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北美村民传 » 第一章:中国人对“村”的误解

第一章:中国人对“村”的误解

    在来美国之前我对“村”是有一定误解的。

    我一直以为美国的村就是地理偏僻一些,周边没有商场,生活不是很方便,但是我没有想到居然会这么不方便。因此,在高中准备申请的时候,我的老师问我是想去城市里的学校还是村里的学校,我毅然决然的告诉她我想去村里的学校,因为村里很安静且没有太多物质干扰,可以好好学习。现在回想起来,我实在是后悔当初的选择。

    我们这个村是真的过于清静了。

    村里的选择少,因此你基本只有学习,其他的文娱方式主要是网上冲浪。如果从飞机上俯瞰这个州,你能看到的就是一片森林,夸张些说甚至不太看得到人类文明的痕迹。这里生态环境好的爆棚,我甚至在我租的公寓旁边的树林里看见过三头鹿。还有一次我和朋友去隔壁学校的林子里,晚上用肉眼就能看到满天星辰。在这里生活了一年,我觉得美国的村和国内的主要区别是美国的村更像是城市化失败的建筑群。一个小村可能是一座学校,也有可能是一个占地面积很大但是只有一层的商场,但是生活配套不成体系。这种生活设施分布非常分散的后果就是你可能需要开很远的车去一个地方买食材,然后再开很远的车去另一个地方买生活用品。这对于美国本地人来说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但是作为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来说则比较悲催。我在学校里的主要交通方式是走路,一般一公里以内的地方也会选择走着去。学校大多数教学楼都在我宿舍步行20分钟以内的地方,所以总体运动量可以接受。但是我第一学期有一门会计课,早上八点上课,且教室所在商学院离我宿舍走路要半个小时。在冬天我们村天亮地晚,所以我早上七点多一点就得摸黑翻山越岭(我宿舍去商学院一路都是上坡),冒着寒风腿儿着去上课,属实酸爽。但是如果你有车,开过去就是另外一番感受了。在校内走来走去尚且能够应付,然而想要外出的话靠打车又很肉疼。由于学校太村,离我们最近的一家火锅店单程需要30公里,打车路费比吃饭的费用还高。因此我大一一整年只在外面吃过三次火锅,且每次都要带上好几个朋友一起去吃均摊车费,心里才会好受很多。学校旁边开了几家“中餐”,但是都做的不尽人意。有几家为了迎合美国人的口味把中餐魔改了很多,导致基本失去了中国客户,店里只有美国人,同学们也不爱去他家吃饭。做得好的中餐要么开在别的“市”(实际上也是村),要么开在荒郊野岭的地方,都离学校很远,所以我们只好拼命锻炼自己的厨艺。

    想买衣服也不是很方便,除了网购以外,基本只有三种途径。第一种是在学校买校服。美国人对于自己大学的自豪感是非常非常强烈的,因此他们非常喜欢穿印有学校logo的T恤衫。学校仅有的一条商业街(肯定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商业街,就是一条开了一些小店和餐馆的街)上开了很多家学校的周边店,每一家都在橱窗挂满了各种学校logo的文化衫,还有黑对头学校的比赛限定款。美国人对这种学校周边文化的热爱可见一斑。但是作为一个穿了12年校服的中国学生,我实在是对校服没那么感冒。第二种方式是在target超市里买衣服,但是品质比较随缘,整体衣服也不是很好看。美国人对于日常穿搭比较随意,比如夏天绝大多数女生都会穿超短裤和背心,这也导致超市里卖的衣服品种也比较有限,所以我们一般也很少在超市买衣服。说起美国人的日常穿搭,我发现美国女生也非常喜欢穿紧身的瑜伽裤,而且是各种颜色,比如我在课上遇到过穿薄荷绿的,大红色的,橘黄色的……由于过于紧身,有时候会把一些肉勒的过于明显,让我走在她们后面是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有点尴尬。瑜伽裤如此大规模的出现在公共场合和教室的环境里是我在国内很少见到的,因此我也觉得很新奇。第三种方式是去商场买,但是离我们学校最近的商场开车也要二十多分钟的路程,且里面的衣服又贵又不好看,所以我也很少去。在村里买衣服比较难,而且周围大多数美国人着装都很随意,你穿时髦一点都会觉得自己很不合群。我刚开学时有一个比较正式的面试,难得穿了一下西装稍微化了一下妆,就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个印度兄弟好奇的问:“今天学校里是有什么很重大的活动吗?”所以在这里呆久了,你穿的很精致,别人和你自己都会不太习惯。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我慢慢也成为了一个随便捞一件衣服就敢出门的人,一般日常穿搭就是T恤配短裤,卫衣配牛仔裤,极简生活了属于是。

    线上购物也经常困难重重。在亚马逊上买东西,配送速度经常变幻莫测,难以预估。有的货物可能第二天就能给你送到,有的商品可能发货时间长到你都忘记买过这样东西了,它才被成功配送。我在美国线上购物,基本是一个我和快递各活各的状态,互不打扰对方的清净。

    然而,能被配送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大一暑假我好不容易用一个精心准备的PPT最终说服了我妈给我买一台新电脑,价钱我俩五五开。令我完全没想到的是,我的购买计划差点被线上购物平台扼杀。我的订单被某一个美国知名线上电商用各种奇怪的理由取消了八次。第一次告诉我地址不对,第二次告诉我信息无法通过审核,第三次告诉我订单处理遇到了问题,后面就一直告诉我订单付款出现错误,在我付款后10分钟内就能给我光速退款(很少见到美国人效率这么高)。我打电话给银行询问,银行告诉我他们批准了付款,但是平台端有错误。你看,在村里难得想花钱都花不出去。最终我还是选择了自己再搭上一笔不小的打车费,在路上总计花了将近一个小时到达了另外一个城市,然后才如愿以偿地买到了电脑。在去的路上,我心里悲愤交加,想到了古时诗人因为遭受贬谪而留下千古名篇,文学家因为遭遇生活中的难事而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我突然就悟到生活的曲折是创作的助燃剂,因此我也有了写下这个故事集的动力。

    村里的各种生活上的困难逼得我们降低物欲。我常跟我妈开玩笑说,在村里生活其实是来修炼来了。如果修仙小说里的主人公是在我们村修仙,那他们肯定一年以内就能斩断世俗欲望原地升仙。调侃归调侃,我对村里的生活一直抱着一种复杂的态度。其一,村里花钱困难客观上给我省下了很多冲动消费的钱,让我把不理智购物的时间留给了学习,丰富我的精神世界。其二,村里生活不方便也客观上锻炼了我的规划能力和管理生活的技能,因为我只有把事情都安排好了,路线都调查清楚了,才能花最少的路费和时间买到我想要的东西。另一方面,村里的生活也让我远离了像纽约这种大都市的太多诱惑,让我在这个纷繁的时代可以降低欲望,活得更加纯粹和平静一点,有时候尝试一下清心寡欲的生活也未尝不可。我想再过几年,当我回想我大学时一些情绪上的改变:从刚来村里时看到别的在大城市上学的同学朋友圈晒出的美食的嫉妒,到后来“哦,他们吃了这个”的平静,我也许会更能深刻的理解这种改变带给我的影响和意义。

    有时在晚上入睡前,我就会看着天花板问自己,当以后回想起自己在这个全是树的村子里的时光,我会是一个什么态度呢……?

    那么,便将这个问题留给时间来回答吧。