮二斗二升。多还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