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神都卦仙 » 第四十六章 士卒与部落(上)

第四十六章 士卒与部落(上)

    安禄山精通六种蕃语及汉语,语言天赋无与伦比;尽管如此,还是不能理解老仙的卦。老仙特意嘱咐,自己的命运是秘密,不能告诉任何人,以防不测。无奈,安禄山从书生哪里借来《易》自己读;数日后,安禄山彻底明了,一辈子都不可能通晓《易》,怪不得被称为群经之首。书没白读,收获还是有,“山风蛊”的蛊是毒虫王;北市老道没胡说,千万不能乱吃东西,万一吃到蛊虫,此生休矣!

    安禄山食量大,以前穷,吃不饱;如今的身家与长安、洛阳富豪没法比,吃饱肚子还不成问题。张守珪总觉得将士不能太胖,打仗不利索;借此说法,安禄山以瘦身为名,减少食物,也不再乱吃别人的东西。

    “地火明夷”: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理解明夷之象很不容易,偏偏牙郎出身的安禄山颇有体会:一个优秀的牙郎,需智计百出,善亿测人情,看准时机,下狠手宰割;安禄山肥而憨,表面上看起来,没人感觉到威胁,人见人爱。没这些迷惑人心的技巧傍身,所有商贾都知道你是既奸诈又黑心的牙郎,谁会傻傻地找你做生意?读《易》之后,安禄山更加明了自己的特长,将内慧外愚发挥得淋漓尽致,应用于方方面面。

    “蛊卦”的卦象很难理解:君子以振民育德。安禄山没有傻到以此“民”为天下民,那是皇帝与朝堂诸公所要考虑的民,与禄山何干?应当将“民”理解为自己的将士及辖区的民。幽、营之地混杂,四夷人处处可见;安禄山有语言天赋,才能与任何种族沟通。

    唐初,边地戍卒以府兵为主,每年轮换。刘仁轨征百济时,上表朝廷,府兵太苦,每年轮替不划算;高宗硬扛众朝臣“刘仁轨想造反”的反对声,坚定支持。等刘仁轨牧守临洮防御吐蕃时,府兵长戍数年成为定例。开元以后,皇帝逐渐废弃府兵,改为募兵,又重用胡人;此时此刻,边地戍卒成分复杂,四夷胡人、汉人募兵相杂其中。习惯大不相同的各族融合,形成各种稀奇古怪的习惯、规矩,屯、屯不同,村、村相异。开元初,各级将官还能把控各层级组织,避免出现小集团。各族大融合趋势下,无人能阻挡习俗交融之潮流;到了开元末,基层镇兵形成风俗、习惯各不同的小集团。按安禄山所知、所理解,每个基层小集团均类似于一个小部落,小部落再组成大部落联盟,形成佛塔状结构,节度使坐在塔顶上,与四夷各族的结构没什么两样。

    佛塔结构之下,节度使真的能掌控吗?只有一个办法,以所有镇兵共有习俗、利益为纽带,才有整合的基础。安禄山也曾请教过道德之士,如何教化胡兵,需要多久?道德之士有整套教化方法,至少需要两代人。安禄山心想,自己有那么长寿命、官命吗?没有!只能取另外一个“玄德”的意思治理:道生之,德畜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怎么操作呢?安禄山一直没能形成成熟的思路。

    张守珪为手下掩盖假军功案,成了朝堂整顿军务的要案。安禄山感念其知遇之恩,很想出手帮忙脱罪、减罪;其实,很多幽营大将都有相同的想法,都想出手。然而,众将得到消息暗示,张守珪倒霉被贬或者死去后,他所提携的将士都会得到好处。安禄山体会尤深,以前级别低,每日、每月、每年都能感受到来自张守珪的提携;到了如今的位置,每日、每月、每年都能感受到,来自张守珪有意无意的阻碍;张守珪倒霉,自己一定获大利!如此诱人的利益在前头,是人都知道怎么选择;何况,张守珪的确违反了朝廷规矩。

    果然,张守珪坐贬、去世后,人见人爱的安禄山成了皇帝面前的大红人,年年升官。官大了,椅子变了,安禄山终于想明白,如何“振民育德”。作为地方长官,一定要有手段带领“民”升官发财。靠种地发财?贵妃家杨钊屯田时的收益,没有几个屯军卒能够达到;结果如何?杨钊穷得没钱回家。种地是基础,必须种,但种不出富贵。军功一定要有,否则无法向朝廷交代,也无法向“民”交代。然而,东北与西域完全不同,西域军功太多,而东北太少,想尽各种龌龊办法也不能让“民”满意。安禄山重操旧业,找到一批商人,代表各镇军,到中国各商道做生意,用赚来的钱补贴自己与“民”。

    晓月社一直没办法插手东北的皮货生意,那里出品的珍贵皮货是权贵、富豪最爱。到了天宝年间,被李始驱逐的前晓月社大掌柜赵家找上门,推销东北夷特产,皮货、药材等。大槐树下奇怪,怎么这个时候会有变动?看看近几年幽、营变化,众老头子明白过来,东北势力大洗牌初步完成。于是,晓月社开了一家新店铺,专营皮货。至于珍贵药材,北市的药店就可以消化。贵重药材如人参、鹿茸、麝香,不同于奢侈品,以钱财而不是身份说话;北市没有南市销量大,算下来也不少。

    天下人都看得到,穷小子安禄山发达了,年年升级:

    开元二十九年,为营州都督,充平卢军使,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一直到天宝六载,安禄山升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彻底掌控幽、营。晓月社不清楚赵家掌柜背后的主家,只知道自己的皮货、药材生意越做越大。市场就那么大,货源就那么多,有人扩大规模,一定有人萎缩,此为商之道。

    安禄山很会来事,从皇帝以降,所有关系都妥当处理,从而维持人见人爱。安禄山深切体会到,闷声发大财不是正道,是找死之路;人人得益、见者有份,方是长治久安之计。

    张守珪去世后,无人约束,安禄山再也忍不住自己的食欲,身体越来越胖。虽胖,骑五石马进京,依旧春风得意马蹄急;这个时候,安禄山早已将北市两卦抛之脑后。很久以后,安禄山才明白,此两卦无时无刻都在影响自己的行为举止。见了皇帝,安禄山没话找话:

    “去秋营州虫食苗,臣焚香祝天云:臣若操心不正,事君不忠,愿使虫食臣心;若不负神祇,愿使虫散。既而有群鸟从北来,食虫立尽。请宣付史官。”

    皇帝信不信并不重要,安禄山也不信皇帝真相信自己的鬼话;重要的是,皇帝让史官记录在案。

    以上话语中,暗含“蛊卦”之虫,“明夷卦”之正其志。朝廷公卿听到如此说法,肯定会暗自耻笑,怎么如此愚笨,正所谓“用晦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