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神都卦仙 » 第五十四章 诗圣的足迹(一)

第五十四章 诗圣的足迹(一)

    新皇渴望世人的认可,太上皇怕失去存在感,大燕安皇帝同样渴望得到天下人的认可。大燕精英不是只知道劫掠的部落酋长,而是想代替大唐,入主中原的一群人。大燕已经攻占长安、洛阳两京,在大燕将士眼里,大唐军队不堪一击,扫平天下,指日可待。

    大燕精英知道,想要得天下,必然要先得民心,而读书人的认可是绕不过去的槛。长安圈禁了很多官吏及文章之士,王维也在其中;杜甫因为官小、名气小,没有王维那么重要,看管较松。

    杜甫与王维会选择大燕吗?当然不会。两人经营自己的能力极差,要是有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章一半的能力,也不至于蹉跎至今,还是可有可无,连家都养不起的小官。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去烧大燕的灶?

    张説的儿子张均、张垍等宰相之后又是另外一种想法。大唐历代皇帝都有明显的倾向,尽量不使用世家子弟;而世家子弟更期望天下大变,以便有机会重现先人的荣光。在他们眼里,大唐已经是天怨人怒,腐朽到极点,堪比大隋炀帝朝。他们以自己的期望为出发点,以为天下大乱,秩序崩坏,大唐不可能有任何机会中兴。

    杜甫想不到那么多、那么远,短暂的八品官涯,尽管对大唐朝廷有了厌倦之感,仍抱有一线希望,能够有机会为朝廷出力,为天下人出力,不枉费半辈子的努力。

    新皇即位之时,上皇行至普安(剑阁普安)。秋七月丁卯,上皇以皇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都统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使;江陵大都督永王李璘为山南东路、黔中、江南西路节度使;盛王李琦为广陵郡都督、江南东路、淮南道节度使,丰王李珙为武威郡都督、河西、陇右、安西、北庭节度使。仅皇太子、永王李璘赴任,其他皇子均遥领而不出阁。也是这张制书,让永王李璘产生无限遐想,于年底反叛自立。

    庚辰,上皇抵达此行的目的地成都,随驾而来的从官及六军将士仅剩一千五百人。

    颜真卿听闻新皇帝即位,以蜡丸达表于灵武。皇帝以颜真卿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依前河北招讨、采访、处置使,并致敕书,同样以蜡丸送达。颜真卿收到敕书后,派人颁下河北诸郡及传牒书至河南、江、淮等地。这个时候,诸道才知晓,灵武有了新皇帝。

    郭子仪更直接,帅五万兵从河北到灵武觐见新皇;这时候,新皇才有了中兴皇帝之象。

    八月壬午朔,以郭子仪为武部尚书、灵武长史,以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北都太原留守,并同平章事。

    又有回纥、吐蕃赞普相继派使者到灵武请助中国讨贼。新皇帝设宴接待,没有明确答复。

    癸巳,灵武使者赶到成都,上皇才知道,太子即皇帝位,喜曰:

    “吾儿应天顺人,吾复何忧?”

    丁酉,上皇制:

    “自今改制敕为诰,表疏称太上皇。四海军国事,皆先取皇帝进止,仍奏朕知;俟克复上京,朕不复预事。”

    己亥,上皇诰:韦见素、房琯、崔涣奉传国宝玉册诣灵武传位。

    大燕、大唐争雄,李唐家重新布局天下,以问世人,何去何从?

    杜甫禁足长安,与长安市民一样,最关心大燕、大唐战事,整日念叨,期盼新皇帝带兵收复长安。因为长安的财货,大燕兵大索三日还不知足,又令府县官吏推按,不肯放弃锱铢。由是,长安市民恨透了大燕,但有风吹草动,便大呼小叫,使得长安诸胡如惊弓之鸟。长安重游侠,以前有大唐皇帝严格管束,不敢闹事。大燕管制下的长安,混乱不堪,很多游侠都能找到机会刺杀诸胡。

    郡县更是混乱,有大唐任命的官吏,也有大燕任命的官吏。两方控制范围犬牙交错,使得管制更加混乱,不少郡县以一套人马两套官服,应付各方管制。

    太上皇认可新皇之后,大唐的反攻才真正开始。房琯选择追赶上皇,又得到新皇认可,带重兵收复长安。房琯以中军、北军为前锋,十月辛丑在咸阳陈涛斜,与大燕安守忠军交战,全军覆没,死伤四万馀人,仅一千多人逃出生天。

    癸卯,房琯亲领南军交战,再败,致使数位将军投降大燕。杜甫与长安市民一样,失落地看着浑身是血的大燕将士,满大街耀武扬威;哀伤将士命贱之余,对大唐朝廷充满失望。不管怎么说,败仗也是消息,说明大军开始反攻,总比被动防御没消息好。

    除了关心战事,推演两军交战,杜甫心里仅余浓浓思念。春风吹到长安的时候,杜甫久久不能入睡,起身到屋外看月亮,挂念远方的家人: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经常念叨小儿子。三岁会背杜甫的诗,能与客人说上几句话。如此聪颖的小孩,举世罕见,好好培养的话,肯定比自己强。可惜可叹,困居长安,没时间教育孩子;孩子无辜却不幸,遭遇乱世,长大以后会怎样呢?

    时间长了,大燕官吏无心严管没名气的小官吏、读书人,杜甫可以偷偷地外出走动。睹物思人,回想起天宝年间的繁华;世事无常,那么富有的大唐,怎么会走到今天这般地步?杜甫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哀叹命运之无常,世事之沧桑:富贵一时的贵妃及杨氏五家,都成了孤魂野鬼;皇帝逃到成都,而新皇跑到灵武,又到扶风。大唐还能中兴吗?中兴后又是什么样子,重现天宝之繁华?

    新皇有感于大唐兵力不足、不强,派使者至回纥借兵,又传谕西域诸国,许以厚赏,让他们跟随安西兵增援。为了方便援兵,新皇从灵武转移到彭原,又转移到扶风。

    自举兵以来,安禄山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到了天宝十五载年底,彻底看不见东西。眼睛失明,心里更亮堂,时常看到北市老道那双锐利的眼睛,还能听到他的声音:此卦是你的命,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以防不测!千万小心,不要乱吃东西,要是把毒虫吃进肚子,万事皆休!

    安禄山后悔将命卦告诉高尚,也明白了何为“蛊”。一群想发财想疯了的部落人,选自己为王,逐鹿天下。最初的想法是割据幽、营,以保全性命;谁知道,竟然被这群疯子挟持,到洛阳做皇帝,才有了今天的下场。安禄山心里清楚,一定是皇帝与贵妃给自己下了毒蛊。现在该如何是好?

    安禄山很气愤,恼怒自己不小心,也恼怒所谓的大燕“大臣”。心里有苦说不出,难道要告诉“大臣”,自己因为愚笨而中招;自己耳根子软,才听信他们的谎言,举兵起事?

    安禄山每天泄愤,但又不顺耳的话,便以鞭笞回应。每次打人之后,安禄山才会全身放松;一天不打人,全身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